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三轮车夫(越南) [打印本页]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16
标题: 三轮车夫(越南)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18
三轮车夫 (1995)
(Cyclo)
其他片名:
Xich lo

导演:
· 陈英雄(Anh Hung Tran)

编剧:
· 陈英雄(Anh Hung Tran)

演员:
· Le Van Loc
· 梁朝伟(Tony Leung Chiu Wai)
· Tran Nu Yên-Khê
· Nhu Quynh Nguyen
· Hoang Phuc Nguyen

语  言: 越南语(Vietnamese)
播映时间: 120分钟
类  型: 犯罪 / 剧情
分级级别: ETGO 0 级
国家/地区:越南(Vietnam)
上映日期: 1995年09月27日
制作公司: CNC
发行公司: Lumière Home Vídeo
宣 传 语: From the director of the Academy Award Nominated film "The Scent of Green Papaya" comes a shocking new vision of beauty, passion and power.
剧情简介:

  胡志明市中的十八岁三轮车夫,双亲已故,与祖父及两姐姐同住在贫民区。他赖以为生的三轮车被人偷去,为偿还给老板,唯有铤而走险,却被警察逮捕。一个有黑社会背景的诗人帮助下获释,因而令他感到黑帮势力不可抗拒,因而加入,原来诗人正利用车夫的姐姐卖淫活动。三个人的命运便纠缠在一起。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19
美丽的情结:关于电影《三轮车夫》
来源:电影学院BBS    作者:何几页   2001-12-21 17:45:53

  有一类电影注定不是用来娱乐大众的,就像有一些国家注定没有面目,有一些河流注定没有名字,有一些人注定只能张大嘴巴却发不出声音。自从有了杜拉斯小说的风靡和《现代启示录》的成功,越南就注定只能在东方主义的想象中"忍辱偷生"--在FaGuo人的记忆里,越南象征着曾经纸醉金迷的殖民生涯和春风沉醉的异国恋情;而在美国人的眼里,越南是挥之不去的梦魇,把无数年青而飞扬的生命永远地留在疯狂的60年代……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

  《三轮车夫》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与祖父和姐妹相依为命的三轮车夫,因了车子的被盗,被迫"卖身赎车"加入黑社会,与此同时,他的姐姐也被逼卖淫,与一个沉郁神秘的诗人发生联系,从此卷入到一个充满着性、犯罪、暴力和疯狂的世界。

  影片的拍摄风格抒情而写实,大部分场景都由街头实景构成,间或夹杂以华美而诡异的画面。通过极富质感的镜头触摸和触目惊心的色彩搭配,陈英雄赋予整部影片以目眩神移的诡异效果。无庸置疑的是,陈英雄在这部片子里面运用了大量的西方艺术电影元素,但是《三轮车夫》决不是平庸的形式主义作品,恰恰相反,这是一部洋溢着"水泥气息"的现实主义力作。陈英雄对时空坐标下的个体生命的关怀、对现实处境的深刻批判和对彼岸世界的超越性追求,使影片完美地融合了坚硬的力度和残酷的美感。有句话这么说:适度的痛苦让人喋喋不休,而太多的苦难则让人们默默承受。《三轮车夫》中的人物很少说话,即便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们的反应也只是沉默。有一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深:三轮车夫在路口接受例行检查,忽然一群骚动的人群从街头席卷而至,在沉默中开始剧烈地打斗、碰撞、撕扯,警察掏出警棍例行公事地迎上前去,所有的过程除了急促而杂沓的脚步声,没有任何音响效果--狂乱的手提摄影愈发凸显出沉默的咄咄逼人。类似的意象在《三轮车夫》中反复出现,镜头中的每一张面孔都呈现出一种奇怪的"泰然任之"的表情。正是在这种生气勃勃的影像和沉郁压抑的情绪之间所构成的巨大张力,给人以近乎窒息的震撼。在导演残酷而具有美感的镜头面前,你能感受到来自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

  而最让人难以理解是,即使是面对这样一块饱含着苦难、泪水和绝望的土地,陈英雄依然葆有着充沛而昂然的诗意和视野。不动声色的窥视镜头常常被导演饱满的情绪冲破,大段的抒情场景象刀子一样、肆无忌惮地插(剪接)在每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没有名字的河流

我出生时 暗自呜咽

蓝天大地 溪水黝黑

年复一年 我逐渐成长

没人对我细加垂问

没名字的人

没名字的河流

没颜色的花朵

芳香扑鼻 万籁无声

噢!河流

噢!过客

在那三轮车的生涯里 度过年年月月"

  歌声中,梁朝伟饰演的诗人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闭目凝神侧耳倾听,是什么东西让这些命运多舛的人在面对苦难时如此安之若素,是什么东西使得他们在辗转流离的混乱中各归其位?很显然,这种诗意的浪漫不是德国浪漫主义者式的自慰。这是一种沉默并诗意地活着的状态,所谓沉默的诗意,或者诗意的沉默,并不是里面只有鸟语花香曼语轻歌,没有血泪苦难和绝望,而恰恰是拽着眼泪和一无所有时的哀恸,是穿山越岭返乡之路的跌跌撞撞,是知其所来知其所终的安天知命。就此意义而言,陈英雄已经超越了自然地理意义上的越南,而是在直接书写一个属于生存论层面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属于每一个对故土饱含热泪的异乡人。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20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21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25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32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34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3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4
2006-12-10 12:14:47: 子非鱼
  越南,潮湿,带着一些亚热带特有的一种腐朽的味道。他描绘的是两极的世界,一个就如青木瓜一样清淡,散发着甜香;而另一个,则是赤裸着的,在滴着血的大大的伤口……
  这都是真实的越南……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5
中间的歌词也好。
  
  ::::::::::::::::::::::::
  小妹妹, 河内, 在那古旧的街头
  我剩下的只有你, 兰花的香气
  我剩下的只有你, 爱思鲜花的香气
  细雨在苍凉的街头发出低吟
  等待一位散发柔肩的女子
  我剩下的只有你, 冬树萧瑟
  我剩下的只有你, 荒街冰凉
  一抹冬夜残月
  寓所荡漾着钢琴的回音
  深宵时分, 传来悠扬的钟声
  我剩下的只有你, 岁月缤纷
  夜色将临, 你的秀发迎风飘盈
  瞬息之间
  诗人茫然在街上徘徊
  突然明白迷了路
  
  我剩下的只有你, 旧街满布青苔
  每个发出吱吱嘎嘎的旧屋顶
  在我混乱的记忆中
  微音飘过西湖的细浪之上
  薄雾蓦然降下之际, 我苦思无计
  我剩下的只有你, 冬树顿失枯恃
  ::::::::::::::::::::::::
  
  不过这部电影的影像真的很强烈呀,床上的烟灰缸,鱼缸里的鱼,小房间里的老大。。。好像都可以按照节奏再还原成诗篇。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5
2007-02-26 13:03:26   来自: italo

Cyclo的评论   

  
   陈英雄有两副面孔:他有时隐身于市井之中,要做一个纯粹的观察者或者说偷窥者,这时他甚至毫不掩饰向布烈松靠拢的企图;而有时他又用逼视的目光如内科医生般地解剖他的人或物,足够用力,他也希望能够像老塔一样攫住事物的灵魂。
  
   《三轮车夫》一直在这两种倾向之间摇摆。当陈英雄扮演前一个角色时,他有着极强的暴露欲望,但他显然不能像布烈松那般冷静——面对这样沉重的形象和生计谁也不能无动于衷,而慢拍快放的楼宇场景中,人们就像蜂房中的工蜂一样地忙碌着,这更是在直接痛斥整个生活流程的荒诞无序了;当他转向后一个角色,他干脆用诗歌来加重他的沉痛和残忍,但无论如何,他和老塔是不同的:老塔的现实中总有梦幻的影子,而陈英雄的诡异并非来自梦幻——他是硬生生地从现实之中压榨出了超现实性。
  
   这样的趣味难免令他落入太过沉溺于象征主义的窠臼,可是此人偏偏毫不在意,他大大方方地一再沉溺下去。镜头不断地由人过渡到物,那种迷醉几欲令人混淆美好与残酷,洁净与肮脏。热带的生命力仿佛全都注入了那些青翠欲滴的绿色植物,而不肯分给人一星半点,所以人只能同粗陋的建筑物一道发霉腐烂。
  
   在这场人与泥沼的缠斗中,人是绝对的弱者,这并非仅指遇难者而言。命运是很没有份量的,当故事中这几个人依着残存的一点本能去寻找操纵它的力量,竟只能借助物的点拨。坠落的水滴是返璞归真的感召,油漆是死亡的诱惑,金鱼则成了祭坛上的羔羊。
  
   我们亦可以如此猜测:这部电影“罪与罚”的主题建构也来自布烈松的影响。只是陈的这个世界啊,本是负罪者徒然自命的洗罪池。他一早肯定了悲苦的命数,也就断绝了任何改善的可能,在观看的时候这一点我是明明白白的,但奇就奇在,连金钱、地位这些东西的世俗价值也被他取消了。于是,“罪”和“罚”失掉了源头,生命个体的脆弱、轻贱被放大,荣辱爱憎等体验退到了后台。唯一得到认可的东西,是肉体,是血缘,这是二合一的可以找到现实依据之物,也是最容易诞生超现实性之物。车夫总是梦见父亲的身躯,诗人抗拒不了血液根处的摇动,老板娘一心只在傻儿子身上——几个主人公的症结在这里得到解释,因果报应在这里汇聚。
  
   那许多极血腥、极残暴的犯罪场面,仔细想来却也不足为奇,因为对比于底层民众忍辱偷生的蝼蚁之命,你能说这个比那个更触目惊心吗?但这恰恰就是那让我们难受的理由。人,就如同牵线木偶一般受制于那个巨大的惯性体系,甚至没有资格对自己的机械行为作出判断。车夫、诗人的觉醒和悔悟,因而经历了某种近似于重生的抽丝剥茧之苦——只见这痴重的皮囊,在一片混沌之中不断地翻滚、沉浮。原以为生命的尊严会像雨过天晴升起的一轮日头,泛出那么些温暖而干净的光辉,结果它却像一缕缭绕的青烟,很有余韵地散开了。不要急于分辨,其中究竟是豁然的顿悟多些,还是无奈的认命多些。我分明听见一个更清晰的声音在说:不可以就此原谅这个世界,也不能够成佛,众生依然如故,好似屠宰场里的死肉一般悬挂在这红尘之中。
  
   其实,意图太过明显的对比多了,必然让人觉得刻意、滥情。但看过这片后,我愿意相信那是在竭力地挽留美好,因为我忘不了那么清朗的一支民谣,出自两位残疾的卖唱者之口。我也从来没有见过任何女子,能有那几个嬉戏中的烟花女子那么水灵清秀。如此想来,这个电影并没有毁灭什么,相反,在轮回转合中有些东西再生了。证据是:车夫的姐姐丢了那张照片,照片上的人却终于出现在她面前。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5
2007-02-26 15:37:08: 文西
  三轮车夫前半部写实后半部突然风格转向实验电影,当初就让我看得大吃一惊。陈英雄学院精英主义和无法抑制的血缘地域现实交织在一起,就成了他最出色的作品,虽然不乏矫情!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5
2007-02-28 17:57:40: italo
  南亚地区这些人的电影都好有特色!去挑的话都能挑出不足,但是它的整个的东西又那么容易让人沉醉。
  
  越南,泰国这几个导演的作品,可能我们永远不会用伟大去形容它们,然而还是不得不佩服,那种韵味是别的地区的人拍不出来的。
  
  即使是《三轮车夫》这么惨烈的题材,还是有拨开浊雾去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的潜意识,这么一种本能的渴望。确实感觉到矫情,但又是我们不会去计较的矫情。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堪破了生死?还是空气中就有糜烂的因子?很难解释。他们做到了本色,同时消除了现实与虚幻的距离,我相信这是一种完美。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6
2007-03-02 14:53:29: 文西
  除了陈英雄,还有南亚的谁?泰国的那个拍热带病的家伙,还有另外一个家伙拍红色高棉 S22杀人机器那个?
  我觉得一个他们都有很相似的地方,都是FaGuo电影学院出来的正统的学院派,然后回过头来拍自己国家的题材。这种结合非常有吸引力。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6
2007-03-02 15:04:47: italo
  对,泰国的这两个家伙。越南还有一个裴东尼,拍《恋恋三季》的~~也就知道这几个啦……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6
2005-07-14 22:30:20   来自: 七月

Cyclo的评论   

  写写《三轮车夫》却用了我好几个开头,这是未曾料到的。也许是因为时间隔得久了或者这酒还未成为陈酿,总之我遇到了无法开头的窘境。但想着与YES的约定不得已勉为其难,什么时候突然再次遇到某个无法继续的结也只好顺其自然。
   但《三轮车夫》确实是一部好片子,好到什么程度呢?是好到让我坐在凌晨发呆吗?应该说如果男主角并非由梁朝伟来演一样是部好片子。陈英雄的操作能力让我对国内所谓第几代的吵作除了厌烦又增添了些怀疑。难道一定要饱经战乱的国家才好诞生奇异又有深度的作品?爱尔兰如是,伊朗如是,越南又如是。
   《三轮车夫》是一朵奇异的花,但看起来又那么自然,电影再次和现代派文学结盟,上一次结盟是什么时候我已经记不清了。或者有太多似是而非的尝试让人对电影人本身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是致命的,期冀——失望——厌倦——怀疑——再厌倦已经成了一个几乎不变的固定模式。
   对媚俗这一定理的崇拜使他们的舌头、眼睛和耳朵逐渐退化,我的舌头、眼睛和耳朵也跟着起了变化。尽管并非我所愿,但总得吃点什么的思路使我不择食的得过且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来点美味狠狠地刺激一下舌头大概很久都会记住它,如同前女友千般妩媚会让你很久都不愿碰女人。《三轮车夫》的坏处就在于此。
  
   应该说《三轮车夫》中大多数的表现手法早已被人用过,就每个局部而言,王家卫都更胜一筹,但就整体而言,吴英雄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
   去年,对,是去年。整个去年也就这部片子勾起了我的胃口,觉得文学和电影的结合还是有希望的。有的人是在做电影,那是做给投资人看的,做给眼球看的,却透不到心里面去,甚至想到脑壳里去都困难,过去就过去了。
   有的人是在玩电影,也偶尔能玩出点花样,但总让人觉得还不够窒息,没办法,他是在玩电影,也是玩你,但玩电影的最后发现电影没有被玩弄,自己被玩了。
   还是有最后一批人,死不悔改,硬是把脑壳当枪子伸进电影里面想看个究竟,弄得我很好奇,也想跟着他看个究竟,也许他的态度并不值得仿效或者推广,我还是感谢他们始终在给我们展示各种可能性。
   《三轮车夫》大概属于后者,让人窒息的那种。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7
别样越南

尘埃落定(南京)   


  其实是我看的第一部陈英雄的片子,当时并不知他,而是冲着刚走出“花样年华”的梁朝伟去的,演一黑社会,很酷,不说话,一开口就是背诗,让女友做妓女,偷窥,打嫖客,杀人,其实很苦。
  
  据说女主角还是导演的妻子,好象男导演都有这个爱好,无论中外,都喜欢夫妻档,看着自己的老婆在自己的镜头下与别的男人眉目传情,该是很刺激还是很优雅的观赏呢?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7
幸好,越南只有一个陈英雄!

moyaya   


  或许大部分人看这电影是因为粱朝伟,也可能不太喜欢这部电影,但我却觉得是陈英雄最好的一部电影。
  
  在一贯的唯美的风格下,从悲悯旁观者的角度赤裸裸的还原现实世界和暴力之下的温情。
  
  幸好,越南出了个一个陈英雄,将越南式FaGuo浪漫唯美完美的呈现,但幸好,只有一个陈英雄!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7
三轮车夫

就是(北京)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越南题材的的电影《三轮车夫》,梁朝伟在这里扮演一个越南的黑帮分子,还是他近几年的一贯路线:台词很少,烟抽得很猛。这是一个凄凉与绝望的故事。这里的人物没有名字,导演营造的是一种晦暗与粘乎乎的氛围,穷人每天拼命干活却挣不到多少钱,唯一的希望就只能是加入黑社会,希望可以不受欺侮,希望可以挣到钱,可当那个十七岁的少年真的加入了黑社会,看到人啊、猪啊这些生命在一刹那就消失了的时候他又觉到了恐惧,最后一些人死于了除夕,一些人准备在除夕夜中死去,我想他们真的是绝望了,生命于他们不过就是粘稠的油漆亦或是草芥,没有任何意义,有一个另外的繁荣世界:美丽的网球场与游泳池,但那不属于他们。他们只有破漏的木楼,食不果腹,我不知道除了绝望与凄凉还有什么,我相信这种生活是存在的,可我不知道是上帝在给他们考验还是上帝已经遗忘了他们?希望上帝可以拯救一些无辜的生命。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7
这是真的吧

84小丸子**誰都概莫能外(上海)   


  以前想看它纯粹是因为里面有梁朝伟.不过看了才发现,他并不算男主角。他的戏份那么的少,出场本来就很晚很少了,还基本不说话,而且基本每场手里嘴里都有烟。真是深沉的男人哪。。。即使戏少,还是不减当年的帅哪。。。
  但是,这并不影响电影的精彩哦。那些从镜头远处出现又离开的人,让这部片子真实得就像是纪录片。每天早上挑鱼卖钱的姐姐,踩三轮车风雨无阻的弟弟,穿梭于人群间擦鞋的妹妹,以及肩膀疼到不行却依然为人打气赚钱的爷爷。就是这样的一家人,在收到错递的体重秤时,仍然放弃了换成帮人称体重这种轻松活来养家糊口的机会,总说,还是再等等吧。这是辛酸,但依然明亮温暖的那面。
  慢慢地,那个从前在窗口身影闪动的梁朝伟正式出现了。开始了阴暗卑鄙的里程,却依稀仿佛还有爱。在弟弟面前被封喉的男人,让姐姐踩面之类满足自己怪癖的男人,偷了弟弟的三轮车还对他拳脚相加的男人。看着的时候,我不免有些抗拒,不由自主地把椅子朝后挪挪,想离它远一些再远一些。它们是那么多沉默却不减威力的镜头,像梁朝伟一点点地点燃房子,像老板娘的儿子把自己涂上黄色油漆,像姐姐在围观人群中的疾行,像弟弟追赶着自己被偷的三轮车时那扭曲的脸。特别对两处印象深刻:弟弟被追赶时浑身沾满砂泥裹虫和把自己涂满蓝色油漆嘴里还吞着一只上下蠕动的鱼。导演对小虫和鱼都进行了特写,忍不住地恶心,却也因此而难忘。那份绝望的意思绝不输现在的金基德,不知道为什么那条鱼总让我想到金的片子里男人喉咙里的鱼钩。最后那条鱼应该是干死在了他的头发里,什么意思,还没想明白。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8
没有了血腥,多了温情

kantwei   


  一个朋友即将去越南工作了,于是想起了这部片子.她问越南是不是很乱,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现实中感觉南方都乱.如同北方人眼中的广东和广东人眼中的东莞和中国人眼中的东南亚.但这部片子带出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温情,而少了骇人听闻的故事,超越了现实的时空.只会让你想起那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潮湿多雨的地方,尤其是南方人,感觉越南离我们很近.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8
如此优雅的颓废

孤月明寒草(厦门)   


  今天看了粱朝伟的《三轮车夫》,无限惆怅。无法做很专业的影评,只能留下一点记忆的片段。
  
  《三轮车夫》看了十几分钟,才看到伟仔忧郁而沉默地站在门口,抽烟的样子很颓废,心一下子就被他的落寞揪住了。看到近三分之一,才知道他是黑社会的老大,拉皮条,卖白粉,还会吟诗!
  
  一直很沉默,眼神总是忧郁的,什么时候都叼着烟,很突然的就流鼻血,一边流鼻血,一边还在抽烟。女人们都爱他,他会给女人们拥抱,给她们安慰,帮女人洗头,陪她在酒吧听歌,带她去见父母。
  
  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在一起的那些镜头,坐在长椅上闭着眼睛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她依靠在他背后看他刻着槟榔棕榈花,他搂着她喝酒听着伤感而优雅的情歌,他舀着清水缓缓倒在她乌黑油亮的长发上,他背着她爬楼梯,她用毛巾轻轻地无限怜爱地给他擦鼻血,她问他什么时候带他回乡下。他的优雅的伤感,她的婉约的柔弱,是始终和谐的一对,但又始终让人颓废得想哭,因为看不到他们的未来,只能看到他们的无助和绝望。于是他引火自焚,在死亡里结束了他的无望和颓废,留给她更多的无助和眼泪。
  
  可是再苦难的日子依旧还是要过下去。就像里面的那句台词:今天是猪年的第一天,我祝你有一个健康而快乐的开始,以后我们不会再见面。
  
  
  没有名字的河流
  自我出生 暗自呜咽
  蓝天大地 溪水黝黑
  年复一年 我逐渐成长
  没人对我细加垂问
  没名字的人
  没名字的河流
  没颜色的花朵
  芳香扑鼻 万籁无声
  噢!河流
  噢!过客
  在那三轮车的生涯里
  度过年年月月”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8
闷片《三轮车夫》
2006-07-05 20:28:24   来自: 零零碎碎 (上海)

Cyclo的评论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两个月看了几部闷片。其中首推《三轮车夫》。并非说此片不好,关于它的精致及艺术化,网上随便搜一搜就可看到诸多溢美之词。况且,还有梁朝伟哥哥撑场面。但现在的心情实在不适合看此类影片,就如同我不愿在心情明朗的时候看安妮的小说一样。常常是不经意间在书架上翻到那深蓝色的书面,心中一惊,赶快跳过。然而,书中每个故事情节和语言我却深刻地记得,偶尔会在深夜或是某个情境中突然在脑海中全都涌现出来。
  
  看过影片的那晚,做了恶梦。
  
  《三轮车夫》主要是想反映当代越南的现实状况,导演陈英雄眼中真实的越南,那个暴力,血腥,落后的越南。整部影片,其实算不上是一个故事,倒像是对一段时光的撷取一样。一个越南穷困家庭中的弟弟,本想继承父业当个三轮车夫,车却被抢走了。他为了赎车,为黑社会所逼干了些可怕的事,同时却为黑社会的强大力量所震摄,主动要求加入,后来老板娘要他去杀人,他又害怕了。他的姐姐也被逼卖淫,同时却爱着梁朝伟饰演的那个黑帮老大。这个黑帮老大是个沉默神秘的人物,也算是无恶不做了,却同时是个诗人。他的沉默和他的诗,都带有一种安静的绝望。他也喜欢那个姐姐,但同时又逃避这份爱情。他每每拉来嫖客,却躲在一旁不放心地注视着嫖客和她的一举一动,最后还杀了那个虐待她的嫖客。那组持刀杀人的长镜头,血腥而暴力,一刀又一刀,干脆利落,表情却是沉静的。梁就是堕落和纯洁的矛盾结合体,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寻找最后一点诗意。后来他死在酒后自己制造的火灾里,或者就是自杀?
  
  现在回想此片,色彩浓烈丰富。沾满全身的蓝色油漆,白色的窗棂,红色的满溢的血,腥臭肮脏的黑泥,白晃晃的马路,姐姐的红色连衣裙…还有一些导演着重刻画的细节,金鱼、时不时就流下的鼻血、弟弟手中把玩的手枪、漏电的开关、破落的像建在垃圾场中的民居。所有这些都如诗歌当中有着某种隐喻意味的名词一样,而色彩就是形容词。可以说,整部影片本身就是一首诗。尽管表述的是罪恶穷困的现实,却仍然带着诗意,不动声色的诗意。令人窒息。
  
  依稀记得我在当晚的梦里被一个血色的鬼怪纠缠。幸好只是在梦里。
  
  此片获95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不过偶现在也知道,得奖的片子也有部分是不适合偶看的。恐怖片是一律不看的,但除此之外,也最好依心情和环境选择。像《三轮车夫》这类片子,显然不适合一个人的闷闷而漫长的夜晚。还是选些轻松搞笑片,虽浅薄却可以让我笑累了以后安然入睡。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9
2007-01-21 19:52:28: olivia
  是啊是啊,前面的评论都太深刻了,估计都是学艺术或传媒什么的人写的。这种弥漫着悲情和血腥暴力的电影实在太沉重,我看了前面一部分就被压抑的喘不过起来。真的不适合一个人,特别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晚上看。还是来电轻松浪漫的吧。
作者: 渤海边的树    时间: 2007-8-18 18:49
沉堕的力量

佛座红莲   


  “没有名字的河流
   自我出生暗自呜咽
   蓝天大地溪水黝黑
   年复一年我逐渐成长
   没人对我细加垂问
   没名字的人
   没名字的河流
   没颜色的花朵
   芳香扑鼻万籁无声
   噢!河流
   噢!过客
   在那三轮车的生涯里
   度过年年月月”
  
   三轮车夫。沉堕的力量。既然无法逃避,就只能随其堕落。年轻的三轮车夫这样懦弱,这样自保。姐姐也是如此。灵魂交付给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黑暗奔袭,前方没有光亮,只是深渊。这样心甘的沉堕,无法救赎。以为在手边的幸福,却因他沉堕的力量太过迅猛,终于葬身火海。于是幸福像寓言一样消散。巨大的火光冲天,留下废墟和诗句。这是混杂了太多意象的片子。美丽的越南女子,星一样闪亮的眼睛,漆黑长发,笑靥如花。梁朝伟一直沉默,白衣,独白。在重浊的空气里煎熬。也许他想要的不过是正常的生活。肮脏的街头,暴力,鲜血。大束不知名的花,在市场里像蔬菜一样叫买。法式的房间,墙壁是潮湿的苔藓绿,好像可以一直流下来,流到地板上,流过街道,直延伸上天空。年轻的男子不堪忍受这沉堕,喝酒,吞下药丸,直至癫狂。灯管不停闪烁,绿色蓝色,绿色蓝色,全身涂满蓝色油漆,透明的袋子套在头上,呼吸沉重。金鱼挣扎在嘴边,被染成蓝色,一跳一跳,终于吞下去。止息。
   我看着,一直到完结。不能发出声音。这和我之前想象的很不一样。这样混乱。每个人似可以轻易死去。生命不过是脆弱的存在。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