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其他领域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在中国的研究比其他理论流派有优势,一是在时间上说,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比西方要晚了整整一个甲子,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相比之下要同步得多。国内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流派或学科在西方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如果按这个时间算起,那么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诞生于国际关系学科形成后的半个多世纪,而它在中国的引进则几乎是和其他国际关系理论同步的;二是从研究传统上说,在西方,政治学和经济学从19世纪90年代起就彻底分家,政治经济学就直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还难以改变,以至于罗伯特·吉尔平在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初感到了某种深深的忧虑,深怕被扣上马克思主义者的帽子。[1]而在中国,政治和经济的结合研究是我们的传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是每个学生都知道的。因此,国际政治经济学传入中国后,除了加上了“国际”两个字外,人们对它一点都不感到陌生,甚至有某种亲切之感。这也是为什么国际政治经济学在国内能够迅速走红的一个原因,它符合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和从接受教育以来形成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