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今天的《新京报》评论版点名批评国关招生设置“身高准入”原则违背大学 [打印本页]

作者: Kafka    时间: 2004-5-15 21:21
标题: 今天的《新京报》评论版点名批评国关招生设置“身高准入”原则违背大学
高校招生限身高违背大学价值
<br>
<br>来源:新京报   <a href="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target="_blank">www.thebeijingnews.com</a>    日期:2004年5月15日4:17  转载请注明出处\r<br>
<br>   
<br>     一年一度的高考依然扣人心弦,倒不是千军万马仍然得过独木桥,而是翻开今年的《高校招生专业目录》,赫然能够发现,不少高校的众多热门专业招生中,居然要求“拿出身高搏明天”。\r<br>
<br>    广东的华南理工大学与暨南大学,是被相关媒体点名指出设有“身高门槛”的两所高校。前者在“科技英语”与“日语”两专业招生说明中,要求“考生男生身高要达到1.67米以上,女生身高要达到1.57米以上”;后者则注明“新闻、法学和旅游管理各专业对男性身高1.68米以上、女性身高1.58米以上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今年北京的国际关系学院、湖南大学等许多学校也在外语、新闻、国际经济贸易与法学等专业中设置“身高准入”。凭身高可以上得好专业,显然并非一时一地之现象,这些高校的不约而同,究竟是怎样一番逻辑呢?
<br>
<br>
<br>    一些高校的解释是:这些都是外向型专业,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从以前毕业生的情况看,如果身高不够的话,他们在求职上将会碰到许多困难”。这确实是一个实在的考虑,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校的做法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导向,意在为考生的将来负责。\r<br>
<br>
<br>    高校这样的考虑、这样的导向与这样的负责,使之远远超出高校自身当有的定位与社会价值。当这些大学相关招生政策的决策者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四年后的就业市场时,他们完全忘记了,大学,原本只是应该一心一意地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正如我们不能容忍法院在断案时还要考虑会否影响社会稳定一样,我们也不能纵容高校去代替职业市场进行思考,这都是越俎代庖的举动,因此自污了本身应坚守的公平,于是更谈不上此后还能够实现什么合理与公正。\r<br>
<br>
<br>    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积累知识、固守良知的堡垒,进入近代之后则成为传播真理的阵地,一脉相承下来,大学始终是超越世俗生活保持独立思考的高原。在许多国家,大学甚至成为矫正社会弊端的试验场。美国的常青藤名校联盟,不但在每年的招生计划中会强制性地要求照顾有色人种与贫困考生,甚至还往往留出名额给予残疾青年。这其中的考虑,在于给予大学之外的社会一个示范———并不是宣扬照顾弱者的道德示范,而是证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决定于身体体征的反歧视示范。\r<br>
<br>
<br>    上文所述的这些,其实中国的一些高校也在这样做。不过,还有部分高校专业的招生对策,坚持依据职业市场的现状而实施身高限制,这无疑竟是在为社会的歧视推波助澜。难怪激愤的考生要责问:“难道学校也认为身高不够就不足当法官、翻译或者记者?”这只怕是一个要问得每一个为人师表者都得脸红的问题。\r<br>
<br>
<br>    “天之骄子”们意气风发地聚首高校,他们理当只以智商和勤奋的指数来获得认同,而如今他们带着“还因为身高而出类拔萃”的暗示步入校园,那他们也将带着同样的认知步出校园。那样,我们还能指望他们给社会带来什么呢?\r<br> □李文凯(广州 编辑)
作者: yshelly    时间: 2004-5-15 21:50
社会和高校应该给予足够重视\r<br>每个人才都应该是以实力说话的
<br>大学和市场不是一码事儿~
作者: JadeHebe    时间: 2004-5-15 22:21
~特殊院校的特殊性~
作者: yshelly    时间: 2004-5-15 22:28
这我承认!\r<br>其他就......
作者: 至尊宝    时间: 2004-5-16 00:51
我只能说这个版的责编无知 竟然把国关也算在其中……
作者: KRIS    时间: 2004-5-16 11:16
新京报就是什么都报道的小报~闲得~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4-5-16 15:55
地摊小报纸!!!
<br> 知道什么!!!泛泛之辈!注定没前途没出路。。。。走向灭亡!!
作者: xuetian    时间: 2004-5-16 16: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iDonghua955    时间: 2004-5-16 21:09
他没事做?出这种评论?!太无聊了!我们学校一向都这样定的嘛,他记者怎么当的?!真是太令我失望了!!!小报短浅的目光!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4-5-16 22:18
《新京报》的这篇文章就算有失考证也不能管整个报纸叫“地摊小报纸”吧……\r<br>《新京报》隶属南方报业集团(跟《南方周末》一个老大),创刊几个月就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从地位上讲,《新京报》相当于《南方周末》的“资料片”,它的评论和新闻经常被《南方周末》和其他大报纸如《国际先驱导报》《北青报》等引用的。\r<br>买几份看看就知道了,里面的文章还是很不错的……
作者: bluecandle    时间: 2004-5-17 15:54
不过不管怎么说把国关列入其中就是无知的表现……
作者: Kafka    时间: 2004-5-18 17:54
把北京的报纸数个遍也轮不到《新京报》是“地摊小报”——虽然北京的小报倒是不少,类似于烂俗的京华时报之流——买份新京报仔细看看,就会发现究竟谁是“小报”。\r<br>这篇文章出现在新京报的A3“评论”版,作者是一位广州的读者——评论版一直刊登读者或者自由撰稿人的评论文章——这有别于阐明报纸立场的A2“社论”版。新京报对于这样的言论并没有表达自身的任何立场,只是提供一个版面供社会各界表明观点,进行争论而已。这只能说是很好的事情。\r<br>再者说,“招生设立身高准入原则违背大学价值”这样的说法本无可厚非,本来大学招生就不应该设置这样的歧视性原则——难道各位还真拥护这种违背公平原则的事情?倒退几年,这样的争论根本不会在中国发生。正是这几年舆论界和社会大众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媒体言论空间的拓宽,才会有今天的争论。\r<br>说的严重点,我倒是觉得中国有很多人一直热衷于叫嚷没有“人权”,缺乏“平等”,看上去慷慨激昂,可真等到有人提出实质建议时,却又开始用泛感情化和非理性的言论笔调胡说八道,其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等级观念和群体歧视暴露无遗,并且不遗余力地为现存的种种不平涂脂抹粉,甚至甘于被动接受社会不平设置的种种条款,心里还美滋滋地做着一个个小团体的美梦!结论是:这种人根本不需要言论自由,其内心深处就是根深蒂固的话语霸权主义者(而且还是不讲道理的蛮横的),他们经常用发热的头脑在高呼“人权、平等”的外壳下,用过时的观念强奸真正的社会正义。\r<br>我的观点就是,这篇评论的本身没有什么错,国关确实也在招生在设置身高限制,授人以柄——只不过像我们这些熟悉内情的人知道原因,而外人不知道而已——对于这样的现实和作者的不知情,我们大可一笑了之,不必这么感情用事,更不必迁怒于报纸,甚至严重到动摇大家——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是最具有正义感和时代观念的群体)——对社会正义和平等追求的信念和立场。\r<br>说句得罪人的话,对于国关有那么多人抱有上面的那种狭隘想法,我实在很失望,也大跌眼镜——这样的现实与我发此贴的初衷背道而驰。\r<br>声明:我的这番话对事不对人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4-5-18 18:56
哦~~Kafka写了那么多呀……
作者: cheem    时间: 2004-5-18 20:06
无所谓得罪不得罪人……\r<br>
<br>真的。
作者: xiongying    时间: 2004-5-18 20: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upon    时间: 2004-5-21 21:24
他只对一些现象,极为肤浅而能引起社会关注的现象大肆炒做,而没有了解大学的情况和办学宗旨考虑。~~~~~如果说国关招残疾人来是体现社会的平等和包容的话,试问,他们能从事以后的我们部门的特殊使命吗?新京报不是小报,但我觉得他并没有多少一针见血,击中要害的见解,而是靠炒做和夸大一些现象作为利润的来源。我对此报无好感。我对国关现有的招生政策除了男女比例这一点反对之外,其他的都支持
作者: onlygod唯神    时间: 2004-5-22 20: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afka    时间: 2004-5-24 17:08
<!--quote--><div class='quotetop'>:</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i>最初由 upon 发表</i>
<br><b>他只对一些现象,极为肤浅而能引起社会关注的现象大肆炒做,而没有了解大学的情况和办学宗旨考虑。~~~~~如果说国关招残疾人来是体现社会的平等和包容的话,试问,他们能从事以后的我们部门的特殊使命吗?新京报不是?.. </b><!--quote2--></div><!--quote3-->
<br>
<br>他不过是在就一个现在很普遍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不是在分析具体个案。他的确不了解某些大学的情况和办学宗旨,也不可能了解到国关的情况。我也支持国关招生设置身高要求,因为这是我们的性质所要求的,对此我并无任何异议。\r<br>我想强调的是,我非常不愿意看见有些人仅仅是出于一种并不理性的感情就否定别人的观点。的确,作为国关的学生,我们看到这样的评论的确觉得好笑并且不能苟同他以国关作例子的论述。但是这样的感情并不应该左右我们对一个社会问题的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他的观点没什么错,普遍意义上的大学招生本来就不应该设置身高的歧视原则,至于国关的具体情况,有他的特殊性,我们知情的人知道也就罢了。\r<br>比较可怕的是,在中国有很多用行政手段设置的五花八门的条条款款,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存在着。很多人最初也反对这些早就过时的制度,可是一旦当自己成为这些不平等制度的受益者,就会立即调转枪头,死心塌地的维护这些制度,并用这些制度来为自己与别人划分界限,人为制造群体隔膜和歧视。打个比方,有规定说,170以上的男生才能去某某单位工作,如果你是175,你会觉得这样的条款无可厚非,天经地义(并且还有无数条理由为其辩护)。可是如果你是165,你自己可以想象一下感受。\r<br>结论是:对于设置身高限制对不对的争论,很多人没有基于事实去作判断,而是从自己所处的位置出发用感情代替思考。位置一变,结论就很有可能改变。\r<br>这本不奇怪,任何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但是我不能容忍的是,还有人用这样的思考模式去限制有益的言论空间。\r<br>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如果不是精心的预谋就是可怜的无知!\r<br>当然,这篇评论的水平不高,这一点大家都能看出来。从文字功底到观点阐述的逻辑,都不足以支撑他自己的观点。但这只是技术问题,与争论话题本身的对错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因为他写法的拙劣、事实的考证失误、论据的不充分就去否定观点本身(我们只能说,这篇评论没有能够说服受众接受他的观点,是篇糟糕的评论,但并不意味着他的观点是错的——这个世界上巧舌如簧的人多的是,但不意味着他们说的都是对的),更不能凭着对某份报纸的好恶感去判断——这种爱乌及乌的推论法很可笑——如果你要否定,你必须找到基于事实的理由,记住!是事实,不是别的。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4-5-27 16:19
用不这么动气啦,不是所有人都如你一般热爱纸媒的,所以对某些事情不了解是合理的,随便说说也是合理的……
作者: yshelly    时间: 2004-5-28 23:06
不是的\r<br>应该动气
<br>本来看报的人就少了\r<br>其实,我们对一些不是八卦的报纸应该持什么态度
<br>应该仔细思量
<br>我始终认为报纸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有意义的传媒方式
作者: 第二世    时间: 2004-5-29 21:00
作为一个记者,调查不清就出来发表,本身就是有背于“以事实说话”的新闻原则,如果调查还搞不明白的话,不如回去再读四年。\r<br>
<br>现在很多媒体只注重自己的标新立异,而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实在是社会责任感的悲哀。\r<br>
<br>言论自由是好事,但如果丧失了社会责任,那对人民,社会和国家都没有好处。\r<br>
<br>下面说编辑的认识错误:\r<br>1。“高校这样的考虑、这样的导向与这样的负责,使之远远超出高校自身当有的定位与社会价值……正如我们不能容忍法院在断案时还要考虑会否影响社会稳定一样,我们也不能纵容高校去代替职业市场进行思考”\r<br>高校的社会价值是什么?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高校为学生四年后的职业着想,不仅是为学生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大学是社会化的大学,理应为社会服务,因此就必须与社会的要求相挂钩。作者认为“我们不能容忍法院在断案时还要考虑会否影响社会稳定一样,我们也不能纵容高校去代替职业市场进行思考”,而法院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本身的责任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同样,大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就要遵从教育的原则。教育的原则是培养有用的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如果培养出社会不认可的人,那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r<br>
<br>2。“大学始终是超越世俗生活保持独立思考的高原”\r<br>作者这样把大学神圣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隐于山的学者才是“始终超越世俗生活保持独立思考的高原”,而大学,是一个社会化教育的场所,理应世俗化。既然是社会办大学,那大学就该听从社会要求。所谓“超越世俗生活保持独立思考”所产生的学术成果,如果没有社会价值,就是没有用处的废物。\r<br>
<br>3。“‘天之骄子’们意气风发地聚首高校,他们理当只以智商和勤奋的指数来获得认同,而如今他们带着“还因为身高而出类拔萃”的暗示步入校园,”\r<br>文章出现了“以智商指数来认同”的字眼,那么试问,身体指数为什么就不能算在内呢?作者暗示一个天生的弱智没有资格上大学,那为什么一个天生的矮子就有资格上大学呢?这公平吗?作者在这里分明是自欺欺人。另外,作者认为“他们理当只以智商和勤奋的指数来获得认同”,他始终忽略了社会责任的重要,如果大学培养出一个高智商且勤奋但没有社会责任感的杀人恶魔,那这样的代价谁来负?
<br>
<br>总之,作者在文章中对“社会要求”和“社会责任”的忽略,而单从所谓的“公平”来量度大学招生的标准,是对社会和考生的极不负责。与其让考生在四年后受罪,不如在入学时就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适合自己适合社会的学校和专业。这就像禁止一个心脏病人坐过山车一样,是为他们自己好。
作者: Kafka    时间: 2004-5-29 21:46
楼上的,那篇文章只是一篇读者的评论文章。基于国关的性质,我们可以看到,那篇文章并没有犯什么事实错误。\r<br>
<br>“......而大学,是一个社会化教育的场所,理应世俗化。既然是社会办大学,那大学就该听从社会要求。\r<br>作者暗示一个天生的弱智没有资格上大学,那为什么一个天生的矮子就有资格上大学呢?这公平吗?......”\r<br>
<br>
<br>楼上的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可怕。\r<br>楼上把弱智上大学和矮子上大学拿到一起说,本身就是缺乏逻辑的胡搅蛮缠;大学应该听从社会的要求更是一种可笑的“现实主义心态”——你终究没有弄明白什么是大学的价值\r<br>恕我直言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4-5-29 23:08
嗯嗯……此帖主题是讨论该不该批评国关的“身高准入”,而不是讨论是否《新京报》是个市井小报且编辑是否无能。大家就不要再跑题了……\r<br>
<br>而且我猜楼主的本意也只是想把这样一种声音介绍到论坛,而不是引导大家批评媒体。\r<br>
<br>
<br>在讨论之前,我想也许我们应该首先达成以下共识:\r<br>
<br>1、《新京报》乃一负责大报,其文其评具有相当程度的客观公正性。\r<br>
<br>2、顶楼的转载(如楼主所言),并非《新京报》社论,而只是来稿照登,不代表整个《新京报》或媒体立场,只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反映
<br>
<br>3、我们必须承认本文论题的正确性,其文的谬误之处更多在于,为了加强其论点,而错误地引用了某些特殊性质院校为例,并且某种程度上进行了偷换概念的诡辩
<br>
<br>4、任何事情都应当换位思考,当我们在批评别人之前,应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重新思考一遍问题,寻找对方观点的合理性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4-5-30 16:33
《新京报》的口号是:负责报道一切!!\r<br> 是光明日报集团和东方日报集团联合主办的!
<br> 应该说还是比较权威的报纸,但是这种没有明确了解情况就发文章的形式还是很不对的!
作者: Kafka    时间: 2004-5-31 19:20
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作者: 第二世    时间: 2004-5-31 20:56
没必要争下去了
作者: 火宅之猫    时间: 2004-6-5 10:30
大学不是理想国,我只能这样说
作者: 至尊宝    时间: 2004-6-5 17:50
大学是理想国 每天我都有理想
作者: yshelly    时间: 2004-6-5 17:56
理想有理想的方式
<br>也不是说现实就一定难过\r<br>心怀理想,身处现实\r<br>大学生和大学都是这样的
作者: 至尊宝    时间: 2004-6-5 18:10
毕竟理想不能当饭吃啊
<br>
<br>但是只有饭吃没有理想
<br>
<br>就是空壳儿
作者: 第二世    时间: 2004-6-5 20:58
对阿宝严重同意。
作者: YuYu    时间: 2004-6-7 17: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ason    时间: 2004-6-12 19:17
有个网友告诉我,他最欣赏的一句话是:“生活有时就像被强奸,如果无力反抗就尽情享受吧!!”我不知道是不是现实总是这般无奈,被生活强奸是不是也会有快感,一时的快感亦或是持久的?所谓的哲理名言励志名言泛滥成灾,读完也不禁感叹语言的魅力和人类的智慧,但我却一直找不到这把心灵钥匙,迷惑不已。是我的思想被禁锢了,还是理想破碎后现实让我已麻木。对于生活,我不想被强奸,因为被动注定是要挨打。主动去强奸生活,这样的快感也许来得会更激烈更持久。\r<br>  
作者: leo1983    时间: 2004-6-12 19:40
予以不理,报道没有实际意义。
作者: hussard    时间: 2004-7-20 09:01
这没毛病
作者: xuetian    时间: 2004-7-22 14: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anglei00    时间: 2004-7-23 03:16
每个学校都有它特殊的要求,所以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br>也是为学生好  如果有才能没身材想上国关干特殊工作,要吃很多苦,付出比"高人"多的多吧  特殊的要求也许是对那些人是有好处的.不要求身高的好学校还有很多的  没必要非往独木桥上挤.
<br>中国还有很多既有才又有貌(个头)的人的.国关
<br>在全国招的就那么3 4百人  要是还要选个子不到170的\r<br>是不是会被笑中国无人呢?
<br>个人观点
作者: tinasu    时间: 2004-7-23 23:12
国关
<br>在全国招的就那么3 4百人  要是还要选个子不到170的\r<br>是不是会被笑中国无人呢?
<br>
<br>强盗逻辑!
作者: xuetian    时间: 2004-7-24 10: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anglei00    时间: 2004-7-25 10:46
<!--quote--><div class='quotetop'>:</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i>最初由 tinasu 发表</i>
<br><b>
<br>
<br>强盗逻辑! </b><!--quote2--></div><!--quote3-->同意~
作者: tinasu    时间: 2004-7-26 19:54
<!--quote--><div class='quotetop'>:</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i>最初由 wanglei00 发表</i>
<br><b>每个学校都有它特殊的要求,所以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br>也是为学生好  如果有才能没身材想上国关干特殊工作,要吃很多苦,付出比"高人"多的多吧  特殊的要求也许是对那些人是有好处的.不要求身高的好学校还有很... </b><!--quote2--></div><!--quote3-->
<br>不好意思我说的是你的逻辑很强盗!
作者: wanglei00    时间: 2004-7-28 09:44
<!--quote--><div class='quotetop'>:</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i>最初由 tinasu 发表</i>
<br><b><!--quote--><div class='quotetop'>:</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i>最初由 wanglei00 发表</i>
<br>[B]每个学校都有它特殊的要求,所以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br>也是为学生好  如果有才能没身材想上国关干特殊工作,要吃很多苦,付出比"高人"多的多吧  特殊的要求也许是对那... </b><!--quote2--></div><!--quote3-->继续同意~
作者: ousannyi    时间: 2004-7-28 21:00
如果造成高中毕业生因身高问题而不能入学的是可以合法起诉的,(国关就不用在此范围了)因为的确构成了身高歧视,这是违背法律规定的,要是告了准赢,要是再有个全国范围内的联名告,就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社会话题了,哈哈,这个报纸的编辑是想搞个全国范围内问题大讨论啊。\r<br>
<br>我觉得这个报纸提的问题很好,的确存在这样的不合理现象。
作者: 生于12月2    时间: 2004-8-21 00:01
支持新京报
作者: wuwun    时间: 2004-8-23 21:42
无聊!吃饱没事干!你干嘛不去告军事类院校!
作者: 52ganggang    时间: 2004-9-2 00:47
干嘛不去告要求身高的篮球学校?太无聊了啊
作者: mangdian    时间: 2004-9-6 11:06
<!--quote--><div class='quotetop'>:</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i>最初由 Kafka 发表</i>
<br><b>。美国的常青藤名校联盟,不但在每年的招生计划中会强制性地要求照顾有色人种与贫困考生,甚至还往往留出名额给予残疾青年。这其中的考虑,在于给予大学之外的社会一个示范———并不是宣扬照顾弱者的道德示范,而是证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决定于身体体征的反歧视示范。\r<br> </b><!--quote2--></div><!--quote3-->
<br>不仅仅是Ivy League,其他美国学校在申请材料上都会有这样一项,表示他们对世界各地和美国本国的学生一视同仁 hehe;) 美国人材战略的一个明显体现~~
作者: mangdian    时间: 2004-9-6 11:06
<!--quote--><div class='quotetop'>:</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i>最初由 Kafka 发表</i>
<br><b><!--quote--><div class='quotetop'>:</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i>最初由 upon 发表</i>
<br>[B]他只对一些现象,极为肤浅而能引起社会关注的现象大肆炒做,而没有了解大学的情况和办学宗旨考虑。~~~~~如果说国关招残疾人来是体现社会的平等和包容的话,试问,他们能从事以后... </b><!--quote2--></div><!--quote3-->
<br><b>“变 心 板”</b>  现象。
作者: cloudio    时间: 2004-9-9 20:42
说《新京报》是小报的人才是真正的无知
作者: YuYu    时间: 2004-10-4 23: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bhlhlj    时间: 2004-10-5 16:01
合理的就应该是合法的
<br>至于是否合理,由于"性质"问题也不方便多说.
<br>所以讨论这个挺没意义的~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