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古人“消暑诗” 赏玩
[打印本页]
作者:
鲁伊科斯塔
时间:
2009-8-17 21:34
标题:
古人“消暑诗” 赏玩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现代人凭藉空调、电扇、冰棍、冷饮等祛暑解热,自有一番乐趣。笔者繙阅古籍,发现古人消暑纳凉也有许多良方妙法,且巧思奇趣,消暑有方,从而留下许多消暑诗,现辑录如下,供各位赏玩。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裡风,飘飘吹我裳”,这是杜甫的五言绝句,把人们对一个凉风习习的夏夜的企盼描写的淋漓尽緻,十分逼真。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爲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消暑诗》。他认爲,室内少放东西,坐于窗下,心平气和,自然就会清风习习而凉从心底生了。
“避暑高楼上,平湖望不穷,鸟穿山色去,人歇树荫中”,将高楼、树荫、大山、湖水爲视夏日避暑妙境,读唐人姚合的这首五言绝句,顿感凉意阵阵,清风徐徐。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宋陆游认爲,波光鳞鳞的莲池旁,随风漂浮的柳树下,澹澹的幽香,阵阵袭来,沁人心脾,是消暑纳凉的极好场所。宋人扬万裡对此也有同感,他在《暑热游荷花池上》写道:“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清代诗人江堤也持同一见解,他写道:“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桑实画风。风来无质难上纸,巧借柳枝来形容”。
宋代大诗人梅尧臣消暑则别具一格,独出心裁,他认爲只有在古树参天,宁静而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避暑纳凉的理想之地,他在《中伏日妙寺避暑》中写道:“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无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竹梢露滴惊残梦,荷盖风繙送早凉。暑用酒逃犹有待,热凭静胜更无方”。陆游认爲,面对酷暑,不要恐慌,心平气和,宁神静气,心静自然凉,此可谓古今消暑良方。
古人消暑诗,是我国消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值得借鉴,赏玩。
作者:
鲁伊科斯塔
时间:
2009-8-17 21:34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