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转帖:我对潘宏斌朋友的《<大国崛起>:一文的不同意见和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时事出版社    时间: 2007-2-4 16:17
标题: 转帖:我对潘宏斌朋友的《<大国崛起>:一文的不同意见和思考
  潘兄你好,我第一次来强国论坛,读完了你的文章,觉得很好。但是有些地方我和你有不同的意见。我的意见也是一家之言,欢迎你参与讨论,也欢迎其它网友们理性地参与讨论。希望大家能耐心读完,再发表评论。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一、对《<大国崛起>: 中国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一文的不同意见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纵观你的全文,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教育方是强国的根本。没错,这是确确实实的,我非常赞同,大家也都是非常赞同的。但是,如果你对《大国崛起》这部电视纪录片的批评就建立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就片面了。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应该看到《大国崛起》这部电视纪录片总的目的在于,通过短短12集的篇幅来回顾500年来9个大国的跌宕起伏,荣辱兴衰,从而引起国人对于祖国如何实现崛起,顺利崛起的思考。可以这么说,在这个层面上,它基本达到目的了。在你的文章开头便已经说明,现在通过GOOGLE搜索到的关于大国崛起的条目数量之多,确实反映出学者们和大众们通过这部纪录片对于中国崛起问题所展开的广泛思考。而今更有你的这篇具有独立求实见解的好文章,确实制片人该感到满足,这部片子的目的。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然而,如果仅仅从“回顾过去”这个角度,把《大国崛起》仅仅看作是是简单地回顾历史然后简单地给出一个明确答案,这就有失偏颇了。回顾过去是手段,引发思考、展望未来才是目的。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在我看来,《大国崛起》制作目的在于,通过回顾9个大国,通过将其在崛起过程中最特别的一点表现出来,以此来引起观众思考。进而让观众透过历史表象,深层思考过去的经验有哪些可为我所用,有哪些则不合时宜。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这部片子不得不承认是央视今年的一个大手笔,里面请到了包括了约瑟夫?奈、保罗?肯尼迪、布热津斯基等顶级的国际关系大学者参与进来,使得本篇保有一定程度的学术水平。约瑟夫?奈大家也许对他们不是很了解,但是“软实力”这个概念就是由他首创;保罗?肯尼迪著有《大国的兴衰》,而布热津斯基则是著名的《大棋局》的作者。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可以看出,从专业角度来看,《大国崛起》是想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这个专业领域,通过这个专业的视角来来回顾9国历史,展望未来中国的大国之路的。然而,在这部片子中,不但没有回避教育对于一国未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反而处处都有具体的实例表现。下面我简单列举一下: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1、西葡部分:15世纪时,恩里克主持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2、荷兰部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海运博物馆,每个星期天都举行一个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切身体验学习荷兰的历史。这样的活动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参加也从不间断。教师由不同职业者担任,他们一丝不苟地带领孩子们重温四百年前荷兰水手的生活。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3、德国部分:普鲁士威廉三世说,正是因为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的。”(第三张碟1小时14分05秒左右),他拿出最后一点家底兴办洪堡大学,还将校址定位王子宫,同时还同意国家对于学校和科研给予物质支持,但不干涉教学和科研活动。战胜FaGuo并俘虏FaGuo皇帝的的毛奇元帅曾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4、美国部分:最后一集的末尾(约1小时17分37秒的位置),片子放到了使美国保持创新能力的,还有它的4000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随后还引用一位学者的话指出,“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公民教育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我和你刚好相反,我是一个文科生。可以看到,在9哥大国的篇幅里,都没有回避教育。无论是葡萄牙、英国的专业技术和法制观念教育,荷兰的国民情操和历史教育、FaGuo的人文教育、德国的、日本的、俄罗斯的、美国的,都从各个不同侧面以不同实例表现出了教育在这些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量。诚然,教育是国家与民族之根本。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和大多数国家都能明白这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谁说不是呢?而《大国崛起》就是在反映这个真理的基础上,分别表现出9个大国在崛起路上最特别的一点,或一面,并以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视点来阐释和展望。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如果站在史实求证的角度来看,《大国崛起》确实尚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然而,从本片所邀请的学者成分来看,不难看出,本篇在立意上并不仅仅停留在强调教育这个层面。在《大国崛起》的相关书籍的卷首语,包括潘兄弟文章的开头也写过了,这部片子的创意来源于2003年11月24日,**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由中国两位专家系统讲述15世纪以来世界上九个曾经和现存大国的兴衰史。中国高层要求各级党政部门都要学习这段历史,随后中国中央电视台近日推出的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因此,《大国崛起》的制作并不是为了给出一个中国如何崛起的具体的现实的可操作的答案,而是以历史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议论,促使人们在思辨中不断求索。电视纪录片的使命在于前者,后者则是记录片制作的目的和期望。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的发展大计早已不是过去的线型选择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使得民族国家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面临的是多节点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教育确实是支撑国家民族不断进步永葆生机,不断提供智力支持的根本保障,然而“教育”这个概念摆到国家发展战略上,却是相当模糊的不明确的。怎么教育,教育的方向在哪,这些都是需要有具体目标来引导的。即使是潘兄文中所提到最重视教育的日本,也并不就是整天高喊教育口号,事事牵扯教育。以日本为例,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殖产兴业等一系列举动,其背后都暗指了日本教育的方向,即为国家发展服务。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西葡的地理大发现,是要我们反思同时代的大明王朝的短视和封闭;荷兰所建立的普及至今的商业金融准则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能使一个不具备地缘优势的小国崛起为全球大国,告诉我们制定标准的重要性;英国的工业先声启示我们,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大力提倡和发展科学技术;FaGuo的革命理想告诉我们,主权在民才是现代国家应有的形态,而先贤祠的设立,同样告诉我们,要尊重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尊重先贤。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针对你指出的,《大国崛起》和中国忽视国民教育的观点,我在这特别提的是,该片中反映出来德国对于全民教育极端重视,从而在衰败毁灭的边缘能仍凤凰展翅,涅磐重生的事例,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工针在片中接受采访中说,德意志从濒临强国的绝境发展到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措施。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度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他国家振兴的基础。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记录片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中指出,在当今的世界环境中,大国的崛起不再是武力称雄,而是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取得市场,增强综合国力。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力。没有明说教育的重要,却处处彰显教育的重要:科技的创新力哪儿来?是机器来吗?不是。是走着路从天上掉下来吗?不是。而是来自于人。而若要人具备科学技术的创新力,不接受现代化的科学教育,行吗?要使一个国家民族永葆升级,永远创新,不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行吗?不行。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最后一集的末尾(约1小时17分37秒的位置),片子放到了使美国保持创新能力的,还有它的4000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随后还引用一位学者的话指出,“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公民教育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说得多么清楚而明确,教育至关重要。请问潘兄,表现得如此之多,讲得如此清楚,你何来忽视教育一说?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潘兄原文中说:“不能正视现实就是愚昧,不能正视历史就是自欺。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教育不能还原给人民一个真实的历史, 带有新思维观念的《大国崛起》也是一个浮躁的滑稽剧。因为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在于它的整个的国民素质。只有伟大的人民才会造就伟大的国家,才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拔地而起。”说得确实对,但是,你这句话在原文中的位置意为批评《大国崛起》忽视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培养,中国忽视教育,并以此断定“《大国崛起》用极为煽情的道白让人们相信:一场战争,一纸约定,甚至是某个英雄人物的一个临时决定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世界的格局。这种好莱坞式的英雄观反映了中国的精英们依然在浮躁的市井中沉溺,在醉生梦死的歌舞升平中一醉不起。”为了回复你这篇文章,我特地重新看了一编《大国崛起》的DVD,我发现当我再次看时不仅没有你这样的消极情绪,反而有了更多的思考。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如同跟在你文章下的一位朋友的回帖中说道“谁都能说出来,教育是一个民族昌盛的根本”,然而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在哪?“教育”不是教育本身的目的,经世致用,育人心智才是教育的目的,不能为教育而教育。整个《大国崛起》一部片子下来,我们看到了西葡的开拓海权,看到了荷兰的金融控制全球,看到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迈进现代化,看到了FaGuo的、德国的、日本的、俄国的和美国的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和国家在历史上所缺失的。因此,通过回顾9大国的崛起之路,并将其与我们自身的发展之路相比,可以发现许多我们所忽视的、缺失的东西,从而指明我们未来发展所必须补的课,同时,这也为国民教育点名了一些具体的方向:海权在当今无疑十分重要,中国应该加强关于海权和海权相关法律问题的专业人员的培养;金融人才和经济学家无疑是当今中国的软肋,荷兰靠制定金融经济标准制度来称雄全球,美国金融席卷全球,都是对中国的极好提示;英国倡导法制和科学,依法治国,科教兴国也是我国当前的国策,而负责具体实施的法律和科技人才急需教育培养;德国倡导全民教育,靠教育翻身的豪言犹在耳边;日本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外来先进文化的吸收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处理好中西结合提供借鉴;俄国数次从巅峰自内部瓦解警示我们,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安不是镇压而是安抚,是使本国人民得到安康幸福;美国的人才机制和来自高等教育的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力正是我国所急缺同时也正在努力的。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我无法揣度制片人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以为,《大国崛起》对于观众提出两点客观要求:一有耐心认真看完,二要站在国家主人翁的角度上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当然也许会有很多“现实”分子跳出来说,我根本没有一点主人的权力。注意,他说的是“权力”而不是“权利”。我们国家对于“主人”这个概念的理解有所偏颇。在家长制尚有很大影响的我国,一般大众总认为“主人”就是有权干预一切,有决定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偏失的心态,所以现实中普通大众对于国家政治的无力和宪法法律的明文规定的矛盾总没有缓和。人们认为自己的言行无法干预国家政治所以认为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一纸空文,乃至产生不信任和抵触的情绪。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其实在我看来,现代意义上,尤其是现代宪法政治意义上的主人,更多应该体现在两个词上面:“责任”和“参与”。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都有责任关注我们的民族国家的发展动向;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都能参与到国家现代建设的的大军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人民各司其职,少一些牢骚抱怨,多一些脚踏实地,就能早一点结束不合理的各种桎梏,早一点迎来新的科学的契机。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对于中国的大国之路怎么走,对于中国现在该不该称什么“和平崛起”等一系列问题,各方都有议论。在我看来,大国之路必须走,和平崛起是我们的目标。中国自古是大国,1840年以来在列强蹂躏下沉沦下去,现在我们的努力建设,就是为了国家重回大国舞台,重回大国舞台的中国也必将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实惠。大国方略无数条,我只想强调一点,就是要端正我们的国民心态。纵观9国崛起的历程,他们都不忘塑造国民的大国心态。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作者: 时事出版社    时间: 2007-2-4 16:18
对于当今时代的中国,我们所需要的大国心态不是盲目自大,以所谓的世界工厂来自居;也不要妄自菲薄,断言中国无法持续发展,断言中国无法复兴。潘兄文中提出的“中国那漂亮的GDP、‘中国制造’的美誉、每年的贸易进出口额的增长……那些纯粹是个别买办的红利,是皇帝的新衣!与普通的中国人和国家毫无关系!”我不敢苟同。我理解你对于中国当前诸多问题的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是试问这些产品,这些价值,这些数据所反映的生产活动,都是谁来进行的?是有自由思维的人工智能吗?鬼吗?神吗?都不是!是我们中国的劳动人民!你怎么能说这些都与普通中国人和国家毫无关系?真的毫无关系吗?你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普遍联系的一条原理和方法论是怎么说的了吗?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要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符合中国大国地位的国民心态,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养成。具体来说,就是宽容、开放、海纳、务实、积极、乐观。我们要看见前行中的困难,看到当代社会政治各个角落的阴暗面,并予以坚决披露和批判。但是我们不能至于此,民族国家的进步,不是批评能推动的,而是由于批评提出后产生的更进一步的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曾有学者指出,我国当前批评批判的人挺多,真正能拿出建设性意见建议的人却很少。换句话说,说得天花乱坠的人多,实际能照亮前路的人少。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我们应该都要往照亮前路这个方向努力。对于当代许多弊政疑难,我们不妨各抒己见,但是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在一顿批判职责后,拿出解决困难开辟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拿出确实可行可操作的方案和主意。《大国崛起》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历史本身是死的,但是当它被拿来反思回顾,并在其中产生新知的时候,历史又是活的。我们不是在钻研一个史学的具体学问,现在有一种误区,就是但凡历史题材一定讲究一丝不苟,连浪漫主义和合理虚拟都不能有了。其实说句大白话,真正的历史只有那个具体的历史时期的人知道,后世记载流传下来的历史,不免有阶级和集团利益的因素参杂其中。但是无论如何,就如同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镜子本身并不是目的,以史为镜并不是要看这面镜子的材料工艺如何如何,而是透过镜子,查找自身问题,促“兴”而防“替”。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最后,我必须指出,中国对于自身现有的许多问题,并非不敢正视,而在于条件是否成熟。《大国崛起》对于你所提出的质疑也并没有回避,反而多次强调。我们的国家何社会确实还有相当多不完善甚至很失败,失败到非改不可的地方。但是你我,还有大家,作为真心爱国的统一战线的战友,应该在揭露批判丑恶的同时,坚持强国强民的信念和勇气。4分批判,6分积极解决和规划,我认为这样较妥当。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二、对于历史英雄人物与人民大众的关系。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这都是老生长谈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民族就好像一部机器,人民是机器的各个有机组成部件,是基础,而伟人则是开关,是发动机器,让客观存在并客观具有有用性的机器从沉睡状态中苏醒并运作的一个催动力。我觉得我们当前的国民普遍缺乏英雄意识。我们不需要好莱坞英雄观,但是我们需要我们自己的,中华民族的英雄观。人民确实是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但是伟人,英雄人物的作用决不能被忽视,两者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单纯强调片面的人民伟大论和伟人决定论都是不可取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但是为何在毛**、周恩来、邓小品的一批伟人领导之前,在百年的时间里吞声忍气,用鲁迅的话说就是“麻木”?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一场战争,一纸约定,甚至是某个英雄人物的一个临时决定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世界的格局。”真的不能吗?那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家命运没有,改变了世界格局没有?一个《中英南京条约》、一个《中日马关条约》,还有一个《辛丑条约》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命运没有?慈禧太后抽北洋水师的军饷充颐和园工程这个决定,日本明治天皇节衣缩食,从私人财库中拨巨额专款筹办日本海军,这些决定改变了中日水军力量对比的格局没有?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一个民族也好像一艘长船,英雄人物就好像船长,英雄人物可以为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民族大船指明前进的道路,而没有大船的承载和水手们的合作,英雄人物也只能淹没于波涛汹涌之中。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分割。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正是因为长期不正确的英雄观作怪,当今我国国民中普遍有这么几种现象:对社会国家漠不关心、缺乏信心、阳刚之气日衰而阴柔之气日盛。我们的时代呼吁英雄,呼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实干,少一些阴郁,多一些阳刚,少一些妄自菲薄,多一些自强不息的人民英雄。正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英雄观,缺乏英雄气概,所以你在文中提出的“捍卫真理不仅需要理想和智慧,更需要冒险和勇气!”、“中国人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理。与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相比是不是还有很大的差距?!”等才会常常出现在国人身上。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三、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我写此文也是读了潘兄的文章,深感你文中的爱国热情,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些观点我却有自己的看法,不吐不快,算是和潘兄,还有大家交流一下看法。文中若有冒犯之处,还请潘兄莫怪、见谅。如有机会,希望我俩能交个朋友,交流国是。^-^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分割线------------------------------------------------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以下是针对你后来提出的几个待讨论的问题,我所给出的说法,也请大家评论: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1、中国要想崛起,能否继续单纯地靠模仿日本等国早期粗放型发展之路而对目前的问题视而不见?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金灿荣教授在世界知识出版社12月11日举办的关于中国是不是大国的研讨会上指出,截至目前,现代化有两大模式: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美国模式以来的是个人竞争的效率,但前提是资源多,个人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功的机会;德国则不同,作为一个后来者(后起的殖民国家),德国人只能靠朝野同心的组织竞争效率。因此19世纪后期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福利制度、组织工会,都是美国模式没有的。现代化历史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其实都学习德国模式,包括苏联、日本以及“四小龙”。中国则既学习了美国模式,又学习了苏联模式。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别忘了,马克思是德国人,他所设计的共产主义社会模式,其现实依据的来源之一也是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工会制度。所以说中国单纯模仿日本走粗放型发展道路一说不合实际。仅从模仿角度来说也因该是德国、苏联模式。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我现在大四快毕业了,我记得初中时代的政治课本上就说过,要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近几年来中央又明确为新型工业化道路。所以说,“对目前问题视而不见”一说不成立。然而为何转型那么困难速度那么慢?先打个简单的比喻,船大难掉头。再从理科角度打个比喻,力的惯性。几十年来我国都是走靠铺摊子加设备投入求发展的粗放型模式,大批在这种发展观下购入和部署的设备尚在使用,依据资本周转原理,这些大批量的预付资本尚未完全转换为具体价值,现在一股脑将其全面抛弃,一方面无疑是对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购置和部署高效率的新生产工具的资金,因为旧设备的价值没有转移完全,所以不少企业难以一下子全部更新工具和模式。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多久?10年?20年?我讲不清楚,但是应该看到,国家确实在这方面努力。不要简单地拿日本等国来对比,就好像都面临着列强扣关,为何日本迅速转变而中国履败履不改?原因太多,但是一点不容忽视,历史的优越感和惯性促使我们转型转向的阻力和幅度要比日本大得多。
作者: 时事出版社    时间: 2007-2-4 16:20
2、改革开放期间,中国曾经有过很好的历史机遇。当前苏联崩溃时,我们为什么没有吸收前苏联的专家和技术把中国的航空、航天、军事工业搞上去?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答:吸收国外专家和技术,一个你要主动去请,去求,另一个人家要同意,要愿意。本题和一下个问题属于同一个性质和范畴,在下一个问题中一并说。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3、日本经济崩溃时,我们为什么没有大力引进日本的企业管理人员改进中国的企业管理水平?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答:日本何时经济崩溃过?日本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的发展确实是持续低迷,甚至有负增长,但是却从来没有崩溃过,否则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位置就该是德国而不一直都还是日本了。道理和上一题一样,很简单,可以将心比心,当中国面临四分五裂,崩溃的时候,日本政府想挖你过去帮助他们建设日本国,你是愿意挽救国家民族危亡,还是愿意去他国效命?你的民族大义和民族精神会让你愿意去吗?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再说为什么是引进日本企业管理人员而不是引进管理水平更高的德国、美国企业管理人员呢?假设你的“日本经济崩溃”一说成立,那搞崩溃日本经济的责任,日本的企业管理人员是不是要负相当一部分呢?那把这些搞崩了日本经济的企业管理人员引进到我国,对我国的企业管理有什么真正的好处吗?不怕他们的模式也搞崩我们的企业吗?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4、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和危害其实早就可以预见,为什么到了走不下去的时候才开始考虑它的合理性?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答:不是不考虑,而是目前有太多的现实障碍。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治中国这个大国,有其是在现在这种现实国内外环境中,中央的每一步决策都必须求稳,稳定压倒一切。总有人对这句话嗤之以鼻。我就不明白了,稳定有什么不好?难道要全国乱哄哄的闹成一团,社会动荡才舒服吗?只有稳定了,个人和社会乃至民族国家才有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只有个人、社会和民族国家发展下去,才会继续保持稳定。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5、“中国人目前的素质不适合实行民主”成为官方的借口。既如此,为什么不给中国制造一个思想启蒙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答:中国人目前的素质确实不适合实行西方式的民主,这不是借口而是事实。注意,是适合西方式的民主,而不是说不能有民主。当前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我认为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模式。这一点讲到具体,很简单,你不能触及党的底线。中国目前需要的不是在意识形态上的百花齐放,注意,我指的是意识形态,而不是普通的文化思想。我国的意识形态是不能动摇的。民主是应该的,同时民主也是多样的。就连号称民主模范的西方,其民主的具体形式也有不同,英国式的,FaGuo式的,意大利式的,德国式的还有美国式的。西方式的民主看上去好呀,人人可以议政参政,可以直接抨击当局。然而,请看台湾当局。论教育的普及度和经济的发展程度,台湾是突出的,但是台湾的所谓民主政治闹腾到现在,一片狼藉。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6、日本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后,只需三年就可以完全消化吸收而进一步发展成日本的新技术,中国为什么做不到?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答:这个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问题,我一时回答不了你。这既有民族性格和因素,也有具体时代环境的因素。简单说两句,第一日本人本来就善于借鉴和吸收其他文明的成果。第二日本战后以较小的代价购买了西方价值不菲的许许多多技术专利,以拿来主义和改良创新主义相结合。然而就如同引进人才一样,引进技术,需要出口方和引进方双方的合作。日本是美国的盟国和控制国,是美国在亚洲战略的重心,在技术转让上美国人当然大方得多。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对抗,美国长期封锁中国,除了80年代中美“准同盟”的一个短暂时期外,直到今天美国对于向中国转移技术扔有极其之多的限制和禁令。打个比方,同一项技术,美国可以配套将其核心技术和相关服务转让给日本,对中国却只支皮毛,甚至提出苛刻条件,甚至禁止转让。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所以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平等性方面,我国本来就和日本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地位。仅仅就“日本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后,只需三年就可以完全消化吸收而进一步发展成日本的新技术,中国为什么做不到?”这样设问,确实难以凭三言两语,或是一两篇文章就可以翔实具体地说清。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