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特在处理国际政治中的结构和行为体的关系时,使用的是agent-structure 一词。
Agent 一词在经济学中具有代理的意思,与委托相对应。代理在一定的意义上有某种自主权
的内涵。在当代社会学理论中,这个词一般表示作为个体的行动发出者和潜在的社会关系之
间建立了某种关联,它常常和agency 一起使用。也就是说,行动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
而是对环境具有反思能力,因而,行动者和结构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彼
此相互构成。温特在1987 年《Agent-structur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92 年《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和1999 年的《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三部作品中,都清楚地展示了一幅与华尔兹不同的结构-行动者关系的画面。结
构不是与行动者相脱离,而恰恰是在行动者的互动和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行动者的反思
和实践造就了结构,反过来,结构约束并使动了行动者。在温特的结构概念中,不仅仅只有
物质资源, 而且还有规则, 规则恰恰是agent 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主体间性的
(intersubjective)现象,unit 不可能创造规则。这种对结构-行动者的认识来源于当时
社会学中出现的反结构功能主义思想, 具体而言,来源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structuration theory)。结构化理论对结构和行为体的关系进行了新的阐述:行动者和
结构二者的构成过程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既定现象系列,即某种二元论,而是体现着一种
二重性。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对于它们反复组织起来的实践来说,既是后者的中介,又是
它的结构。社会不是人的能动作用的无条件产物,也不独立于人的能动作用而独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