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球目光聚焦中国两会 经济议题成为热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4 12:3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于3月3日在北京开幕,国内外瞩目的“两会”也拉开帷幕。连日来,国外媒体高度关注中国“两会”的进展和热点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两会”的召开更为引人注目。经济议题成为热点,国际舆论更希望中国“两会”能带给世界以希望……

    “周四,3月5日。

    ——中国全国人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年一度的会议。”

    这是2日出版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的“一周国际要事预告”。

    如果这不足以说明外国媒体对今年中国两会的关注,那么下面的一组数据应该更具说服力:

    截至1日12时,报名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已超3000名,其中光外国记者就达800多名,甚至远在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都首次派来记者报道中国两会。而据记者了解,去年年底在华盛顿举行的G20金融峰会,参加的外国记者也不过就1000多人。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和世界媒体更加关注中国、关注中国两会。”两会新闻中心副主任祝寿臣如是分析说。他透露,今年采访两会的外国记者涵盖世界五大洲,且路透、法新、彭博等西方主流媒体都大大增加了报道力量。


    “很多年来,两会只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来自美国加州的大卫·沃尔夫说,“但现在不同了,今年尤其明显。全世界都将带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的兴趣,关注今年两会的进展。”沃尔夫是一家企业咨询公司的总裁,1995年就来到中国的他,在政府关系、战略顾问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亚洲华尔街日报》网站昨天在头条醒目位置发表“中国两会召开在即 经济刺激备受关注”的文章称,今年两会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动向将受到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各国都希望中国通过唤醒巨大的内需潜力来帮助全球经济走出困境。”

    随着西方经济体集体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之中,而中东欧、拉美到东南亚的不少新兴经济体近期亦纷纷传来警讯,经济增长仍保持稳健的中国备受世界瞩目。这一点从中国赴欧采购团在欧洲所受的欢迎和在全球引起的巨大反响就可见一斑。

    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政府仍在忙于向大型金融机构的“无底洞”砸下数百上千亿美元的重金。

    在经济衰退和金融业危机难消的背景下,海外股Shi近日持续创出新低。美股周一大幅低开,道指盘中跌破了1997年10月28日以来从未跌破的7000点大关。

    美联社2日以“中国两会关注经济问题和刺激计划”为题报道称,经济问题将是本次两会的最主要关注点。报道特别提到,这是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首次召开两会,预计两项会议可能催生更多经济刺激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区前负责人、康乃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如果两会能在增加社会支出方面提出一些“宏大计划”,将能够进一步提振中国消费者的信心,也表明中国能给全球需求提供支持,而不只是依赖外部需求来重振自身的经济增长。(上海证券报 朱周良)

    专家称中国可借危机创新世界 防抄底抄在腰上

    昨天几位经济界人士对是否存在第二波金融危机展开了争论,不管怎么说,随着经济形势恶化,全球经济承受的压力正在迅速增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去年第四季度亏损262亿美元,创下了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而在全美8500多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中,已经有252家被列入“问题银行”名单,比去年第三季度增加了81家,继华尔街投资银行之后,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也滑落到崩溃边缘,这再次给实体经济拉响了警报。

    世界经济下一步究竟会走到哪个方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复苏的曙光?

    美国记者:“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频频出台各种强力干预措施,力图将危机范围限制在金融领域,但从最新的经济数据来看,金融危机已不可避免的祸及实体经济,恶性循环已经形成,新一轮危机将会直接点燃第二波金融风暴,导致美国经济崩溃,并引发破坏力更加巨大的全球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到底对实体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第四季度GDP增长环比由上季度增长2.8%转为下降0.3%,其中消费下降3.1%,私人投资下降1.9%,自2007年12月进入衰退以来,美国就业岗位减少了360万个,目前失业率高达7.6%,是16年来的最高点,而据估计,今年失业率可能会上升到9%左右,失业集中部门由建筑业、金融业向制造业和零售业扩散。

    英国记者:“这场金融危机的触角已经伸向了英国的实体经济,英国已经出现了房地产市场低迷,汽车销量下滑,零售业销售疲软等现象。”

    英国房地产业遭遇重创,目前,平均每套房产的售价同比下降了约3千英镑,降幅达12.5%,出租房屋平均租金也大幅下跌了25%,英国第二大消费品汽车的销量出现了连续5个月的下滑,同比下降21%,为应对市场低迷,有的企业甚至把工作时间减少到了每周三天。

    经济危机爆发以后,英美等发达国家都纷纷出台救市措施,但是民众表示,越来越糟糕的发展形势,让他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跌至冰点。

    美国记者:“奥巴马政府成功使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价值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和可能扩大到1万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奥巴马认为实施该计划会对提振经济、创造就业、恢复市场信心、促进信贷流动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形成的复杂性,任何计划都不能实现在短期内药到病除的效果。

    美国市民:“我为那些失去工作的人感到难过,但是我认为在经济衰退结束之前会有更多的失业者。”

    英国记者:“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英国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不少相关救助措施,例如降低增值税,对汽车制造业进行补贴等等,特别是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对失业员工的培训计划方面,已经投入至少6亿英镑,当然这种投入与对银行业的救助计划相比,数额还是相差不少,从目前的状况看,这些政策对于整个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也并不明显。”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消费者购买力受到极大的冲击,到目前,英国零售业的销售量已经连续下跌8个月,开业一年以上的商店销量同比下降1%,有调查显示,15%的英国人准备增加网上购物的预算。

    英国市民:“当然目前的状况却是不太乐观,但是我相信情况会有所改观,目前我们只需要稍稍留意自己的消费情况就好,生活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欧美经济糟糕的状况,让我回想去年九月份,华尔街风暴骤起的时候,当时经济界对危机最具代表性的预测有两种:一种认为实体经济毕竟不完全等同于金融体系,世界经济面对危机,仍然还能保存一部分增长活力;另一种认为世界经济在危机中会呈现“U”型走势,大落之后迅速强劲回升。可今年以来的现实表明,这些预测都过于乐观。那么,世界经济下一步究竟会走到哪个方向?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复苏的曙光呢?

    记者:“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不会进一步恶化?”

    谢国忠:“从数字上来看应该是去年第四季度跟今年第一季度全世界都是最糟的,这是世界经济硬着陆。”

    记者:“第二季度有可能更糟吗?”

    谢国忠:“可能到了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话世界经济稳定了,但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下滑的话,它自然有底的。”

    谢国忠认为因为,2009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由于存货消耗和投资下降会有自然的谷底,因此世界经济会在第二和第三季度趋于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从此步入正轨。

    记者:“那第四季度是不是意味着就复苏了呢?”

    谢国忠:“复苏的话,稳定我觉得跟复苏是另外一回事,过去我们这20年的话,复苏的话都是由金融带动的,既然降息了之后金融火爆,然后引起了消费火爆,然后呢出口上升,然后全世界经济又火爆起来了,现在看来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西方的消费者的话,那个负债率都很高的,所以它去杠杆化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所以西方的消费要火爆起来的话,这是不太可能的。”

    记者:“如果把不可能设定一个时间是多长?比如三五年后?”

    谢国忠:“美国回来要5年,过去我们都是看美国的嘛,所以你自己不跟美国脱钩,另外自己点一把火的话,就是世界经济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要5年吧。”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陈雨露也认为,随着银行体系出现问题,这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加重,危机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陈雨露:“那么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那么是最关键的,我们寄希望于能够在明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能够见底,能够稳定住,但是这也恰恰地是取决于政府对实体经过的支持的力度。”

    发达国家无论从经济结构,还是是产业结构,应当说都比发展中国家好得多,那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特别是汽车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被破坏得最快,最严重呢?陈雨露认为,这是因为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会更加尖锐造成的。

    陈雨露:“所以它整个的企业的利润率是很薄的,它就是靠规模,那么一旦像这种情况的话,一旦全球经济出现了下滑,那么全球的需求出现了下滑,那么马上它的就会出现亏损,所以这块对于他们来讲,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当然另外一个也是就是来自于,因为是金融系统里边出现了危机,那么因为大家对于银行方,它的贷款出现了收缩,所以它整个,这些大的企业资本密集型银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也好,它整个的流动资金得不到保证,现金流断掉了,那么它就会出现,它的实体经济就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在投资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初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然而发展到金融危机前,投资衍生品市场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开始自我服务,甚至开始自我繁衍,并从7800亿最后发展到62万亿的规模,并最终导致泡沫的破裂,并逐渐危及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6 05:4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