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学科(a social science discipline ),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 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面对纷繁的国际关系现象,特别是国家间不断发生的各种冲突与战争,人们迫切需要找 出认识国际行为模式的工具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确立一种国际秩序,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实 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作为一种现象有久远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国家就存在国际关系,不论这种国家是古 代的城邦国家还是现代的民族国家。如果把古代学者的研究,诸如修昔底德(Thucydides)研究古希腊城邦国家 间关系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和中国记述春秋战国历史的典籍《春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视为某种国际关系研究的话,那么这种研究就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1 Michael Brecher: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Beyond: Flawed Dichotomies, Synthesis, Cumulation,”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43, No.2, 1999, p.214.
2 Paul R. Viotti and Mark V. Kaupp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s,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1997, pp.18-19.
3 国际研究是一种比较宽泛的说法,在国际学术界,国际研究有一个正式的学会性组织,即国际研究会ISA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该组织十分庞大下设有19 分会,它们是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学习Active Learning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多学科比较研究(Comparativ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外交 研究(Diplomatic Studies)、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Studies)、 种族民族主义与移民(Ethnicity, Nationalism and Migration)、 女权理论与性别研究(Feminist Theory and Gender Studies) 、外交政策分 析(Foreign Policy Analysis) 、全球发展(Global Development) 、情报研究(Intelligence Studies) 、国 际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 、国际伦理学(International Ethics)、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 国 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国际安全研 究(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和平研究(Peace Studies) 、国际关系中的后共产主义国家(Post-Communist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对国际进程的科学 研究(Scientific Study of International Processes) 、国际研究的妇女小组会(Women’s Caucus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国际研究会的分会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国际政治学的子学科或是子领域的划分,当然这种划分中的交叉和重复部分很多,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国际问题研究的特点,它是一种相互交叉且涉及面宽广的综合性研究。
也是人们对国际关系的认识日益加深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这场惨烈的战争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1919 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David Davies 在Aberystwythr 的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les,Aberystwyth 。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Woodrow Wilson Chair ofInternational Politics ,这种设置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4 Helen V. Milner, "Rationalizing Politics: The Emerging Synthesis of International, American,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2, Issue 4, Autumn 1998.
5 1648 年为结束“三十年战争”而订立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Peace of Westphalia) 标志着主权国家国家体系的形成。
6 Michael Brecher: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Beyond: Flawed Dichotomies, Synthesis, Cumulation,”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43, No.2, 1999, p.214.
7 Michael Brecher: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Beyond: Flawed Dichotomies, Synthesis, Cumulation,”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43, No.2, 1999, pp.214-217.
8 关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可互换性,可参阅Frederic S. Pearson and J. Martin Rochest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8, p.17. 9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Merrian-Webster Inc., Springfield, Ma., 1991, p.632.
概念与理论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现实的概念抽象与规律的系统阐述,这种知识对于解释国际事务同样至关重要。在分析国际关系的过程中,概念与理论知识可以提供一种有助于简化现实的知识构架。正如地图能够指引一个人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这种理论知识对于指导我们分析国际关系也可以起类似的作用。正如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 所说,在不熟悉的领域探索道路通常需要一张类似的地图,制图学就像认知理论本身一样是一种必要的简化工具,它可以使我们知道身在何处以及可以向何处去13。国际关系学中的概念与理论知识大体包括这样几部分:1、 核心概念,如权力、无政府、
注释:
12 例如可参阅Conway W. Henders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oston: McGraw Hill, 1998, pp.20-21.
13 John Lewis Gaddi, "Toward the Post-Cold War," Foreign Affairs, Spring 1991, p.101.
除了有争议的东西,国际关系学界也有一些方法论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同。层次分析法(level of analysis) 就是其中之一,最早提出这一方法的是肯尼思•沃尔兹,他在《人、国家与战争》(Man, the State and War) 21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有关国际关系分析的三个层次:系统层次(system level) 、国家层次(state level)和个人层次(individual level)。 他认为不同的层次涉及不同的问题,只有把三个层次的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对国际关系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19 Conway W. Henders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oston: McGraw Hill, 1998, p. 23. 20 Frederic S. Pearson and J. Martin Rocheste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8, pp.26-27.
21 Kenneth N. Waltz, Man, the State and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