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在风光旖旎的田野上奔驰,6月中旬的一个上午,我们来到了距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约50公里的蒂尔斯贝克家庭农场。
绿油油的麦田间坐落着几间普通的瓦舍。听说我们来访,涅尔森大步走来。“欢迎你们,来自远方中国的客人。”高大魁梧的涅尔森笑起来一脸纯朴和憨厚。指着大片麦田,涅尔森说,我种植了300公顷麦子,这些麦子差不多都用作饲料。
涅尔森是丹麦普通的家庭农场主,养了600头能繁母猪,每年都要出售大量猪仔。丹麦是欧盟主要农产品生产国,一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以养活500多个丹麦人。畜牧业是丹麦的重要产业,其中年产猪肉175万吨,占到欧盟猪肉总产量的8%。
涅尔森说:“过去我靠出售猪仔,每年能挣到100多万克朗(1克朗约合1.4元人民币)。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猪肉价格下跌,加上政府补贴减少,我可能挣不到100万了。但明年应该会好些。”
听说在丹麦当农民需要一定的学历和培训,我们专门问起涅尔森。他说:“确实如此,买30公顷以上土地的人,必须拥有农业专科以上学历,还要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实践经历。现在我的农场就有两名农校的学生跟我学习当农民。”
围绕养猪,从种麦、饲料加工到蓄肥,涅尔森的农场早就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环顾农场,我们没有发现想象中的猪圈。“你的可爱的小猪在哪里呢?”我们问。
涅尔森引领我们来到一排房屋前。“我那些可爱的小猪就在这里面。为了它们的安全,外人一般是不能进的。但按政府规定,你们已经在丹麦待了48小时以上,欢迎你们进去参观。”
换上白色防疫服,穿上深筒雨靴,我们进入全封闭的棚屋。只见一只只猪仔或安静地吃奶,或欢快地嬉戏,“生活”得颇为惬意。
“室内的温度可以适时调节,饲料按育期分类配送。”说着,涅尔森抱起一只胖乎乎的猪仔,轻轻抚摸着,一种怜爱和自豪洋溢在他的脸上。“这些可爱的猪仔是我的财富和希望。”
望着这一场景,我们也心生感动,从心底里祝愿涅尔森先生农场兴旺,猪业兴隆。
临别前,我们表示将向中国读者介绍他的农场。涅尔森兴奋地取出名片递给我们说:“太好了,谢谢中国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