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济南将80年老别墅迁至30公里外新址(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岸上的猪
时间:
2009-3-4 12:46
标题:
济南将80年老别墅迁至30公里外新址(组图)
3月2日,工程人员在新址卸载老别墅。图片来源:新华社
市民送别老别墅
车辆载老别墅行驶在路上
一向作为“不动产”代表的房屋,不仅被移动,而且是坐上车,一“挪”就是30公里。3月1日晚,济南经八纬一片区的老别墅“登车”出门,在深夜也引来了近千名市民送行。
离——老房子上大街成“明星”
故土难离,对这座老宅子来说是一波三折。又经过一天的捆扎、加固、平衡准备工作,1日晚上9点38分,老别墅终于动身了。机器轰鸣声中,两组平板拖车缓缓拉动,将蹲了近80年的老别墅向院门口拖去。
1日晚10时58分,老别墅被拖出了院子,拐上了纬一路。在省委大院前,它花了15分钟完成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个转身:大拖车缓缓调整它128个轮子的方向,几乎占满整个右侧车道,以2公里时速走向经十路。
即使是深夜,前来围观送行的市民也很多,老房子上大街,俨然成了“大明星”。
停——路口踯躅紧束行装
1日晚11时30分,老房子走到了宽敞的经十路。9米宽的“大肩膀”让其他车辆只能从一侧绕行,由于夜间车量少,道路秩序还比较顺畅。
完成再次转身后,老别墅暂停了脚步,山东建筑大学加固所所长张鑫安排人员仔细查看了老房子的外观变化,所幸老房子经住了此次折腾,“伤情”并不明显。
技术人员爬上房子,用钢绳、支柱、钢板等进行了再次加固、紧束。停顿20分钟后,老别墅沿经十路继续东行。
钻——拖车屈身过天桥
老房搬家最怕桥。2日0时41分,在泉城公园北门前,老别墅要钻过搬家路上的第一个过街天桥,它要完成“蹲身—钻行—起身—行走”的一系列动作。
随行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该特种拖运车辆,可以通过液压油杆(缸),上下调整车身高度,这里需要往下降低车身30厘米,应该说比较容易,“因为这部车的高度调节幅度,最大可达50厘米。”为什么不让车辆一直保持最低高度行驶?技术人员称,低车身行驶,对车辆本身损害较大,所以,蹲身过了桥后,车体还要再升上去,“直着身子走”。
2时42分,行至千佛山医院门口过街天桥,“蹲身术”不好使了,怎么调整都比桥体广告牌下缘高一截。
屡次调整不成,这里的广告牌被弄开了一个缺口,反复停车6次、倒车4次来调整寻找合适的角度和方向,开了缺口的广告牌还是被碰到,老别墅硬生生“闯”了过来。
挡——绿化树“挽留”老房子
在燕山立交西侧的农业银行过街天桥下,拖车进行加油。至此,该车时速不到2公里,每公里耗柴油12-13升。时间流逝很快,路程还不到一半,从这里,拖车将绕行窑头路、再回到经十东路。
燕山立交桥北侧副道宽度和房身相近,北边栽植的绿化带上,一棵树的树枝挡住了老房子的墙角捆绑物。硬行通过有可能拉伤老房子的墙体,考虑再三,随行人员动手修剪,费时近半个小时,老房子才得以脱身。
拦——低空线缆阻路
窑头路的低空线缆让搬运者伤透脑筋。行至此处天已放亮,向东看去,窑头路上七八处线缆低垂,高度都低于老房子房顶,硬行通过的话,线缆一定会被扯断。
一路上,开路的工程车师傅不断地架起线缆,“房车”才得以慢慢通过。时间已近早晨7点,公交车见到这座巨型拖车纷纷避让,早起的行人开始围观。
一路上这一系列意外情况,让搬家所费的时间大大延长。
落——老房顺利进新家
7时22分,用时两个半小时后,拖车终于完成了唯一的一次绕道,驶入经十东路,自此一路向东再无阻碍。11时16分,驮着老别墅的拖车到达凤鸣路路口,前方就是它位于山东建筑大学的新家。
2日11时43分,老别墅历经14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山东建筑大学正门前。拖车停稳后,工程技术人员立刻用千斤顶将老别墅再次顶起。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告诉记者,老别墅将在校门口暂歇,随后将“入住”位于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内的雪山脚下,工作人员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这幢老别墅的原貌。
历时14个小时,长途跋涉近30公里,平均时速2.3公里,这些数据意味着老别墅搬家的不平凡。山东建筑大学校长王崇杰介绍,如此长距离的古建筑整体搬迁,在全国尚属首次,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链接一:拖车轮胎究竟多少个?
执行这次拖运老别墅搬家任务的“自行式液压升降拖车”,自FaGuo进口,是该国尼古拉工业公司制造的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自行式、组合式、全液压支撑、全转向单件平板车,最大承载重量2300吨。
据技术人员介绍,这次组合使用了两部拖车,组合后,前面是转动轮、机械轮,轮径较大,4排,每排8个。后面是承重轮,直接拖载房体,轮径较小,2个一组,8组,共6排。这样,大小轮子的总数目是128个。
针对媒体记者此前引述现场工人的说法,出现112个、160个甚至192个轮子的说法,技术人员表示,因为房屋占压和底盘低平,现场数轮胎很难数得清。
链接二:整体搬迁有了成熟技术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表示,像这种大规模整体迁移建筑,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房屋整体搬迁,不怕‘软碰硬’和‘硬碰软’,就怕房屋和拖车平板‘硬碰硬’”。
在1992年,齐鲁宾馆原址的元代古墓整体搬迁到附近的市博物馆,重25吨,搬的时候很费周折。而现在技术设备已经成熟,几百吨的建筑,也能用超大超长设备拖运了。
链接三:老建筑平移保护案例
为了给拓宽改造中的纬六路让路,2005年9月,位于纬六路27号的南欧风格“老洋行”采取向西平移20米的方式予以保存。这是济南市首次对历史建筑进行平移。
2008年5月,济南著名老字号药店宏济堂进行平移保护。宏济堂创建于1907年。济南市将宏济堂平移30米后,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改造成为山东省首座中药老字号博物馆。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