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海信高管逼近控股边缘 重组利好被市场消化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9-5-31 15:20
标题:
海信高管逼近控股边缘 重组利好被市场消化
ST科龙(000921)资产重组预案被指披露信息与事实不符,今日继续停牌,明日将复牌并公告大股东的表态。ST科龙于2009年5月8日发布公告的《非公开发行股份(A股)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中提到,公告称海信集团持有海信电子控股55.59%的股权,但实际上海信集团持有的海信电子控股的股权比例是51.01%,信息的变更时间是2009年3月30日,披露信息与实际信息严重不符。
海信高管逼近控股边缘
“我们目前正在征询大股东”,ST科龙副总裁张明昨日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截至目前,大股东仍未给予我们答复”。ST科龙本周一开始停牌,停牌的原因是《中国经营报》查证指出,根据ST科龙2009年5月8日公告的《非公开发行股份(A股)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海信集团持有青岛海信电子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信电子控股)55.59%的股权,但青岛市工商局资料显示,海信集团持有的海信电子控股的股权比例是51.01%,信息的变更时间是2009年3月30日,在上述预案公告之前一个多月。
而这一失误被解读为是海信高管借道ST科龙实现MBO(即管理层收购)的一种反映。资料显示,以周厚健、于淑珉、汤业国、肖建林等高管组成的81名自然人现金出资拥有海信电子控股48.99%的股权,已经逼近控股的边缘,海信电子基本完全控股海信空调,而海信空调目前已经是ST科龙的第一大股东,占有25.22%的股权,如果ST科龙实施上述预案成功,海信空调将占有45.35%的股权。
如此,海信电子控股实现了对ST科龙的绝对控股,周厚健等高管也就实现了对上市公司ST科龙的实际控制。
重组利好已被市场消化
“这简直就是一种噱头”,张明说,“在我们看来,55.59%的持股比例与51.01%并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绝对控股”。
张明认为,事实上,“很多公司内部都是员工持有大量股份”,“ST科龙现在没有条件实施股权激励,拿多点股权出来鼓励骨干员工是很正常的”。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家电行业资深分析师则认为,海信集团已经实现了黑色家电海信电器(60060)平台的股权激励,肯定也想对白色家电的高管进行一些激励举措,“但据我的判断,如果真要实现MBO,还是有很大的政策性风险的,海信集团应该不会去触碰红线。”
该位分析师说,一旦MBO,问题就不一样了,“股权激励不存在所有权转移的问题,但MBO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必然导致在注入资产的评估价格等方面遭受更加苛刻的审查”,“毕竟现在ST科龙白电经营的压力也很大,拿出一些股权来鼓励公司的高管,这还是可以理解的”。
操作建议
对于普遍投资者而言,银河证券分析师董思毅指出,“市场对MBO的评价一般为中性”,“高管持股比例的变化对公司基本面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关键还是得看注入ST科龙的白电资产的盈利能力”,而从二级市场的反应来看,ST科龙在公布预案后已经连续收获5个涨停,“市场已经消化了这一利好”。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