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关于藤井省三讲座的思考(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长乐未央
时间:
2007-1-2 17:18
标题:
关于藤井省三讲座的思考(原创)
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藤井省三来国关做题为《鲁迅与村上春树,王家卫---东亚文学,电影中“阿Q”形象的系谱》的讲座。
他的讲座是有讲义的,而且,他所讲的内容在讲义上基本都能找到。因此,虽然说他的中国话说得像日语很难听懂,但是整个讲座的脉络还是清晰的,比较容易把握。
讲义的内容就不再述说了,存留起来,看着比较方便。
在讲完后,他简单地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他致力于东亚的比较文学研究,希望能够写出一部东亚文学系谱,20世纪东亚比较文学史。
他的讲座没有展开,只是简单列举了他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把系谱展示了出来,而关于系谱的许多问题都没提到,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系谱,没讲外延也没讲内涵,相关的领域也没讲。我只看到了他的学术研究领域的轮廓而没看到细节。这是许多讲座的特点,你不可能要求讲座做得很细致,由于时间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也不应该注意细节,而应该整体把握,理清宏观的思路,明白主讲人的意图,得到思维上的启发,这就够了。
最后,听讲座的同学提问题,有一个问题是:“您认为哪位中国作家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藤井回答了许多,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产生过程,各国笔会的情况等等,最重要的是,他个人认为,莫言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大新闻。
还有一个问题,藤井说,村上《没落的王国》中写到“而每次做这个尝试的时候,我就会被深深的绝望感所侵袭。”这句话日本原文写了四个“深深的”,而中文的翻译者只译出了三个“深深的” ,这样的表意是不一样的。他指出这是不对的。然而,我却认为译者翻译得很好,因为这里包含着中日的文化差异,我不清楚日语里,“四”是不是代表着多的意思,在汉语里,“三”一般是虚指,泛指“多”的意思,“三次”可以理解为多次,译者翻译了三次“深深地”就已经表示多次“深深地”意思了,程度很深,能够传达出原作者的意图。如果按照藤井的意思要尊重原文,直译成四个“深深地”,反而不好,“四”只有本意,不能代表多,表意效果不如“三次”好。不知译者是不是和我的看法一样。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