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2009年考研政治考查重点分析之农村改革发展(二) [打印本页]

作者: wuliumu    时间: 2009-4-21 15:54
标题: 2009年考研政治考查重点分析之农村改革发展(二)
  相关材料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的重点抓的工作是: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三、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的原则
  (1)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
  (2)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必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大力改善农村的公共资源配置
  3.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人居环境改善和人的素质提高相结合。改善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也是促进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和改变精神面貌的物质基础。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
  4.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5.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
  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6.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的长效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要建立好五大机制:
  一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财政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金);
  二是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是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
  四是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五是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
  相关材料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任重而道远
  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期我国的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对这些困难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充分认识前进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才能设法去解决它们。这些困难表现在: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是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
  三是农业资金投入有限,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农村科技人才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五是城乡统筹力度不够,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