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最低工资标准究竟应当怎样制定? [打印本页]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7-2-11 18:53
标题: 最低工资标准究竟应当怎样制定?
  强国论坛的辩论大厅日前开始了一个新的辩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应不应当提高?”命题者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公布的农民工劳动保障大型调查显示:农民工收入整体偏低,‘欠薪’仍在困扰着不少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8.7个小时,人均月收入1020元。70%以上集中在500—1200元之间。工资拖欠现象虽有所改观,但仍在部分企业存在。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是工资水平,占79.2%。”笔者以为这个题目出得好,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工资所得,《劳动法》第四十八条有个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根据这个规定各个地方都实行了最低工资标准,这个标准现在实行的如何?我们暂且不谈,先说这个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劳动法》第四十九条是这样规定的“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三)劳动生产率;(四)就业状况;(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006年5月8日《中国经济周刊》说:“‘全国没有一个省市的最低工资达到国家要求,即当地月平均工资40—60%的标准。’4月2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讨会上,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一语惊人。”

  讨论民工工资也需要从这个最低工资标准说起,计算月工资离不开日工资,一年365天,除去104个休息日,再除去法定假日10天,一年的实际工作日也就是251天,每月平均工作日应当为20.9天。

  民工一个月平均收入1020元,一般说这是30天的收入,也就是说日收入是34元,按照一月20.9个工作日计算月收入只有710.6元。在北京去年规定的最低月标准工资是640元,实际上在城市工作的民工,包括其他一些劳动者都不能依照这个标准,这个标准是要依照法定休息日能够休息,实行的月工资。民工的工作时间的长短并不固定,因此严格说应当依照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小时工资计算。如果这样计算,实际上民工平均收入710.6元将大大低于这个标准。

  依照北京市的规定:“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7.3元/小时提高到7.9元/小时;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法定节假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6.5元/小时提高到18元/小时。”在北京的民工,因为工作时间并不固定,因此最低工资每小时应当为7.9元,8小时为63.2元,休息日和法定假日工资应当是每小时18元,日工资是144元。由此计算:7.9元×8×251=15863;18元×8×114=16416元。总计一年工资是32279元,平均月工资是2681元。不计算法定假日的加班月平均工资也应当是1896元。因为这些劳工根本就没有休息日,每月工作时间都要超过240小时。

  我的这个计算北京市劳动保障局肯定不愿意,但是实际上民工都是非全日制,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也不能享受节假日。日工资能达到63.2元的民工,一般都是有技术的工种,而且每日工作时间都多于8小时。但是多数民工工资都有低于这个数字。对于许多城市就业者都应当是非全日制的,但是都又不能不能按非全日制的最低月工资计算。

  各个城市规定的最低月工资现在至少有两个问题并不合理。第一,按照这个标准工人并不能享受节假日待遇,几乎所有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其实也只能执行这个标准;第二,这个工资标准已经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计算在内,如果让这些人自己去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那么这些人一个月的所得根本不够生活。这也是我国为什么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小的根本原因。现在不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那么将来如何养老?有病如何救治?这不能不是一个社会问题。
  
  城市就业中更严重的问题是低于这种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人群相当庞大,生活在城是边缘的人口说要糊口可能并不困难,随时都可以找一份糊口的工资。但是要有保障,要享受到法律赋予他的权力就难了,这是问题的核心。

  现在许多企业不愿意和职工签订用工协议,或者不愿意为员工购买保险,许多就业者实际上是在法律之外就业的。企业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的成本大大减低,是企业创造利润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但是这种创造的利润实在有些庸俗,是沿袭了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伎俩。劳动保障部门如果不能依法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制度,不能严格执行这个制度,最终的结果就有一大批劳动者就要忍受这种残酷的剥削。

  这个命题者说的是一个民生问题,我的发言仅仅从最低工资标准究竟应当怎样制定?还没有涉及到按时领取工资的法律问题,但是就这个问题而言,劳动保障部门应当认真考虑到底要保障谁?既然劳动保障部已经有了调查,一些情况也很清楚,就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调整劳资关系,确实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做出点实事,这是所有弱势群体所期待的。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