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台湾黄埔军校两岸关系讲义!!! [打印本页]

作者: tauringhuang.    时间: 2007-5-25 14:26
标题: 台湾黄埔军校两岸关系讲义!!!
海峽兩岸關係紀要(1998.1)
(陸委會。http://www.mac.gov.tw/mlpolicy/cschrono/cat87.htm
海峽兩岸關係紀要□作者:郭崇武□民國八十七年一月
本月要目
一、 兩岸領導人分在元旦祝詞和廣播中談兩岸關係問題。
二、 副總統連戰至新加坡進行私人度假訪問。
三、 我方對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撰文提議及早舉行政治談判的回應。
四、 立法院三讀通過《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
五、 **「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提出四點建議,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六、 **推選出十三名「台灣省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七、 李登輝總統重申「戒急用忍」政策的必要性。
八、 《中國時報》在台北舉辦「台、滬、港經貿關係研討會」。
九、 財政部公布民國八十六年我進、出口貿易值。
十、 美國前國防部助理部長奈伊來台訪問。
十一、 兩岸兩會副秘書長預訂隨團互訪均因故未成行。
十二、 陸委會主委張京育有關兩岸恢復協商的談話。
十三、 我東吳大學和大陸「蘇州大學」簽訂學術合作計畫協議書,教育部認為違反規定。
十四、 **提議我縣市副首長比照所謂「廈門模式」隨經貿團赴訪。
十五、 天主教教宗關心兩岸問題並任命單國璽為樞機主教。
十六、 行政院院長蕭萬長訪問菲律賓和印尼。
十七、 **重審遣返的劫機犯黃樹剛。
十八、 香港各界人士對兩岸三地關係的看法。
十九、 民進黨主席許信良發表〈跨世紀的兩岸關係〉演說。
二十、 美國國防部部長柯恩至包括大陸在內的亞太地區訪問。
廿一、 美國前國防部部長裴利一行走訪兩岸並傳達兩岸恢復協商的訊息。
廿二、 中華奧會進行改組推選黃大洲為新任主席。
廿三、 海基會再去函「海協會」對前所建議由辜振甫親訪大陸之事要求答覆。
廿四、 **《人民日報》海外版紀念「江八點」發表三週年特闢專欄刊登各界的學習體會文章。
廿五、 我主辦亞太經濟合作技術展示會。
廿六、 **推出「政協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共二、一九六人。
廿七、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主張進行唐焦會談以安排兩岸政治談判的程序性磋商。
廿八、 台閩地區舉行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基層選舉。
廿九、 李登輝總統接受德國《明鏡周刊》專訪談兩岸問題。
三十、 **舉行紀念「江八點」發表三週年座談會。
卅一、 我與中非共和國三度斷交。
一、兩岸領導人分在元旦祝詞和廣播中談兩岸關係問題。
    李登輝總統於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元旦祝詞中表示:我們自十年前開放國人赴大陸探親以來,就主動採取一系列務實而彈性的大陸政策與措施,使兩岸從彼此隔絕、互不往來,發展到今天交流頻繁,互動密切,不但增進了彼此的瞭解,更維持了台海的和平安定,對兩岸人民的生活福祉,與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副總統連戰於中央廣播電台改制開播酒會致詞(同時對全球廣播)時重申,兩岸關係發展的走向,將以「三不和三要」為原則,「三不」是:一、不獨|絕不容許台灣獨立,成為所謂的「台灣共和國」;但中華民國當然原本就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二、不統|兩岸統一條件尚未成熟,台灣並不急於統一,台灣絕不能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三、不對立|兩岸不應相互刺激與排斥,兩岸不要刻意產生對立或對抗,造成不安。「三要」是要和平、交流和雙贏。**領導人江澤民在「全國政協」舉行的新春茶話會中重申,**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發展兩岸關係、「江八點」,大力發展兩岸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實現兩岸直接「三通」。希望台灣當局儘早回應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兩岸進行政治談判的呼籲。
二、副總統連戰至新加坡進行私人度假訪問。
    副總統連戰於一日起至新加坡進行四天的私人度假訪問,強調是趟發現之旅,將深入瞭解新加坡及整個東南亞的發展情形。期間曾和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資政李光耀等首長舉行非正式會晤。三日,連副總統對當地台商表示,過去政府所推動的南向政策最近幾年好像有點降溫,認為目前應是重新開啟的時機。另對東南亞各國正面臨的金融危機,我國有意願、有責任、也有能力提供協助。四日,連副總統於返國後記者會表示,經歷過「文攻武嚇」後,兩岸關係一直都是在低潮迴盪,希望不要再耽誤時間,新年新希望,兩岸應進一步就兩岸關係進行協商。中國人與中國人談自己的事情,何必請第三者作中間的橋梁。再三強調,兩岸已有現成的談判管道,可多加利用,相互資訊的往來也沒阻礙,實在不需要高來高去,或經媒體放話。至於要談的問題不能說某些重要或次要,許多兩岸交流後產生的問題都亟待解決。五日,**「外交部」發言人沈國放重申,**堅反對與**「建交」的國家同台灣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和往來,希望星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六日,沈國放再抨擊台灣正利用東南亞的金融問題到處活動,因此提醒一些國家,在出現經濟或金融困難時,要特別提高警覺,要防止台灣利用這個問題來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破壞**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另台灣不得參與任何形式的官方援助,僅可參與非官方性的工作。
三、我方對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撰文提議及早舉行政治談判的回應。
    針對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兩岸關係》雜誌 (一九九八年一月號) 內發表〈一年春事早耕耘〉專文,提議「及早舉行兩岸政治談判,為跨世紀兩岸關係發展創造條件。可先由兩岸兩會授權進行兩岸政治談判的程序性安排;在此基礎上,重新開始兩會經濟性、事務性議題的商談。」行政院院長蕭萬長於一日重申,兩岸協商「從那裡斷,就從那裡開始」,並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要先恢復兩岸兩會事務性協商,待雙方往來正常後,不排除進行其他議題的可能性。陸委會主委張京育則強調,我方雖不排斥與**進行政治性議題協商,但事務性協商較易達成共識,應先儘速恢復。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表示,兩岸直接溝通的管道已建立,透過迂迴方式已不合時宜。
四、立法院三讀通過《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
    立法院於二日三讀通過《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連同日前通過的《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正式向國際社會宣示我海域主權。本法明定:中華民國主權及於領海、領海之上空、海床及其底土。領海為自基線起至外側十二浬間之海域;鄰接區為鄰接其臨海外側至距離臨海基線二十四浬之海域。我國之國防、警察及其他機關,對在領海及鄰接區內之人或物,認為有違反我國相關法令之虞時,得進行緊追、登臨、檢查,必要時得予扣留或逮捕其人員。至於大陸地區船舶通行中華民國領海,規定除依照《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辦理外,並應遵守本法之規定。
五、**「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提出四點建議,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於四日接受**《中新社》訪問和在**《兩岸關係》雜誌 (一九九八年一月號)內發表專文,就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統一提出四點建議:第一、要逐步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第二、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第三、一如既往地大力發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並且加速實現兩岸直接「三通」。第四、推進兩岸政治談判的進程。他並表示,**黨的十五大進一步明確了**對發展兩岸關係的指導思想,並提出世紀之交對台工作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全面貫徹「江八點」,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加速實現兩岸直接「三通」,繼續加強人員往來和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全面發展兩岸關係。陸委會副主委許柯生回應表示,在兩岸談判的問題上,大陸方面無論是誰,說來說去都是強調要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來談。不過,我們的立場一直很明確|談判應在不預設任何前提的情況下進行,我們不能接受大陸拿一個前提框住我們。
六、**推選出十三名「台灣省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根據「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的《台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於五日起在北京舉行為期四天的「台灣省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會議」,共有由**遴選的各「省、市、自治區」及中央機關、國家機關、共軍駐京機構的台灣籍人士一百二十人與會,上午先舉行代表預備會議,選出九人組成的主席團:楊國慶、張希東、張克輝、陳亨、陳貴州、范增勝、林麗韞、洪濤、蔡子民。下午會議開幕,由主席團召集人張克輝致開幕詞,楊國勝作〈關於台灣省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會議籌備工作的報告〉。六、七日,會議審議並通過由主席團提交的《台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會議的選舉辦法》,並據以提出候選人的名單。八日,會議代表投票選出十三名代表:劉亦銘、楊國慶、張永鈞、張希東、陳貴州、陳蔚文、范增勝、胡亞芳、洪濤、梁燕君、蔡勝定、廖雲龍、魏麗惠。
七、李登輝總統重申「戒急用忍」政策的必要性。
    李登輝總統於六日宴請卸任縣市長時,一再以前台南市長施治明在大陸長期投資仍未獲保障為例,說明台商在大陸投資的風險,並證實他對國內企業再三強調「戒急用忍」完全正確。總統並希望企業界能冷靜思考對大陸的投資政策,不要讓大陸把台灣的根刨光。九日,李總統以國民黨主席身分於國民黨投資事業管理委員會在苗栗舉辦的年度研討會中致詞表示,在東南亞金融風暴影響下,大陸的金融狀況不知道甚麼時候會有問題,兩年前他講有關對大陸經貿必須「戒急用忍」的談話,現已慢慢實現,愈來愈有效。李主席並表示,「戒急用忍」政策不是戰略,而是階段性的戰術,沒有政治意義,完全是經濟上的考慮,我們不要把長期辛苦累積的資產,不小心變成二分或三分之一。十六日,總統於接見美國馬里蘭大學全球中國事務研究所主任李潔明時表示,「戒急用忍」政策是純就經濟角度來考量,主要是希望台灣中小企業到大陸投資時要小心謹慎,特別是在亞太各國連串的金融危機後,愈顯得此一主張之重要性與正確性。
八、《中國時報》在台北舉辦「台、滬、港經貿關係研討會」。
    由《中國時報》主辦、**上海《文匯報》(總編輯石俊升)協辦的「台、滬、港經貿關係研討會」於七日起在台北舉行二天,討論主題為兩岸三地的:經貿關係、金融交流、投資貿易、航運交流、農業交流、產業交流。我方有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委薛琦,大陸方面有「上海外貿學院」院長王新奎,香港方面則有嶺南書院副院長饒美蛟等。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應邀致詞時表示,兩岸之間因為人民的交流而衍生的問題不應受到兩岸政治上的分歧而被擱置,需要隨時透過事務性的協商共同來謀求解決而避免政治化。另一方面,可以不分段區隔而同時進行政策性對話,當然也不排除就政治性問題交換意見。他並重申,只要雙方能凝聚而取得「兩岸都在追求國家的和平統一之過程中」的共識,互相尊重,不設前提地務實協商,而使海峽情勢的安定有了保障以後,即可強化雙方共同發展的架構,逐步而自然地走向統一。
九、財政部公布民國八十六年我進、出口貿易值。
    財政部於七日公布民國八十六年我進、出口貿易值分別為一、一四四點三和一、二二○點七億美元,合計二、三六五億美元,均為歷史新高。全年出超為七六點四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超六三點一億美元,對香港出超二六七點一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十六點三億美元),但美國仍為我最大出口市場,香港仍居次。對日本和南韓則入超一七三點二和二六點六億美元,均較上年大幅增加。
十、美國前國防部助理部長奈伊來台訪問。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院長、前國防部助理部長奈伊(Joseh S. Nye,Jr)應中華民國哈佛大學校友會的邀請於八日來台訪問三天。奈伊在台期間於各種場合一再說明,美國對兩岸採取戰略模糊策略,可由兩句話表達出來:不支持台灣走上獨立,也不支持**對台用武。他並認為,美方這種立場甚至未來可說得更清楚一點,即-若台灣宣布獨立將不會被美國和各國(美國將說服)承認;但屆時也會正告**,因為形勢沒有改變,沒有必要對沒有國家承認的獨立台灣動武。九日,李登輝總統於會見奈伊時表示,在統一前,如何維持台海和平與安定,是我們所要面對的嚴肅課題。民主改革是我國生存發展的唯一道路,也使我們成民主國家的一員,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已無所謂獨立的問題。不管任何黨派執政,都要面對國家安全與安定的問題,因此朝野政黨在外交與兩岸政策上應有一貫性與延續性的共識。副總統連戰則強調,倡議台獨將提供**領導人以民族主義為藉口進行武力犯台,我們將會失去安定與繁榮,因此我們需要團結一致,沒有***的本錢。
十一、兩岸兩會副秘書長預訂隨團互訪均因故未成行。
    我高等政策研究協會(負責人中山大學教授楊念祖)組成的法政學者訪問團應**「全國台灣研究會」的邀請,原訂十二日由海基副秘書長李慶平掛名率隊赴大陸訪問。但「台研會」九日來函表示,時近年關大陸許多單位事務繁忙,有關單位乃建議延至春節後為由予以推遲。海基會發表聲明表示遺憾;秘書長焦仁和表示,不認同外界影射該會企圖在此團中設定特殊任務,也不認同對方臨時推遲的決定。此團成員由於涵蓋三大政黨的專家學者,加上部分媒體推測此團負有兩岸政策溝通對話功能,並可為恢復兩岸兩會協商作準備;但陸委會再三澄清這只是一般性的學術交流。因此行前已格外受矚目,如今再被對岸推遲,使兩岸關係變化又生多種揣測。此外,大陸「海協會」副秘書長楊曉明原訂十四日隨同大陸高等院校學者來台參加由中山大學在高雄舉
作者: tauringhuang.    时间: 2007-5-25 14:26
辦的環境管理與發展研討會,也因證件趕辦不及無法成行。陸、海兩會表示,楊曉明無法如期成行並無政治考量,更和大陸方面推遲我法政學者訪問團行程無關。
十二、陸委會主委張京育有關兩岸恢復協商的談話。
    陸委會主委張京育於九日應邀至國會助理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研習營發表演說時表示,兩岸兩會恢復協商以事務性議題為優先的理由有三:一、兩岸制度與生活存在差異,交流密切後,衍生問題必增多,直、間接影響人民權益,有必要積極協商解決之道。二、兩岸各種犯罪活動隨往來頻繁相對日益嚴重,漁事糾紛也不斷發生,兩岸應就共同打擊犯罪、漁事糾紛處理進行協商,俾結合力量共同維護雙方的社會秩序及人民福祉。三、鑑於兩岸政治爭議一時難以化解,應暫時擱置,先針對互利互惠、共同關切的事務性議題,謀求共識,積極推動。如此對兩岸和諧氣氛的營造、共識的培養,均可扮演重要的角色。十三日,張京育於一演講中再強調,政府一貫的立場是在不預設前提下先恢復辜汪會談和兩岸協商機制,只要能彼此尊重,辜汪會談也可為兩岸政治對話鋪路。**應及早恢復辜汪會談,處理諸多兩岸交流以來所產生的事務性、功能性問題,並信守「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默契,以掃除兩岸經貿進一步發展的不確定性。
十三、我東吳大學和大陸「蘇州大學」簽訂學術合作計畫協議書,教育部認為違反規定。
    我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和大陸「蘇州大學」校長錢培德 (二校前身均為本世紀初由基督教監理會在蘇州創立的東吳大學,現英文校名均為Schhow University)於九日在台北簽訂學術合作計畫協議書,將進行多項合作交流,包括相互承認學分。教育部大陸事務小組表示,我大學若未向主管機關申請,就「偷跑」與對岸大學締約結盟,將違反《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一經檢舉將按規處以罰鍰。另教育部尚未訂定兩岸學校學術交流許可辦法,因此各級學校與對方的交流行為都算違法。此外,「蘇州大學」不在教育部認可的七十三所採認大陸學歷院校名單之中,何況是二校彼此學分的認可。
十四、**提議我縣市副首長比照所謂「廈門模式」隨經貿團赴訪。
    **《人民日報》海外版九日五版轉載**《兩岸關係》雜誌(一九九八年一月號) 由署名鍾文所撰〈希望台灣縣市長為發展兩岸關係作貢獻〉文章,認為近年來兩岸頻繁的民間往來已廣泛地涉及到台灣每個縣市和鄉鎮;尤其是隨著兩岸關係的因素對台灣政局影響作用的增大,兩岸關係的起伏已攸關台灣民眾的切身利益,越來越成為台胞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因此,台灣的縣市長應積極投身於兩岸交流、交往之中,應當親至「祖國」大陸訪問,以增進相互間的瞭解和互信。並循此途徑直接、準確地掌握第一手資訊,繼而在此基礎上採取合乎民意、切合實際的妥善措施。而台灣有關部門已於一九九六年中同意開放省市長、縣市長訪問大陸,並擬有具體細則;時至今日,不應也無理由阻止縣市長赴大陸參訪。另大陸「海協會」也一再表示,願意比照一九九七年七月「廈門市」副市長張宗緒率「廈門市經貿赴台參訪團」的模式,邀我縣市負責人以參加經貿參訪團方式至大陸訪問。我海基會副秘書長張良任隨即表示,除台北、高雄二市外,都沒有副首長編制,因此「海協會」力主的「廈門模式」,不符我方體制而無法比照辦理。陸委會副主委許柯生表示,開放縣市長赴大陸訪問是內政部的主管業務,該會將就此與相關單位溝通;並仍會就兩岸情勢的發展和時機等來評估是否開放。
十五、天主教教宗關心兩岸問題並任命單國璽為樞機主教。
    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十日在梵蒂岡接見駐教廷外交使節團祝賀新年時表示,南北韓的談判將鼓勵在同一地區其他仍處於***或敵對國家間的建設性對話。另教廷正注視**情勢的發展,希望有助雙方建立友好關係。我駐教廷大使戴瑞明於十二日表示,教宗的談話僅代表他對大陸教徒的關心。外交部則表示歡迎教宗的呼籲,並希望**當局亦能體會,早日恢復兩岸之對話。十八日,教宗任命我天主教中國主教團主席、高雄教區主教單國璽為新任的樞機(紅衣)主教,單國璽是繼田耕莘、于斌之後第三位中華民國教區樞機主教。單國璽表示,這對國家社會、台灣而言是一大鼓舞,是教宗特別關懷台灣的天主教會發展。戴瑞明則表示,此任命顯示教廷對我****的肯定,也是我對教廷工作三大目標的一大進展,但另二目標:教宗訪華、專使駐華還需努力。十九日,外交部和戴瑞明均否認外傳的教廷此一任命是和我斷交前的補償,而是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表達申賀和歡迎。
十六、行政院院長蕭萬長訪問菲律賓和印尼。
    行政院院長蕭萬長於十二日至菲律賓進行約一天的旋風訪問,和亞洲銀行總裁佐藤光夫等人商討亞洲金融風暴問題。但此行最重要的活動應是在菲國否認、我國不證實的情況下和羅慕斯總統晤面。十三日,蕭院長在返國後的記者會中表示,此行見到想見的朋友,談到想談的事。但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對於相關問題不便作評論。另表示,今天我國的外交政策,不論多邊、雙邊、遠交、近鄰統統都要,只要有可能的都不能放棄,這是全方位外交應該要做的。此外由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江丙坤率領的多位重量級產官界人士組成的東南亞貿易投資考察團已先於十一日至菲國訪問三天,該團係至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金融風暴中心四國訪問。十五日,**「外交部」發言人沈國放對我方首長頻訪東南亞國家表示,在目前東南亞發生金融困難時,特別要對台灣提高警覺,因台灣會利用危機進行***「祖國」的活動。
    十九日,蕭院長再出訪印尼三天。二十日,和蘇哈托總統會面,就如何加強區域金融合作機制,及兩國雙邊經貿關係交換意見。另沈國放又抨擊表示,台灣方面聲稱要重啟南向政策,並要求東南亞國家對所提供的金融援助或合作予以政治回報。這是種有計畫、有預謀的政治活動,目的除提升彼此的實質關係,進而破壞這些國家和中國 (共) 的友好關係。二十日,蕭院長於返國後的記者會中表示,政府高層官員訪問無邦交國和南向政策,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必要和既定目標,必須繼續推動且不會改變。
十七、**重審遣返的劫機犯黃樹剛。
    **《廣州日報》十三日刊登報導表示,**「深圳中級人民法院」以貪污公款和劫機飛往台灣兩項罪名,對於民國八十六年七月中首批被我遣返的大陸劫機犯黃樹剛進行審判。黃樹剛除認罪外,並表示,他感覺到是被欺騙,而掉入一個反動宣傳的陷阱中。
十八、香港各界人士對兩岸三地關係的看法。
    陸委會於十四日召開港澳會報,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教授王家英提出對台港關係的意見,建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處理台港事務應以法律而非政治考慮為依歸,應設置處理台港關係的官方機構,並考慮在台設立代表機構,以促進交流。會議也提出「香港特區首長特別」顧問、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葉國華於一九九七年底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一國兩制』任重而道遠〉演講,其中表示,一個無聲(輿論一律甚至鴉雀無聲)的香港對中華民族絕非好事,也將使「一國兩制」處境堪虞。而香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明顯還是一個向台灣輻射的重要歷史任務。十七日,《聯合報》九版刊登報導表示,香港最大親共政黨|「民主建港聯盟」秘書長馬力表示,現行台港之間的個人溝通管道根本不能有效解決問題。主張如單純以港人利益出發,「特區政府」應在涉台事務的實務問題上,向「中央政府」爭取空間,起碼應在台設半官方辦事處,協助旅台港人處理具體事務。他並批評,在「回歸」後,很多人只是等,不敢去實現,「特區」那裡還有空間。
十九、民進黨主席許信良發表〈跨世紀的兩岸關係〉演說。
    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於十五日應邀在兩岸新聞記者聯誼會舉行的系列座談中發表〈跨世紀的兩岸關係〉演說時表示,他倡議兩岸應及時開展「三通」談判,主要是因應中國(共)強大的政治談判壓力;但談判並不意味就要立即進行「三通」,因可能還會經歷很長的談判歷程。強調「中國(共)對台灣的最大威脅其實是經濟,兩岸最後的輸贏就在經濟競爭的結果。」由於台灣對中國(共)的鉅額出超,其市場對台貿易的幫忙實在太大了。而他主張大膽西進,希望在先占先贏,早占早贏的市場原則下,來發展兩岸經貿關係並解決因而產生的新興議題的主張,主要著眼於競爭中國(共)市場,是台灣所擁有的最大的優勢。不過民進黨永遠不可能認同中國(共)的「一個中國」原則。
二十、美國國防部部長柯恩至包括大陸在內的亞太地區訪問。
    至亞洲七國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部長柯恩於十五日在新加坡發表〈美國亞太安全策略的持續、改變和承諾〉演說,認為亞太安全歷久不變的特質有三,其中第一點表示,高度的利害關係,使得安定成為亞洲各國的重要考量,但朝鮮半島和台海依然是潛在的導火線,一旦引燃,將會對全世界的安全與經濟發展構成毀滅性的影響。也提出地區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預期及控制可能的五個變動因素,其中第二個因素就是**已成為亞洲的強權,但美國不視**為勁敵;反鼓勵**能挺身成為一個負責的「大國」,在安全的事務上更開放,遵循國際準則和以和平的手段解決紛爭。十七日,柯恩應**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遲浩田的邀請至大陸訪問三天。十九日,柯恩和遲浩田簽署「關於建立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協定」,是雙方首次簽署有關軍事安全磋商機制的協定,將建立通信管道以防止雙方船艦遭遇時因誤解而產生不必要的衝突。柯恩也至「軍事科學院」發表〈國際地區安全形勢和中(共)美兩國兩軍關係〉演講。二十日,柯恩在和**領導人江澤民會面時重申,美對台軍售純屬防衛性質,因此將根據《台灣關係法》繼續提供。
廿一、美國前國防部部長裴利一行走訪兩岸並傳達兩岸恢復協商的訊息。
    美國前國防部部長裴利、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夏里、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等人組成的戰略安全事務考察團於十六日來台訪問。由於此團的分量,及來台之前在大陸訪問(十至十四日)並和**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部長遲浩田等軍方領導人討論目前台海局勢,因此備受矚目,但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強調該團純是學術訪問,所表達的意見並不代表美方政策。十七日,裴利一行先後和陸委會主委張京育、外交部部長胡志強會面,均傳達**願很快在無先決條件下恢復兩岸協商的訊息。而張、胡二首長均重申我方希望恢復兩岸兩會商談,但不希望有任何預設的前提。張京育向裴利表示已一再去函希望恢復辜汪會談,唯一直未獲答覆。胡志強認為,裴利此行是要看看大家對美方積極推動的美、中(共)、台三贏政策的反應與接受度,而裴利對此發展感樂觀。十九日,高層首長先後接見裴利一行,李登輝總統表示,我對於重啟兩岸會談有很高的期許,事實上,我方的門一直是敞開的;然而截至目前為止,**並無進一步回應。副總統連戰表示,兩岸應利用現有的兩岸兩會溝通機制來儘快恢復商談,而不該藉由第三者,或由傳媒來傳訊。行政院院長蕭萬長則表示,如不顧及兩岸政治現實,一味強求政治協商,一旦因雙方歧見導致破裂,必然升高兩岸對立氣氛,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這也是我方主張協商必須
作者: tauringhuang.    时间: 2007-5-25 14:26
循序漸進的根本原因。二十六日,陸委會發表聲明,對裴利轉達大陸願意在沒有先決條件的情況下自中斷處恢復協商的訊息表示歡迎。也重申我方一貫立場|兩岸協商在甚麼地方中斷,就在甚麼地方恢復;我方已準備好恢復對話。在不預設任何前提與條件上,儘速經既有的協商管道恢復會談。
廿二、中華奧會進行改組推選黃大洲為新任主席。
    中華奧會進行改組,於十九日舉行第七屆全體委員會議,先推選出十九名執行委員,再由執行委員推選出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大洲接任已辭職的張豐緒為新任主席,曾永權、王人達、莊村徹、徐旭東為副主席,秘書長湯銘新,張豐緒則獲聘為榮譽主席。
廿三、海基會再去函「海協會」對前所建議由辜振甫親訪大陸之事要求答覆。
    海基會於十九日電傳大陸「海協會」表示,該會曾於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七日去函,建議由辜振甫董事長於十二月中旬或稍後,親自參訪大陸地區,惟迄未獲正式回應。如何之處,請函覆。陸委會副主委許柯生表示,此函係表示我方的誠意,僅提議「辜汪會晤而非會談」,是一般性參訪,希望對改善兩岸目前僵持氣氛和培養協商互信有正面助益。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則表示,該會只是重申推動兩會互訪的立場;雙方從此開始應是最自然的安排。但陸、海兩會均強調,去函和美國前國防部部長裴利來台傳達**方面的訊息及「江八點」快發布屆三週年的時機上均無關聯。二十日,**「外交部」發言人沈國放認為,**在政治會議的問題上,沒有任何先決條件,「一個中國」不是一個先決條件,而是事實;兩岸均應認可這是一個原則。不過該部隨後表示,上述談話並不代表**對台政策的改變。另據《聯合報》採訪報導,「海協會」人士表示,汪辜見面前應由該會「副會長」唐樹備和焦仁和先溝通,因此對辜振甫來訪,該會與前次一樣-暫不考慮。而唐焦會談除討論第二次汪辜會談各項事宜外,還主張對兩岸政治談判程序性磋商進行前置作業。還抨擊我來函避提兩會進行政治談判程序性磋商,顯然台灣方面並無意就兩岸復談展現誠意。另兩岸復談未獲進展,關鍵也在我方想拖延時間。焦仁和則回應表示,辜汪會晤的層級高、彈性大、議題範圍限制少,絕非對方部分人士揣想的是「提高復談門檻,橫生對話障礙。」
廿四、**《人民日報》海外版紀念「江八點」發表三週年特闢專欄刊登各界的學習體會文章。
    **《人民日報》海外版在「江八點」發表快三週年之際,由十九日起特闢專欄刊登海內外各界知名人士的學習體會文章,首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泉發表〈『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的基礎〉,文章分三部分:一、「一個中國」事關國家主權。二、甚麼是「一個中國」的原則。三「一個中國」原則不可動搖。至於何謂「一個中國」,文章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理所當然地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二十一日,「台灣同胞聯誼會」顧問郭平坦發表〈盼實現兩岸政治談判〉,其中提到應政治談判的理由之一是「同大陸關係上取得重大進展,可能是國民黨繼續執政的最後機會。」二十六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志懷發表〈兩岸政治談判勢在必行〉,以四點理由主張兩岸必須政治談判:一、政治談判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有效途徑。二、儘快進行政治談判有利於打破兩岸目前的政治僵局。三、儘快舉行政治談判有利於通過兩岸事務性協商的恢復。四、儘快舉行兩岸政治談判有利於兩岸在經、文及其他領域的全面交流與合作。三十一日刊登**《新華社》記者姚曉娜撰寫的〈舉行政治談判、實現直接『三通』〉,主要仍是要我方採取實際行動,為早日實現直接「三通」和開始兩岸政治談判創造條件。
    三月四日,**「中華全國台胞聯誼會研究室」主任吳嘉桐發表〈把握契機 促成談判〉,認為「江八點」目前仍是解決兩岸關係的最佳方案,也是台灣當局避禍減壓,求得穩定的最好辦法。十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名譽副主席賈亦斌發表〈合乎潮流的正義之聲〉,吹詡「江八點」是順應民心、合乎潮流的正義之聲。十一日,**「國台辦」主任陳雲林發表〈兩岸政治談判應及早進行〉,係重申他於一月四日接受**《中新社》訪問,和在**《兩岸關係》雜誌 (一九九八年一月號) 內發表的專文,及一月二十六日在北平舉行的紀念「江八點」發表三週年時講話等重點。十二日,**「中國民主黨同盟」中央主席丁石孫發表〈兩岸攜手迎接新世紀的到來〉,係附和**有關進行兩岸政治談判等對台統戰主張。十七日,「全國台聯會」會長楊國慶發表〈台灣發展離不開『祖國』大陸〉,其中粗估十多年來,兩岸經貿總額已超過一、一五○億美元,而台灣順差超過八百億美元,幾已和外匯儲備額相當。十八日,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李克強發表〈努力促進兩岸民間交流〉,主張要進一步發揮**的群眾團體在海內外具有廣泛社會聯繫的優勢,增進兩岸民間人士之間的溝通與交往,擴大兩岸人員聯誼的層面,來努力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二十三日「致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發表〈統一大勢 不可阻擋〉,以一九九七年**在外交上的「成就」,證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統一是大勢所趨,越來越為國際社會所公認和贊同。
廿五、我主辦亞太經濟合作技術展示會。
    由我主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第二屆亞太經濟合作技術展示會於二十一日在台北揭幕,共有十三個會員體、一千一百多項先進技術參展,是我加入亞太經合會以來所承辦最大的一次活動,更是我歷年來爭取的最大規模國際展示會。**代表團由「國家科學委員會」秘書長林泉率領數百人與會,參展的技術也有數百項。我方因遵守與會官員層級的共識,及**曾向亞太經合會表達此活動能按慣例和規定處理,致使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以代理閣揆公務繁忙不克出席為由未出席開幕典禮,改由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委蔡清彥代讀賀詞,另經濟部部長王志剛和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也出席。
廿六、**推出「政協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共二、一九六人。
    **「政協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二十二日在北京閉幕並公布「政協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共三十四個界別,二、一九六人。其中「特邀香港人士」一一五人,「特邀澳門人士」二十六人,而在稍早的二十日,**中央統戰部部長王兆國在作推薦提名情況和建議名單說明時表示,這些人反映了「一國兩制」形勢的新發展。
廿七、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主張進行唐焦會談以安排兩岸政治談判的程序性磋商。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於二十三日北京接受訪問時表示,希望在新的一年,兩岸兩會能就政治談判展開程序性商談;雙方並可在此基礎上,就經濟性、事務性議題進行商談。程序性商談就是指政治性談判的預備性商談,用意主要是在解決談判名義、談判議題、地點及時間等問題,並不涉及實質問題。強調此一程序性商談並非實質性、並非政策性。另大陸方面認為,此類問題可透過唐焦會談安排。
廿八、台閩地區舉行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基層選舉。
    台灣省、福建省(金門、連江二縣)八九○名縣市議員暨三○九名鄉鎮市長選舉,及宜蘭縣省議員、新竹縣和基隆市立法委員各一名的補選於二十四日順利完成,總投票率約六成四。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新黨、建國黨和其他無黨籍當選結果為:縣市議員席次分別為五二四、一一三、十、一、二四二人,得票率則分別為百分之(約)四九、十六、三、○?一、三二。鄉鎮市長席次分別為二三三、二八、○、○、五八人,得票率則分別為百分之(約)五五、十九、一、無資料、二五。補選部分由民進黨獲得宜、竹的席次,國民黨獲得基隆的席次。此次選舉是國民黨獲勝,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章孝嚴認為這彌補了二個前月縣市長選戰失利的不利效應。
廿九、李登輝總統接受德國《明鏡周刊》專訪談兩岸問題。
    李登輝總統接受德國《明鏡周刊》專訪於二十六日出刊 (中文稿則先於二十四日公布) ,總統表示,台灣是一個地理上的名詞,政治上的名稱是中華民國,是個具有主權的國家。我們在台灣不但保存了中國的文化及傳統,也汲取了西方文化,而開創一個現代與自由的社會。中華民國已存在八十七年,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要走自己的路。總統並否認要進行「兩個中國」,表示現在是一個國家,兩個政治實體。就存在而言,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改變國名;而宣布獨立,只會帶來困擾,也甚麼都沒有得到。總統對兩岸能否恢復協商問題表示,要在**能務實的體認兩岸是由不同的政治實體所分別統治的前提下,可以繼續發展觀光、貿易和文化的合作交流。總統並表示,武力威脅應是**的問題。台灣獨立是民進黨的問題,因執政的國民黨從未提出。至於台灣人民大多數不支持獨立,也不贊成立即的統一,而傾向維持現狀。
三十、**舉行紀念「江八點」發表三週年座談會。
    **在海內外發動舉行紀念「江八點」發表三週年座談會,最重要的一個是由**中央台辦等七個對台工作機關團體聯合於二十六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發表政策性談話,重申**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為尋求和擴大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願就「一個中國」的原則再加闡明:在統一之前,在處理兩岸關係事務中,特別是在兩岸談判中,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就是堅持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能分割。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是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的必經步驟,也滿足了台灣同胞求安定、求和平的願望,體現了**分階段實事求是、分階段逐步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思想。當前,首先要就上述政治談判的程序性商談作出安排,通過程序商談,就政治談判的議題、代表名義、方式等問題達成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協議。他並指明,兩岸兩會應當擴大交流和接觸為及早實現兩岸政治談判的程序性商談尋求共識、創造條件。錢其琛也不斷對台灣同胞喊話,如表示,未來按「一國兩制」實現統一,對台胞的現實與長遠利益都無任何損害。許多台胞希望維持現狀,對他們來說,「一國兩制」就是最好的維持現狀的辦法。**「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在講話中表示,只要台灣當局明確表示同意進行政治談判及其程序性商談的誠意,「兩辦」隨時可以授權大陸「海協會」與台方進行政治談判的程序性商談。「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於隨後舉行的「吹風」記者會中表示,**並不認為兩岸之間的談判是以台灣方面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央政府」作為前提的,只要承諾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共)的一部分這樣一個事實,談判中的「一個中國」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因此在兩岸政治談判的程序性商談中沒有必要馬上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陸委會副主委許柯生對應表示,**對兩岸政治談判堅持「一個中國」前提的立場並無任何變化。與我方主張的「一個中國」是兩岸目前實處於分治情況、存有兩個政治實體的一個分治的中國不同,我們不可能接受。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表示,由**方面的談話證明其還沒有勇氣與魄力來面對兩岸分治的政治現實,而這也是兩岸關係無法開展的關鍵。
卅一、我與中非共和國三度斷交。
    與我三度建交、**二度「建交」的中非共和國於二十九日又和**在該國首都班基簽
作者: tauringhuang.    时间: 2007-5-25 14:27
书「復交聯合公報」,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的合法「政府」,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外交部隨即於晚間發表聲明,對中非政府企盼以外交關係換取鉅額財政援助,而屈從**要脅利誘與我改變關係深表遺憾,決定終止兩國外交關係。由於南非、中非相繼與我斷交,外交部特別強調不會產生骨牌效應,影響我和其他六個非洲友邦的關係。不過,外交部部長胡志強於三十日分析,兩國和我斷交的背景雖不一,但也有一共同點,即**以無限的資源來窒息我國際空間,而且同樣的作法很可能企圖用在我其他友邦上,外交部要全力因應。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