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国崛起策刘涛 [打印本页]

作者: 星竹之音    时间: 2009-7-28 22:49
标题: 中国崛起策刘涛
行到彼岸完全没有把握。那么,现在仍在此岸的船长和水手,只能先寻找正确的航道,确定好总方向,再一步一步地向现代化的彼岸航行。这一过程中,船长和水手要有高度的航行技巧以避开航线上的各种风险如风暴、漩涡、海啸,也要避免船只偏离正确的航道。而此时,船上的普通乘客,尽管有时候会同船长和水手有不同的观点,有时候双方还会有矛盾和冲突,但是双方有一个最大的共同愿望,那就是齐心协力地乘船平安达到彼岸。这就要求船长不仅要有高超的航行技巧和远见卓识,能够冷静地、理智地领导船员沿着正确航线把船一步步驶向预定的方向,同时船长也要有高超的处理矛盾和冲突的能力。因为在漫长的航行中,如果船上的船员和乘客对航线的正确性发生怀疑而产生冲突和矛盾时,船长必须能够正确处理出现的问题并能赢得船上绝大多数乘客的信任才能让船只继续航行。而这样的航行对船上的乘客也有要求,因为大家同在一条船上,是命运共同体,如果乘客有意见和批评,应当理性提出,同船长等人共寻解决之道,而绝不能着眼于颠覆航船,或是颠覆船长的领导取而代之,在事关大家共同命运的航行中,理性的行为是互相协助摆渡,而不是互相拆台,因为那样大家都会面临沉船的危险。
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象是一场伟大的、但却是充满风险的航行。我们知道中国最终要航向的目标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众消费、共同富裕和中产阶级占主导的社会,但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起点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要寻求的是一条代价最小、成本最少的理性渐进的改革之路,我们需要树立一种温和、理性、和平的改革精神,把中国的改革进程循序渐进地引向中国现代化的终级目标。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从其他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来看,我们都能发现一个规律,渐进的政治改革胜过激进的社会变革和暴力革命。英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较少地采取暴力革命的办法,除了在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曾经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外,之后历史的进程却是平和渐进的,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保持旧有王位的象征权利下建立了权利制衡的新政治制度,整个社会在妥协和宽容中向前迈进;而FaGuo则是一个盛产暴力革命的国家,尽管我们今天对FaGuo大革命充满敬意,认为法兰西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诞生地之一,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一次又一次的暴力革命给FaGuo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在18和19世纪的历史进程中,FaGuo总是处在风暴眼的中心,一次次的革命给社会带来了动荡、不安, 对国王和贵族的残酷惩罚和处决也引发了旧有势力一次次的反扑报复。新生权力对过去政治精英无情的专政种下了复辟和政变的恶果,FaGuo长时间处在“处决国王 - 王权复辟 - 再处决国王 - 王权再复辟”的血腥循环中,尤其是雅各宾专政时期建立了一种对待政治敌人的极权主义的动员模式,更是颠覆了社会稳定的根基,让仇恨和恐怖遍布社会每一个角落。所以说,虽然FaGuo同英国一样,通过革命的模式向现代化社会演变,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是由于过程的不同,产生了很大的差别:FaGuo的暴力革命带来了社会极大的内耗,这样的内耗是一种巨大的社会成本,让FaGuo的整体国力受到极大的损害。在18-19世纪英法在全球争霸的过程中FaGuo不断败下阵来,虽然这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FaGuo社会因为不断的革命产生的“内伤”是让FaGuo在英法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我们在19世纪末期俄国和日本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俄国的现代化发展最终走上了两场暴力革命之路,特别是十月革命为俄国带来了极权主义的动员模式,虽然帮助苏俄走上了另外一条现代化之路,但暴力革命带来的强烈副作用也是未来苏联模式衰败的重要原因。而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成功地走上了一条稳定、渐进和有序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日本的明治维新最终的巨大成功当归功于清晰、明确的目标,执政者坚韧不拔的意志,民间社会和政府的良性互动。一种稳定温和的改革避免了社会崩盘和失序的危机,大大降低了社会前进过程中的成本,为社会的整合和国家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中国改革之父邓小平在1978年推动的改革开放国策就是渐进政治改革的最佳政治范例。当时中国处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条件下,一方面新中国的前27 年在毛的领导下,成为世界上独立的一级,中国独立自主和自强的精神振奋了百年来中国颓废的民心和士气,一代人通过艰苦的奋斗发展了“两弹一星”,中国被帝国列强欺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毛时期的土地改革、全民扫盲运动和合作医疗制度也为中国扫除了现代化道路上重要的障碍。但另外一方面,计划经济的严重僵 化,物资匮乏,极权主义的政治动员模式和政治运动也让中国依然远离现代化公认的标准。“文化大革命”灾难的十年更是让民主、法制和公民权被践踏,从共和国主席到普通公民都遭到****。1978年的这个关键历史时期,新的**高层对毛和新中国前27年的评价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面对这么一个高度复杂的历史难题和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邓作了一个比较好的处理。他超越了简单的对毛好与坏的评价,既善于运用毛时期好的成果来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比如说毛时期的教育政策和医疗政策培育了健康合格的生产者和潜在的消费者,这些都被邓善加运用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去;同时他又把过去27年来明显走偏的政策迅速纠正过来,邓不仅批评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给国家带来的灾难,而且拨乱反正为大量含冤的官员、知识分子和普通公民平反,把国家经济和工作的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发展的路子上来,重新赢得了民心和**执政的合法性。邓没有全面否定毛,而是在肯定了毛对新中国贡献的前提下指出了毛的错误,这样的评价符合当时整个社会的期待,也是让整个社会摆脱过去的阴影,在安定和谐的条件下集中精力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这也是比较实事求是的评价。如果当时邓完全否定毛,不仅会可能连带否定一代人为新中国建设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贡献,也会直接指向**执政的合法性,而且还会带来更多的纷争和不安,让整个社会陷入动荡之中。事实上,邓对毛的功过恰如其分的评价并没有影响大家对**的整体观感,反而为**赢得了更大的支持度和合法性。更为重要的是,邓利用毛时代的积极因素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服务和避免彻底否定毛的作法给中国树立了和平过渡和循序渐进的典范。因为无论过去领导人有哪些重大失误和错误,我们今天都是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了前人的政治遗产,并通过修正过去的错误和偏差,继续向前进的。我们不能总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