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欧元区在迅速采取应对政策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欧洲央行在削减利率和创新非传统手段没能赶上潮流,所以无法成功解决流动性和信贷紧缩问题。第二个原因是欧盟的财政刺激措施太温和。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有能力提供财政刺激的资金,但它却非常勉强,不太愿意采取这种措施。而那些急需财政刺激资金的国家例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意大利又有大量的财政赤字。最后一个原因是对金融机构采取救市措施时,由于缺乏救市财务成本的跨境分担机制而使拯救行动举步维艰。
美国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例如,美国采取了大胆的货币放松政策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但美国在两个关键的方面做得仍然不到位。这两个领域对于避免经济滑落萧条困境至关重要:一个是改革银行体制,这需要对有无偿还能力的银行进行适当筛选,并淘汰部分银行;另一个则是要采取更为大胆和全面的减负政策,也就是减少那些无偿还能力的房贷人的还贷负担。
在美国之外的很多经济体里,一些陷入困境的银行由于规模庞大,地位重要,政府不能承担其破产的影响(too big to fail),但由于这些经济体的财政和金融资源有限,它们也无法对这些陷入破产境地的大型银行进行拯救(too big to save)。传统上来说,只有新兴市场经济体会碰到这样的难题。但现在许多欧洲经济体也碰到了这样的难题。这些国家的银行由于过于庞大,以至于本国无法提供救助的资金。这样的国家有冰岛、希腊、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瑞士,甚至有人认为还包括英国。
由于要对金融行业进行救助,也就是要给私营企业的损失买单,这已经使许多私营行业的债务转移到了国家的账户上。这些债务包括银行、其它金融机构的债务。可以预见的是,家庭以及其它一些非金融公司的债务很快也要由政府来承担。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国有银行也可以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对于金融体制以及存款的担保责任可与其脱钩。
因此,接近萧条的L型衰退仍然是很可能发生的(预计有30%的可能性),除非美国和其它经济体采取了适当并大胆的政策措施。(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