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江苏省委调查南通为民意调查发标准答案事件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9-2-20 14:13
标题:
江苏省委调查南通为民意调查发标准答案事件
江苏通州市当地,许多公交车上都有关于小康的宣传。
村民展示一张落款为通州市金沙镇人民政府的《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另一张是《通州百姓话小康调查问卷》。
■ 核心提示
近日,针对省里的民意调查,江苏南通的通州等地给群众发放参考答案[/url],以期获得较高的群众满意度,使小康达标的调查失去原有意义。
江苏省前几年制定了一套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一方面,所有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部达到省定的标准;另一方面,还要有60%以上老百姓的认可,才能最终通过省里的小康验收。
本来是要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小康,结果却被某些地方演变成了一场变味的竞赛。
如今,江苏省委省政府已要求彻查此事,省委有关部门派员到农户家中实地调研。
和邻居不同,徐文英家大门上没有挂带五角星的红牌牌。
其实,她家有,而且还是五颗星———小康标兵户。
不过,徐文英把它藏到抽屉里了。
2月14日上午,江苏通州一个普通农村。62岁农民徐文英在家切萝卜,等这些萝卜丝一晾干,就成了腌菜,“这好下饭”。
发红牌牌是两个多月前的事,到现在,她一直都不觉得自己家是小康户。
徐文英记得,和牌子一起发下来的,还有《通州百姓话小康调查问卷(供参考)》,“村干部说了,上面来电话调查小康问题时,如果谁没有按照答案上说,他们都会知道的,到时就要罚谁。”
据媒体报道,和通州一样,发全民小康电话调查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的,还有南通启东、南京高淳等地。
如今,江苏省委有关部门已派员到农户家中实地调研。
小康问卷有“参考答案”
村民徐文英注意到,小康调查问卷的答案已被人用黑色笔圈了出来,她要按照圈出来的回答
徐文英家在通州城郊,有一栋上世纪90年代建的两层楼。全家8口人,人均4分地。除了92岁的公公每月3100元的退休金,都靠种地或打工为生。
去年11月的一天,村干部送来一块红牌牌,说经测评她家是小康标兵户了,还递上来两张纸,一张落款是通州市金沙镇人民政府的《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另一张是《通州百姓话小康调查问卷(供参考)》。
这份问卷分甄别、主体和背景资料三个部分,一共有22道题。内容涵盖受访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家庭电话(包含固定电话、小灵通、手机)、住房面积等基本情况,还有“你为自己是一个通州人而感到自豪吗?”“总体上来看,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幸福吗?”等诸多选择题。
她注意到,这张问卷的答案已被人用黑色笔圈了出来。村干部说,如果省里来电话问她有关小康的问题,她要按照圈出来的回答。
比如“2007年,您全家年人均收入是多少元”,圈出的答案是“8000到1.6万元之间”。
类似这种已被圈定“标准答案”的问卷,记者在通州市金沙镇、十总镇等均有见到。
学生放假帮家长答题
有被调查者称,村干部许诺若按参考答案回答,将获200块奖金,该说法遭到否认
在通州,不仅有“小康调查参考答案”,还有学生放假“协助家长奔小康”。
通州市金沙中学一名初三学生说,去年12月27日电话抽查那天,学校放假一天,老师说让他们回家帮助家长答问题,“通常四星期才放一天假,那天突然放假,我们很意外。”
施良玉至今对那200块钱的事仍耿耿于怀。
他在通州市城关开电瓶三轮车,去年12月底的一天中午,他老婆的小灵通接到了南京的来电,对方称他们是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工作人员,要调查小康情况,通话了十几分钟。
施良玉后来从老婆那里得知,她一五一十都是按照参考答案上圈好的选项说的。当晚,施良玉去找村干部邱主任要200元奖金,“他们召集我们开会时说的,只要按照答案上说好的,就有200块奖金。”
施记得,邱主任要求他说出对方来电的区号和电话号码,以便核实是不是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真的来过电话。“邱主任说话不算数,他那天没给我两百奖金。”
后来,施良玉又去找过一回,邱主任对他说不急,等镇里通知。
不过,通州市委宣传部、金沙镇政府等有关人士均否认了“答好给奖金”的说法。
“他们不清楚自己已小康”
金沙镇党政办工作人员称,镇里发一些宣传手册主要是想给村民一些引导和提示
为什么要发参考答案?在一些村镇干部看来,若不安排好,个别好事的农民因一时不顺肯定会瞎说。
一位在金沙镇某村当了十余年主任的村干部说,参考答案是从镇里拿回来的,然后统一发给了村民,要求他们仔细对照自家情况,好好作答,“其实,我们村百姓生活水平早就达到了小康标准,但还是担心少数村民乱说。”
在金沙镇党政办工作的刘吉祥和这位村干部有同样的担心。
他说,镇里发一些宣传手册主要是想给村民一些引导和提示,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已进入了小康生活,只有比对,才会有所体会。另外,大多数村民都会认为小康电话调查与自己无关,可能会出现拒接电话、压电话,或者语气不好、普通话不标准等现象,所以镇里为此做了些基本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通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楼中看来,热情接听电话,耐心真实回答所有问题,也是对公民本身的基本要求,并不为过,“印一些指导性手册来宣传引导,也是情理之中的,我们从未要求过按照统一答案回答”。
他介绍,去年11月全市统一印了4.5万册小康宣传册,还有25万张折页分发给部分村民骨干,目的就是想让民众知道“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
小康生活是啥样
有村民感觉自己没达到小康生活,而宣传册上说全面小康生活幸福感是相对的
尽管已按参考答案进行了回答,不过,施良玉觉得,他家实际情况与答案还有差距,“我们家还没有达到小康生活”。
施良玉一家五口人,人均半亩田。他本人开三轮车,每天收入二三十元不等。老伴种田,勉强吃饱。儿子和儿媳妇在外打工,一年下来收入近两万元,孙子在读书。
在他算来,全家年人均收入并没有达到8000元。
而关于小康生活,在《通州百姓话小康调查问卷》中,一些题目后面,不仅给出了答案,还附注了解释。
有道题是“您是否认为通州已经达到小康生活的标准”,接着给出的答案为“是”,然后有段解释的文字———
“这里问的是通州是否达到小康标准,而不是对受访对象是否达到小康标准进行提问,这一点一定要回答正确。从全市情况看,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3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元,通州百姓吃穿不愁,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较为宽裕,已经达到小康标准。”
而在“您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算不算小康”这道题目中,答案是“算”,并“通俗地讲,小康生活就是不穷不富,吃穿不愁,安居乐业,较为宽裕,比如说吃有营养,住有瓦房……大家一定要在科学理解小康标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生活是否达到小康进行科学判断”。
小康宣传册上还提到,全面小康是多数家庭的小康,也就是说,即使个别家庭暂未达标,也是可以的,而全面小康生活幸福感也是相对的。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