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浅析中国的建构主义研究为什么这么火? [打印本页]

作者: laomimi    时间: 2007-3-28 13:13
标题: 浅析中国的建构主义研究为什么这么火?
如题.
火得打开任何一本杂志,都是以"从建构主义视角看^^,***的建构主义分析"为题目的文章,看得人实在生厌.
在下试对这一现象略解一二:
首先,建构主义理论符合某些外交政策取向,如和平崛起之类.
因为按照理性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观点,中国是难以实现和平崛起的,或者至少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实现(如复杂的国际机制设计等方式).但是,以建构主义来宣示外交理念,与一切对立国或潜在对立国的对立关系都是可以通过互动逻辑和社会化加以消弭的,所以建构主义很有用,大有前途.
但是,老虎狮子们能和猎人达成共识吗?按照哈贝马斯的沟通交往理论这一点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依笔者愚见,这可能要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演化才可能实现.
其次,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在中国的火暴正好符合中国理性主义研究水平低劣的国情.
大家都知道,国际关系研究属于政治学学科,而这一学科在国内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其结果就是对西方政治学理论包括国际关系停留在介绍和批判借鉴的水平上.而对于如何扎扎实实地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少有涉猎.同时, 的学校的师资和培养方案多少都有问题,造成这一学科的师生的知识结构多少都有些缺陷.这样看来,反感理性主义和实证研究的人充斥业内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者: 小强    时间: 2007-3-28 16: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enyin    时间: 2007-4-14 10: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Rer    时间: 2007-4-16 10:37
有些道理
作者: IRer    时间: 2007-4-16 10:38
建构主义属于唯心主义,我很纳闷,咱们不是天天坚持唯物主义吗,怎么建构主义还会热呢?
作者: 大气    时间: 2007-5-17 05:45
建构主义认为完全可以建构起一个康德式的而非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在康德式的无政府逻辑中,国际关系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国家身份的定位是朋友。不过,这种社会建构理论我认为太理想化了
作者: 赛福尔摩斯    时间: 2008-5-3 14: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wenchao    时间: 2008-5-8 09:35
建构主义有利于各个因素的积极参与,充实了民主的概念,虽理想化,但不碍于作为理想去追寻,学术界对其的热衷,不是理论的缺乏,而是对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一种积极认同.
作者: 没人要    时间: 2008-5-10 22:51
建构主义是中国国关的正确选择,但会不会起作用,就很难说了。。。。。
作者: vwvvcool    时间: 2008-5-11 10:17
有本书向大家推荐一下,是王逸舟的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多视角透视。也是建构主义的中国代表作!
作者: vwvvcool    时间: 2008-5-11 10:20
另外还推荐一本,美国国会与中国关系案例与研究,非常好的!
作者: 路然轻    时间: 2008-7-29 21:14
建构主义与我们的新外交哲学  所谓的“和谐世界”联系的上   大家为了紧跟党中央 只能从这里着手了
可是 建构主义应用到我国外交上是根本没有前途的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  不采用现实主义的方针  时刻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还在瞎意淫什么和谐世界  简直是放屁  实在太可笑了
作者: 纹青儿    时间: 2009-12-29 15:50
浅析得很好
作者: 神jin    时间: 2009-12-30 09:52
感觉这些理论背后包含的哲学思想太深奥和复杂了!搞的我有时候老感觉莫名其妙!
作者: 休眠火山500    时间: 2010-1-4 01:43
张睿壮老师的一篇文章里曾详细分析过这个问题,那真叫个入木三分啊。
作者: saliman    时间: 2010-6-30 15:40
?_?
作者: sydney851127    时间: 2011-10-8 10:25
这个问题问的好 呵呵
作者: 疯丫头    时间: 2011-10-30 15:24
呵呵 中国人,,,
作者: 大风起兮云飞扬    时间: 2011-12-27 13:00
路过
作者: s0411173    时间: 2012-2-5 00:32
我认为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受欢迎的原因系在方法论上的中介桥梁功能(via media),一方面在本体论(ontology)上采取反思主义(reflectivism)的观点,另一方面在认识论(epistemology)上又采取理性主义(rationalism)的观点,使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之间形成可能的对话。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