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注重“软资本”投资 [打印本页]

作者: 飞雪寒冰    时间: 2009-3-25 14:33
标题: 注重“软资本”投资
尽管中国正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庞大的就业压力,但政府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出,已经让大家看到了经济复苏的机会和希望。经济刺激计划关注的重点是“硬资本”,包括道路和桥梁、大众交通网络、电力与水系统等。但是,中国挺进价值链上游的重中之重在于对“软资本”的投资,即提升未来劳动力大军的教育质量,并使他们更适应高价值的工作。  
作者: 飞雪寒冰    时间: 2009-3-25 14:34
目标:高附加值经济
  事实证明,中国并未能免疫于全球经济的下滑。如何重振旗鼓、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与收入水平,已成为当前公共政策与各种争论的核心。然而,抵御迫在眉睫的压力,并不应妨碍对高附加值经济的长期性投资。当经济复苏之时,只有这种对高附加值经济的投资,才能使中国长盛不衰。
  中国设定了到2020年将人均GDP翻两番的宏伟目标。根据麦肯锡公司研究机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的调查,中国有可能实现该目标。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全球紧缩的尘埃落定之后,中国将重新踏上高增长的快车道。但是,中国必须解决目前高技能劳动力与人才短缺的问题,否则,迅速转型为高附加值经济这一目标将受到严重威胁。
  尽管目前中国很多城市失业严重,部分农民工返乡,但MGI认为,大规模城市化在中期内还将是大势所趋。到2025年,将会有近10亿人居住在城市中心地区,这些城市将创造中国GDP的90%以上。让这些都市人获得良好的教育,胜任高附加值的工作,这对于中国完全发挥其经济潜力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面临的第一大要务即创造充分的工作机会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的大批移民的需要。从现在到2025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增加3.5亿,其中2.4亿以上将是移民。除了扩大就业,劳动力在经济中的分布及质量也需要加以改善,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经济产出。目前,这两方面的不足都在吞噬着生产力。
作者: 飞雪寒冰    时间: 2009-3-25 14:34
举措:提高劳动力质量
  虽然中国培养了足够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来满足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的需求——到2025年,大学毕业生的储备将会超过现在3倍——他们在经济中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吸引着绝大多数毕业生们,而不太知名的和小一些的城市,则为了实现它们的经济增长目标,拼命吸引合适的人才。如果中国不解决这种不平衡,将会导致一场人才争夺战不断升级,物价上涨,竞争力削弱。
  中国的劳动力质量还不够高,专业人才匮乏。例如,中国平均每1000人中只有0.1名律师,而在美国则有1.8名;新德里平均的律师数量是上海的8倍。另外,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普遍较低,缺乏基本的工作技能,如团队合作和交流技巧。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以前的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只会考虑雇用中国合格工程师中的10%,而涉及通才型毕业生,这一数值降低到3%。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的回应是,通过一项新举措来提高大学毕业生们的质量和就业能力。但是,这项投入只有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家教育预算的0.5%,作为该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教育改革在中国已经是一个久经讨论的热点话题,但变革仍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事业。  中国需要在绝对水平和结构两方面检查其教育资金投入。由地方政府投入资金这一事实,加剧了毕业生的不均衡分布:富裕的城市可以支付相对更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因此,该地区也将继续吸引更多有才能的年轻人。考试制度、教学方式都需要改革,以便为教学注入更多的创造力,而不是强调死记硬背。学校或者教育监管部门应该通过成就(比如毕业生的就业率)来衡量业绩,而不是入学人数的多少。
作者: 飞雪寒冰    时间: 2009-3-25 14:34
尽管决策者正在忙于应对经济放缓的问题,但对这些长期结构性问题应当给予更充分考虑,而不应该将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及效能改善等问题搁置一旁。在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造成冲击之前,决策者们应尽早寻找新的途径,确保在全国范围获得更多的优秀人才。  
  对于小城市而言,提供特殊工资和福利待遇是一个良好起点,通常是与私人企业合作,吸引优秀毕业生。如今,所有小城市的目标都应放在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同时提供能与大城市相媲美、甚至更好的生活质量上。  江苏和浙江两省分别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江苏启动了“教育现代化”项目,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并定期开展绩效评估,生产率已经获得提升。浙江鼓励私人资金投入到教育业,如此提高了融资效率,减轻了压力,并带来了质量的“突飞猛进”。这两个省投入的资金不多,但相比广东那样的富裕省份,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收效更佳。在中国,还有更多机会可以利用,更多成功的举措可以效仿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