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新华社:危机后将现“一主多元”货币格局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9-4-3 14:29
标题: 新华社:危机后将现“一主多元”货币格局
综合新华社4月1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上月23日在央行网站上登出之后,一些西方媒体断章取义,把它看作是中国政府向美元地位发起的挑战。
美舆论曲解周小川观点
联合国世界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认为,美国舆论部分曲解了周小川的观点。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中,周小川指出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应该是创造一种超主权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而不是以某一国家的货币来充当世界货币、或者世界储备货币。但是媒体普遍忽略了文章接下去的部分,即周小川强调世界货币只是一个长远的目标,现在世界各国要着眼于长远,但要立足于现在。文章在第三部分重点讨论拓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问题,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加强特别提款权的功能,然后让它在某种程度上发挥超主权的储备货币的职能。
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外交关系协会的国际经济部主任本·斯泰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周小川的建议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认为,周小川的文章具有建设性意义,“无论从文章的逻辑还是对历史的分析都没有问题,文章并没有直接批评美国,但它有助于迫使美国政府更认真地考虑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
此外,联合国官员告诉记者,中国国内某报关于联合国支持中国以新储备货币替代美元的报道与事实不符。上周,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联大“改革国际金融和经济结构委员会”上发表了关于美元地位的讲话,但这个由18名经济专家组成的“改革国际金融和经济结构委员会”并非联合国的常设机构,其观点并不能代表联合国的立场。
“新货币形成需要30年”
另外,当地时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Jintao在伦敦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但两国元首并未涉及敏感的“美元地位”问题。
而昨日发自中美财金高官的表态,也能窥见两国对“美元地位”的最新立场。
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表明,必须加快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后国际上将出现“一主多元”的货币格局,随后将逐步发展为“多元”格局,并最终形成世界统一货币,预计这一进程将持续30年。不过,唐双宁同时认为,美元的主体地位一时还难以撼动。一是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二是此次金融危机使欧盟各国损失惨重,且欧元诞生9年来扩张势头已超过美元,具有内在贬值趋势,难以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三是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达160%,经济发展亦步履维艰,日元很难得到青睐;四是英国政府债务总额占GDP比重已达387%,远远超过美国的70%,英镑也无法取代美元的地位;五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后发性、资本管制的严格性、本国货币国际化的渐进性,也无法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

昨日,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在伦敦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采访时明确表示“美元坚挺无风险”。他称,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我们要确保美国金融市场是全世界,流动性和安全性最好的市场。但是,就“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要在全球建立一种新的货币储备体系”的问题,盖特纳没有给予正面回答,只是称“建立一个更稳固、更起作用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国两国有很多共同的利益,也都承诺合作”。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