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应对金融危机:我国经济要做长短期战略性调整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9-3-25 14:24
标题: 应对金融危机:我国经济要做长短期战略性调整
11月1-2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举办了第64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中国改革的下一步:变化与选择”。来自10多个国家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就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与政策调整进行了专题讨论。
    与会专家还就稳定资本市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内需等关键领域形成了较多的共识,认为应当在这些环节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的政策。
    专家指出,我国宏观经济的问题是多年来改革不到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所积累起来的。即使没有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这些问题早晚也会暴露出来。专家主张,要在实施强有力宏观政策的同时,深化各项改革,实现“标本兼治”。
    一、充分估计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宏观政策既要注重短期的“保增长”,又要注重中长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以美元为单一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自由贸易体系产生重大冲击。
    1、这场危机是一场系统性的危机。有专家指出,有三个因素导致此次危机:(1)当前的世界金融体系是一个由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体系;(2)美国经济体系出现问题和内伤,核心问题是过低的储蓄率,向全世界借债来支持高消费水平;(3)美国货币当局在长时期内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支持美国经济的发展,放松金融监管。1929年大萧条以来出现的几次危机,一般是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三者中的某一类型。但这次危机在短时期内连续穿透了三个,形成了三重危机叠加并且波动实体经济的局面,由此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或倒闭,或被收购,或被迫转型。目前初步估计全球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损失高达上万亿美元。虽然出现这场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但次贷危机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世界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如全球化监管的缺失)。
    2、不能低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与会专家认为,从政策调整的角度看,宁可把危机估计得更为充分,做最坏的打算。有专家指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要大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宏观经济将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从短期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世界经济衰退将减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中国的美元资产投资暴露于风险之中,中国政府及中国商业银行持有大量衍生债券。此外,中国的银行业体系也会可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长期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影响可能包括各国贸易保护带来的危害、企业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困难加大;FDI减少等。有专家指出,我国将面临“双周期”的重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下滑周期;一个是我国过去几年宏观调控形成的经济回调形势。因此,两个周期重叠,将使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3、宏观政策调整不仅要保“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保“有效率的增长”。与会专家指出,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决定了当前必须把“保增长”作为工作的重点。但新阶段保增长不是简单地保所谓的8%、10%等增长速度,而是保持一个有效率的增长。如果单纯为了增长而增长,还有可能出现过去粗放型增长的恶性循环。从历史看,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不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下,再用大量的投资去保增长速度,造成的后续问题更难解决。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在保增长中推进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有专家提出,“低成本、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几年我国出现滞胀的风险在加大,要把“防滞胀,保增长”作为宏观经济的重点。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