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奥巴马的冷峻中东政策
[打印本页]
作者:
io0
时间:
2009-7-18 16:55
标题:
奥巴马的冷峻中东政策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着: 李鉴慧 译
Date: 2009.06.16
文章出处:Noam Chomsky's ZSpace Page
文章原发表时间:2009, 6, 5
CN*在报导奥巴马六月四日开罗演说计划时,使用的标题是:「奥巴马指望打动伊斯兰世界的灵魂」。或许这捕捉到奥巴马的企图,但是,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些修辞背后所存在的具体内容,或是更正确的说,所忽略的内容。
我们就只谈以色列/巴勒斯坦问题吧 ─ 实际上,除此之外,此一演说中也无其它实质内容。奥巴马呼吁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不要再「相互指责」,或是「只从单方面或其对立面看这场冲突」。实际上,他忘了问题还有第三个面向,也就是美国的角色,这个角色在延续当前冲突上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奥巴马完全未提到这个美国角色是否会有所转变,或是转变的可能性。
那些熟悉历史的人,将清楚看出:奥巴马将会延续美国向来的单边「拒斥主义政策」(rejectionism)。
奥巴马在这演说中再度称许「阿拉伯和平提议」(Arab Peace Initiative;译注:阿拉伯国家于2002年所提出的中东和平计划),并且说阿拉伯人应该将之视为「他们的责任的重要开始,而不是结束」。但是,奥巴马政府该怎么看待这个提议呢?奥巴马和他的顾问们显然清楚这个提议重申的是国际长久所存在的一个共识,也就是回到1967年六月战争以前的国际疆界,或许加些「双方同意下的微小修正」─借用美国政府在1970年代背离世界舆论之前的用词。1970年代,美国否决了一个由阿拉伯「冲突国家」(埃及、伊朗、叙利亚)所支持,并且有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所默许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这个决议案与「阿拉伯和平提议」具备相同基本内容,除了后者在此次的政治协议脉络下,进一步要求阿拉伯国家应「正常化」与以色列的关系。奥巴马也呼吁阿拉伯国家应该展开正常化工作,但是,他却故意地忽略了这项工作的最基本前提,那就是当今的政治协议。「阿拉伯和平提议」无法作为一个「开始」,如果美国持续拒绝接受、或甚至认知此一提议所包含的核心原则。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必须注意到奥巴马政府的目标。这个目标曾由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约翰凯利议员(John Kerry)清楚宣布,就是与以色列建立联盟关系,以及与「温和的」(moderate)阿拉伯国家共同对抗伊朗。「温和」这个字此处所指显然不是一个国家的特性,而是指她屈从美国命令的意愿。
阿拉伯国家如果愿意正常化与以色列的关系,那么以色列的相对责任又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奥巴马政府所表明的最强烈立场,就是以色列应当遵守 2003年「和平路线图」第一阶段的要求:「以色列冻结所有屯垦区活动(包括屯垦区的自然成长)」。我们皆清楚,双方在当时都接受了「和平路线图」,但是却忽略了以色列在接受之后,马上补上了十四条但书,而这十四条但书也让这路线图计划无法运作。
在有关屯垦区的辩论当中,经常被忽略的是,即使以色列愿意接受「和平路线图」第一阶段的要求,这也会让那些藉由美国关键性支持下所建立的已然存在的屯垦区为以色列所拥有,也会让以色列因而获得非法「隔离墙」内原属巴勒斯坦的珍贵土地(包括当地主要的水资源)以及约旦河谷。这所造成的实质后果,就是让巴勒斯坦被众多屯垦区以及以色列的各项向东延伸的基础建设,切割为一块块不完全连接的土地,并且形同被囚禁其中。另外,往往被忽略的,还包括以色列正在企图占领「大耶路撒冷地区」这项事实(Greater Jerusalem;译注:包含以色列之西耶路撒冷、巴人较多之东耶路撒冷以及周边地区,见图之蓝线范围)。以色列在大耶路撒冷地区已经展开许多主要发展计划。这使得许多阿拉伯人流离失所,并迫使他们断绝了与耶路撒冷这文化、经济以及社会政治中心之联系。另外被忽略的还有,以上这一切,都违反了国际法,这是以色列政府在1967年征服之后所承认的,也是众多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以及国际法庭所不断重申的。此外,我们别忘了,以色列自1991年以来以各种方式成功地隔离约旦河西岸和迦萨走廊,使得迦萨走廊形同一座大监狱,不仅居民无以为生,此ㄧ切割更是破坏了巴勒斯坦建国之基础。
值得我们记得的是,美国与以色列漫长的「拒斥主义政策」曾经有一短暂例外。2000年,当克林顿总统意识到「戴维营」和谈会议的失败,因为巴勒斯坦人无法接受他所提出的和谈条件,于是他就在同年11月提出了另一套以巴双方都须接受的「指导原则」(parameters)。这些原则虽仍嫌含糊但较先前更友善。他并且要求双方都必须接受这些原则,尽管双方都仍有所保留。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协谈人员后来在埃及的塔巴(Taba)展开会谈,消弭彼此差异,有了些实质进展。在他们最后的一次联合记者会当中,他们预期完整的决议将可于几天内达成。但是最后以色列决定取消一切协谈,并且至今仍未再启谈判。这史上唯一一次的例外显示出,如果美国总统愿意包容地促成有意义的外交协议,此一协议就有可能成功。
另外值得我们追忆的是,老布什政府过去曾言过其实地宣布,如果以色列持续兴建屯垦区,美国将停止对以色列的经济援助。与今日相比,奥巴马政府官员曾经表示将「不考虑」这样的政策,也表示仅会采取「基本上象征式的」施压动作,促使以色列遵守「中东路线图」(Helene Cooper, 纽约时报2009年6月1日)。
还有更多可以谈的。但是不管我们再谈些甚么,或是不管奥巴马广受喝采的6月4日开罗演说如何企图粉饰真相,都无法逆转奥巴马冷峻的中东政策之实质。
另参见:Noam Chomsky, ‘Turning Point’, ZSpace Page, 2009, 6, 8。此文对本文所提到的许多论点,做出了更详尽之说明。
作者:
io0
时间:
2009-7-18 17:11
Greater Jerusalem
作者:
io0
时间:
2009-7-18 17:16
中东路线图
作者:
WOODBOY
时间:
2009-7-31 00:35
不错的文章!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