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国崛起策刘涛 [打印本页]

作者: 星竹之音    时间: 2009-7-28 22:48
标题: 中国崛起策刘涛
国做得已经非常好了,就不再详述。
除了经济和贸易联系外,中国应加大对南方国家的文化投资,鼓励更多的当地居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鼓励并援助更多的南方国家学生来华留学,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文化在世界受欢迎和认同的程度。中国文化虽然现在很流行,但其影响力与西方主流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还无法相提并论。在一个西方国家占据世界绝对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里,中国文化是很难超越美国文化影响力的。但是在南方跃升的新次序、新局面中,中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把文化当作重要产业来推广,我们就也有可能在未来把中国文化变成世界文化。时不我待,借着南方崛起的东风,推广中国的软实力,就在今天。
以上文章完成于德国比勒费尔德2006年11月5日
中国崛起策十二: 渐进改革和中国现代化总目标
Liu Tao11月 16, 2006 中国崛起策
德国著名的研究现代化的社会学家沃尔夫岗·查普夫(Wolfgang Zapf)认为:现代化社会是通过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福利制度和大众消费这四个核心机制表现出来的,查普夫认为现代化就是在英国工业革命、FaGuo政治大革命后逐步发展出来的社会发展路径和社会发展模式,它源于西方,但今天已经是全球范围内普遍的发展模式。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地处哪一大 洲,身处何种文化圈,都会把现代化作为本国的发展目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从根本上排斥现代化或是提出与现代化相反的模式。如果我们把沃尔夫岗·查普夫提出的四个核心机制再加上法制国家和人权保障制度的话,就能更加全面综合地反映出现代化社会普遍共有的特征。尽管不同的现代化国家和社会由于文化和历史不同,形成了各自一些发展特色,比如由于日本经济的成功让国际上曾热衷讨论日本现代化模式,德国的经济奇迹也被称为莱茵资本主义模式,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可以发现,那些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的国家都有着基本的共性,比如几乎所有现代化国家在经济上实施的都是市场经济,没有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还会实行计划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绝大多数现代化国家都实施了竞争性的民主政治,都会有定期的选举和投票,没有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采取的是极权主义统治的模式和古老的领袖独*的统治模式;也是几乎所有现代化国家都建立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障处于弱势群体的居民和贫困阶层能够按照最起码的符合人道尊严标准的方式生活;几乎所有的现代化国家都是以促进大众消费为目标,并建立了以法治国的宪政国家,并都在宪法里承诺保障基本的公民权和政治参与权。
中国于1978年实施的改革开放国策发展到今天,事实上也是在朝向国际公认的现代化模式迈进,尽管在改革以来的28年时间里我国在理论上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但是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果能站在宏观历史的角度来看的话,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国社会整体上是在向 现代化社会的模式演进。我国所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将尊重人权和以法治国写进宪法,签署保障公民民权、政治权和社会权的国际公约,这一切都显示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的现代化,而是与国际现行制度接轨的现代化。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尽管全世界有一个普遍的现代化模式,但是一个非现代化的社会和前现代化的社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和演进的过程却是不同的。绝大 多数的西方国家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从王权至上、封建采邑和缺乏民权的社会演变成为现代化国家。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托马斯·马歇尔(T.H. Marshall)认为现代化社会的演进持续了整整三个世纪:在17世纪工业革命缓缓拉开序幕,18世纪经历一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民权最终被确定 (civil rights, 包括财产权、结社权、信仰自由权和言论自由权等);19世纪经过了许多冲突、博弈和妥协政治参与权最终被确定(political rights, 包含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0世纪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权最终得到国家宪法的明确保障(social rights, 包含社会福利权,社会生存权和社会保障权等),而在托马斯·马歇尔的眼里,社会权最终的确定象征着西方国家的公民权发展到了顶峰,因为公民权本身就涵盖了民权、政治权和社会权三大部分,社会权的确立标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到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改造,从而确立了一种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 社会福利国家。当然托马斯·马歇尔的“三世纪公民权演进理论”是按照英国历史发展推论出来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说政治参与权的确立在西方国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真正涵盖妇女在内的普选权在很多国家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最终被确定,美国的黑人直到1960年代才取得完整的普选权。但是托马斯·马歇尔的理论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那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先进的西方国家和现代化发源地英国和FaGuo,其现代化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经历过很长时间的社会变迁和演进,这一点,对于今天正处在转轨过程中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当然,笔者在这里绝对不是要宣扬我们中国也需要三个世纪的时间演变成为一个完全现代化的社会,这当然是不正确的论述。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民主、自由、人权和法制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的21世纪,在全球化方兴未艾的新世界,在中国和平崛起的雄壮历史步伐声中,我们不仅要在经济上崛起,更要建立良好的政治制度,不仅是与国际主流文明接轨,也是要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完全应该有信心,中国赶超式的现代化应当在本世纪的上半叶到本世纪中叶的这段时间内基本完成。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象是一艘大船在渡河,河的一边是一个前现代化社会,那里写着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集权政治,人治社会,封建文化,民权匮乏等几个大标牌;河的对岸是一个现代化社会,上面写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制国家、民权社会、大众福利和中产阶级等大标牌。人们在经历了长年的争论和探讨后,绝大多数人意见开始统一,认为应当把船从此岸摆渡到彼岸。但是问题来了,此岸离彼岸路途遥远,航线复杂,充满着不可预测的危险和变数,搞不好会船倾人亡,而且船长和水手只习惯于在以前熟悉的航道上行驶,对于怎么航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