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巴曙松:中国面临通货膨胀 房价上涨是原因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果农
时间:
2006-12-19 05:18
标题:
巴曙松:中国面临通货膨胀 房价上涨是原因之一
巴曙松:中国面临通货膨胀 房价上涨是原因之一 <br />时间: 2005-6-11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br /><br />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5月份CPI增长1.8%,这是连续两个月的低增长水平,因此,舆论认为,目前国内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PPI和CPI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也是被称之为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的物价之谜。但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CPI不能反映居民对物价水平的真实感受,我国依然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是巴曙松18日参加第二届长江口民营经济论坛时表示的。 <br /><br /> 巴曙松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高度国际化,70%的产品是参与国际贸易,中国的贸易品价格依赖于国际市场定价。同时,中国商品基本上是供求平衡或者供过于求的。600种主要工业品有80%左右一直处于供不应求。因此通货紧缩的迹象不明显。 <br /><br /> 另外,他说,“计算CPI数据的居住类10多项中,没有包括房价,只有房租,没有把房价上涨统计进去,而过去一段时间发生戏剧性的房价上涨。这是解释上游和下游价格差距很重大的因素。因为,钢铁、水泥等价格上涨都反映在房价上面。不包括房价的CPI不能反映居民真实感受到的物价水平。”据此,他认为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大。<br />
作者:
果农
时间:
2006-12-19 05:20
另两个原因是注资银行和公务员/军人涨工资<br /><br />政府宣布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 <br />光大银行获注资逾200亿 <br />农行股改国家输血九千亿<br /><br /><br />吕志强 <br /><br /><br /> 中国的大城市北京,又向地产泡沫走向破灭迈出了一大步。北京市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开始涨价,这是在房价居高不下,水电油气轮番涨价后导致的“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涨价。 <br /><br /> 新华网报道说:自8月份开始,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震荡上扬。进入11月份,米价、面价、菜价及副食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报道认为,是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导致食用油价格上升。但是,米面跟风而涨,25公斤装的富强粉涨幅达12%以上,500克大米上涨了6分钱。 <br /><br /> 据了解,在上海、广州、深圳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已是涨升一遍,并持续一个多月,其中面粉、食用油的最高涨幅分别已达一成和二成。 <br /><br /> 中国的这四大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决外偶然。持续7个多月的宏观调控并没有稳定房价,相反,导致房价的节节攀升。早有经济学家警告说,地产泡沫将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引发经济危机。然而,这种声音太微弱。 <br /><br /> 对比1996年的东京,1997年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房价居高不下的城市,地产泡沫破灭前的迹象已经显现。试图为了一已私利而继续哄抬房价的地方政府,将迎来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因为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出的,可能还不被官方承认,但它实实在在已经来临了。这种处在萌芽状态的通货膨胀选择了一个导致经济危机的最好时机——2007年的元旦和春节前。因此,危害性和破坏性更大。如果有一天方便面也开始涨价时,这场经济危机已无法遏制了。 <br /><br /> 作为中国房地产业的独立评论员,我们比经济学家更接近市场接近现实。柴米油盐、水电油汽的轮番涨价和全面涨价,对中国的富豪阶层的正常生活不构成任何影响,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将要付出更多的财富以维持和原来一样的生活水准,也就是说,中国的高房价,间接地是由普通城市居民来买单,日本的国民是花了15年的时间,香港的市民就是花了14年。那么,中国的城市居民要花多少年呢? <br /><br /> 应对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国家自然有金融的手段。可是,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元的攻击,一年之内升值达5%,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在人民币的升值中逐渐缩小,国际市场的风险已在加剧。而国内市场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涨价,将直接影响消费。最后,逼迫央行加大人民币的发行量,中国的通货膨胀就此爆发。这种危机也可能近在眼前。 <br /><br /> 人民币目前在国际货币市场的遭遇是中国汇制改革以来没有过的事,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美元究竟要干什么?还由不得我们把国际市场的问题解决好,人民币在国内又是这样的尴尬。在不动产涨价的带动下,生活必需品全面涨价,形成了国际与国内两种迥然不同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市场将走向资本的过度投机。说白了,对内将加剧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对外给资本大鳄可乘之机。如果更深层次的分析,人民币似乎是遭遇来自不同方面的围攻,试图将中国10来年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步蚕食。接下来,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将进一步加剧,市民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进一步缩小,中国的产能将进一步过剩,最后,必然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经济危机说来就来。 <br /><br /> 真正要化解这场危机,对目前的经济局势来说,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体制,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把房价降下来,让城市居民在房价下降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经济的力量,从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也许,这是目前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尽管已经做了一些表面工作。 <br /><br />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高房价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更是史无前例。也许现在还不必过于悲观,一切都应该有转机。<br />
作者:
rn222_2001
时间:
2006-12-19 13:42
<p>所以不应该说是房价上涨,应该说是地皮涨价。</p><p>呵呵</p><p>炒地皮炒得太狠了~</p><p>这是政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p><p>非要把房地产作为发展经济的支柱</p><p>现在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p><p>但是已经搞得民不聊生了~</p><p>尤其是对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来说。</p>
作者:
果农
时间:
2006-12-25 21:57
厦大的地皮也涨价了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