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论述题 请求解答 [打印本页]

作者: earth    时间: 2009-2-17 19:45
标题: 论述题 请求解答
论述题
评析:霍布斯说:“没有利剑作保证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这句话,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国际机制等角度。

盼强人解答,谢谢!
作者: 游公子    时间: 2009-2-18 12:42
个人解题的角度:构思自我提问自我回答
1、先说霍布斯是谁,什么的代表,主张什么?
他是近代时期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者(17世纪英国)。他主张自然状态。即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是必然的,不存在公共权利,不存在法律,不存在道德规范,导致各国以非道德态度对待国际关系,并主要诉诸于均势政策来进行外交折冲。
2、如何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国际机制等角度评析这句话?
1)首先阐述现实主义主张什么?与之抗衡自由主义主张什么?国际机制是什么?
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摆脱“安全困境”、保障国家安全和堆护和平的手段是均势和威慑。
自由主义则提出了世界政府理论、集体安全理论、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民主和平论等,他们强调影响和平的因素包括田内政治结构、文化与价值现;发展经贸关系可以使得困家之间更加相互依赖,从而减少战争;健全国际安全机制以防止国际冲突和维持和平;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
国际机制的三个要素是共同的国际行为模式,协调国际间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以及限制在某一特定的问题领域。其中的和核心是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2)按照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国际机制的特点对这句话做如何评价?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对这句话是肯定与否定的简单评价。可以一笔带过。
关键是国际机制对其的评析。先阐明起特点。
国际机制的特点是:
1、国际机制是国际社会机制化趋势的产物,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理想化的模式;
2、国际机制的要素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安全与发展和通过机制对参与者实施道义限制;
3、机制是变化发展的,变化规律的核心是机制基本准则的变化。国际机制的形成条件是:首先必须有一个在国际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大国,其次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安全与发展,第三,有关各方同意谈判和协商手段是解决国际危机的最好途径。国际机制的类别分为特定机制与一般机制、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进化机制与变革机制。
可以看出,如果“利剑作保证”单指各个国家权势,霸权的话是肯定不行的。但如果撇开霍布斯这个人,就按这句话中“利剑作保证”是指有一个在国际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大国,那么这句话在国际机制中就行的通了。
作者: 游公子    时间: 2009-2-18 12:44
也请各位高人指点出不足之处。
作者: earth    时间: 2009-2-18 14:02
谢谢  游公子  

能不能再说一点
作者: 游公子    时间: 2009-2-18 16:12
本帖最后由 游公子 于 2009-2-18 16:17 编辑

那个只是解题的角度。所以比较简单。真正的论述题回答要详细的多。需要扩充。
是你导师给你的题目吗?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18 19:46
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是国际政治分析方法的哲学源头。对于像霍布斯这样出了名的现实
主义者来说,国际政治的中心是战争和使用武力的问题。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是国家,
有关无政府国家体系的假设是现实主义思考者的起点。他们往往是道义的怀疑论者。哲学家
经常说,应该(道义责任)暗含着能够(力量),强者做其能够做的事情,而弱者接受必须
接受的事情。就像老毛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一样。


自由主义者思考的起点是国际关系的行为体不简单是国家(就像很多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其本身的资源规模远大于一些小的国家)他们认为有一个全球社会于国家并存,跨国贸易,人民间的交流,国际法和国际制度导致了很多事情无法用现实主义的那种纯粹的无政府观点解释清楚。他们批判现实主义简单的把国家看成台球相互碰撞形成均势。所以自由主义者声称现实主义者忽视了经济相互依存和跨国性全球社会的形成。一些新自由主义者眼光更远,他们认为,迅速的发展的生态相互依存将使国内和国际政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类终将进入无国界的世界。而新的网络技术和未来更多的互动技术的出现,全球变暖,艾滋病,跨国贩毒等国际性的问题和价值观将导致和领土无关的效忠对象。

过去国际机制自从维斯特伐立亚体系形成以来便是均势。如果你对一战和二战的外交体系
和外交官的自传感兴趣的话我想你会更好的理解均势的本质。我本人也深刻的赞同这点,
那就是这是一个野心制衡野心的时代。任何行为体都尽量的避免平衡的被打破。联盟的建立
和瓦解伴随着力量的变更。所以强者会被制衡,而战败的弱者确会因此得到保全。因为
谁都不想看到因为有人更多的控制资源使得力量的天平再度发生变化,所以战争的胜利
带来了新的制衡。就像二战后戴高乐对美态度的变化,和日本的未被瓜分都是很好的解释
例子.        当然简单的用均势去解释二战后,冷战,以及现有的国际体系显得还不够充分。

事实上朋友我最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你为了应付考试,如果你对这种名词解释很感兴趣的话
大可很容易去应付。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书本上的东西只是过去发生的东西。国际政治是
一个复杂的系统。他决定了无法由试验科学那样将他单独的之于一个其他变量不变的试验
环境里研究。这是一个体统,一个行为必将改变周围的环境,国际系统是存在反馈的。如果
你简单把原因和结果分开或是由一个原因去分析结果,或是用那些国际关系历史中常用的
反事实分析法去分析(反正就是你们书本上教你的那些知识和方法)去运用实际的话,那么我认为结果往往会是自挫性的。要直到成功是失败之母,一个政策成功了也就改变了他周围
的环境那么使得他所以成果的原因也会消失,那么愚蠢的学者和政治家就会走向自挫的深渊。历史上也有少量的人认识并超前的预测过,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知道如果政治家
那样的行为体学习国际政治是为了获得行为体在体系内获益本身会将这个系统变的更复杂
化。很遗憾我打的手酸死了,不然我会再教你些的。记住只有智慧才可以真正的通向成功。
作者: 游公子    时间: 2009-2-18 23:24
本帖最后由 游公子 于 2009-2-18 23:26 编辑

楼上的见解果然不一样,角度也不一样。尤其最后一段,金戈铁马,势吞万里如虎。可是考官不会听你这些。就像高考考管不会给一篇批判社会黑暗与不公的高考作文高分一样。
既然楼上对国际关系理论有独到的见解。我根据你所言中提出几个问题。
“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是国际政治分析方法的哲学源头”那我们可爱的理想主义去哪了?
“哲学家经常说,应该(道义责任)暗含着能够(力量)”这和现实主义有什么关系?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国际关系吗?那个是革命。是和国民党打内战!不是抗日提出的。
“人类终将进入无国界的世界”那恐怖袭击又怎么说?文明的冲突?
关于国际机制。楼上所说的那岂不是现实主义在国际机制占优势,更呈系统?
最后楼上的回答是否扣题呢?题目是给我们范围。让我们在这范围里发挥。而不是让我们无视题目瞎扯。
本人对楼上最后一段话不发表评论。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18 23:51
7# 游公子


我又不是来混文凭的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18 23:56
其实关于我的阐述是借鉴了小约瑟夫的著作
有兴趣你可以看看。还有我是个坚定的系统论者。
从最后一段你可以看出。我的数学还不够好,
不然我可以看些更好的书。我工作了,来这
完全是兴趣爱好。希望不要让我失望了。
作者: 游公子    时间: 2009-2-18 23:59
本帖最后由 游公子 于 2009-2-19 00:16 编辑

不知道我们算不算学者。《大外交》P19的一段这样说道:
  学者分析国际体系的运作;政治领袖则建立国际体系。分析者与从政者的观点大异其趣。分析者可自定研究主题,而政治人物所面对的却是客观环境塑造的问题。分析者可投入充分的时间追求确切的结论;但政治领袖最大的挑战却是时间压力。学者没有风险,如果结论错误,大可重新来过;政治领袖却只有一次选择,一旦出错便覆水难收。学者可掌握所有相关事实,其成败取决于个人学养;政治人物必须在眼前无法断定利弊得失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历史对他的评价将根据他如何明智地面对无可避免的变局,尤其是他如何维护和平而定。
  所以我们可以犯错误而且可以犯很多错误。但是如果目的不是为了进步,那我们大可不必去犯那些错误。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19 00:11
我希望能有些优秀人的为我们的民族带来美好的明天,小的时候就很崇拜卑斯麦。
你说我霸气可能是谈论有些问题的时候。事实上我满传统的人,我渴望向优秀的
人学习。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19 00:13
但是确实的,我觉得只有成功战略的创新才能带来巨大的成功。
并且需要不断变化。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19 00:17
你是邱淑美吗?谢谢你对我的建议。
不过你觉得你写了这本书就会让我很服你是不可能的。
不过你确实比我专业多了。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19 00:29
谢谢了,我更欣赏男人的浪漫。那份责任,智慧和爱。
嗯不过你的话对我还是有很启发的。
作者: earth    时间: 2009-2-19 14:26
谢谢! 江南小愚 果然是天马行空,理论功底深厚,云云,但我一点也没有看懂。(最后一段),有点文不对题。
这却是导师出的题目
我的意思是国际机制,国际制度是否需要权力进行保障,对于这点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看法不同。

希望高手从这个角度在  自由发挥一下! 谢谢!
作者: Regenbogen    时间: 2009-2-19 18:25
2# 游公子


游兄如此做答,似有简单罗列理论流派而未切合题干的缺陷
作者: Regenbogen    时间: 2009-2-19 18:33
6# 江南小愚


江南兄最后一段关于“系统论”的观点其实与真正的系统论相差甚远,而更像一般意义上的行为体策论,因为系统论关注的是总体的均衡而非个体的行为,着眼于体系层次的原因变量而非构成体系的个体的活动
作者: 游公子    时间: 2009-2-20 19:33
谢谢! 江南小愚 果然是天马行空,理论功底深厚,云云,但我一点也没有看懂。(最后一段),有点文不对题。
这却是导师出的题目
我的意思是国际机制,国际制度是否需要权力进行保障,对于这点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 ...
earth 发表于 19-2-2009 14:26

其实我的最后段已经对在国际机制对霍布斯的言论进行简单的评论了。不知楼主有没有注意到。
如果要深化。那就进行事实说明(国际制度的发展史)和理论说明(国际关系第3次大论战)。阐述其中权利在其国际机制的变化。
作者: 游公子    时间: 2009-2-20 19:35
本帖最后由 游公子 于 2009-2-20 19:44 编辑
2# 游公子


游兄如此做答,似有简单罗列理论流派而未切合题干的缺陷
Regenbogen 发表于 19-2-2009 18:25

那个只是我的部分回答,作题当然并不是那样简单。
但是我认为角度对了,也能切题。
不知R兄对题和何高见?不如说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21 01:33
16# Regenbogen
那可能是我们对系统论的理解不一样。我不是专业出身,很大程度我对
国际政治的理解得益于很多国外翻译作品的品读,可以说在所谓的理论
考试上我肯定不如你们的。正是因为学习了系统效应,在认知上我发生
了根本的变化。所以你觉得不像,在我看来确实根本的变化。我不知道
你对系统效应的理解如何,实际上我更看做是思维的拓展。扩大了我原来
思维的维度。而且我比较喜欢理论在实际案例的分析应用,这正是国内
著作感觉缺少的地方。就像你谈论的时候一样,每个人的认知都会受到经验,
自身经历的影响。大多数对于某些问题的争执更多的来源于名词定义的不同。
一般人是很难改变自身认知的,并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而我的思维可能更
跳跃些,在搞理论上的看来不扎实,但就像打架一样,关键的使用还是要看
效果和对时机的把握。但是我从来就不曾忽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21 01:55
16# Regenbogen


推荐熊猫兄看看《系统效应: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
罗伯特。杰维斯写的。秦亚青还翻议过他早期的作品
《国际关系中的知觉和错误知觉》,华尔兹也是系统论者
按你的定义他似乎也和系统伦不撘嘎啊。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21 02:03
江南兄最后一段关于“系统论”的观点其实与真正的系统论相差甚远,而更像一般意义上的行为体策论,因为系统论关注的是总体的均衡而非个体的行为,着眼于体系层次的原因变量而非构成体系的个体的活动
===========================================
本身就是将行为体之于系统内考虑。考虑行为体的行为对于系统的影响并受到的反馈作用。
还有比这更不是系统效应了吗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21 02:16
比如纳赛尔在阿拉伯世界的崛起和衰弱正是体现了这种分析过程。
他的成功使得他赖以成功的条件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他确被自己成功
的经验加强,继续延续原来的政策。结果埃及的强大和对啊拉伯国家的
控制影响力,让约旦,沙特,伊拉克产生了对其称霸阿拉伯的忧虑,
通过负反馈使得纳赛尔政策受挫。远一点说卑斯卖和德皇的争论和被
驱逐下台,不是正体现智者的忧虑吗。时际上德皇犯了和纳赛尔一样的
思维错误,人们总是会被成功的经验自我加强而看不到系统的整体效应。
我希望大家在提高教育我的时候用实例和分析来指出我逻辑中的不足。
这才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我相信大家对于外加史比我熟悉,必然
会有人对于历史案例分析有自己独到之处。而不是用什么理论的帽子
扣来扣去。
作者: Regenbogen    时间: 2009-2-21 09:26
21# 江南小愚


建议江南兄还是先把TIP看了再说吧,或者看最基础的伊斯顿, 你所说的“反馈”在我看来无论如何也不是系统论的“反馈”,似有颠倒本体之嫌
作者: Regenbogen    时间: 2009-2-21 09:27
23# 江南小愚


分析很精到,只不过似乎并非系统论的东西,但是无所谓了
作者: Regenbogen    时间: 2009-2-21 09:44
19# 游公子


愚以为此题入手的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1、“利剑”(即power,甚至说的更直白,brutal force)与“契约”(罗马法中有“契约必守”pacta sunt servant 的概念,“契约”在此既可引申为国际道义、国际法、又可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international regime/institution,其实,按照keohane对广义的国际制度的定义,凡能使不同行为体期望一致者,均可视作制度)孰重?这可以化约为neo-realism vs. neo-liberalism的争论,即权力和国际制度哪一个更重要?进一步展开,就是如何看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行为选择,是运用自身power“自助”还是彼此通过regime协调的“合作”
2、依然可以化约为新-新争论的另一焦点,即国际制度作为“契约”本身的作用发挥,是否需要“利剑”来保障?这涉及到国际制度本身是否具有自主性的问题。以霸权稳定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一方将国际制度视作霸权权力的附属品,而80年代keohane的after hegemony则指出了国际制度一旦建立,就具有超出个体行为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基本上,以在下浅见,从这两点延伸做答,似比简单罗列理论流派更切题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21 11:53
23# 江南小愚


系统效应的考虑问题必然是将分析的原因和所谓的结果联合起来看待。你说的本体首先就是
假定了现有输出后有相应。首先国际政治做为一个复杂系统是非线性的。即无法用多个原因
产生于系统的简单线性叠加来分析。大多数情况下原因往往会产生多个结果,他们之间并
不是无关的,即是一系列相关作用的结果。系统效应的考虑必然要看到这间的相关性,本身
就是要求不分原因和结果。因为带着自己的原因去分析一个事件的结果往往会带来失真,
因为强调“本体”必然会带来对系统效应作用的忽视,所以我的思维是将原因和结果以及
体系的互动做为分析模型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理论总是滞后而无法解释某些现像的
原因,因为用这样的理论去解释总会出现一些非故意的结果。但是很多学者往往会将此做为
特例来看待,因为这些这样的选择方式符合人的认知行为。对于政治家除非重大事件,像
地震,战争,灾难,经济危机,否则一些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选择
在认知的外围忽略一些和原有认知不符的行为也是心理学上人的正常反映。但是优秀的政治
家应该具备更敏锐的洞察力。

比如你说的“力量”,假如用你的思维常常会有误导性。倘若一名举重运动员更强壮,那么他就能举起更重的物体。在政治领域中,行为体的努力不但会改变自己的能力,而且也会通过能力影响他者
的能力或者意图。如果一个国家通过增加资源使其权力最大化。那么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原来的
盟友可能谋求中立化,或是通过谋求均势的结果来平衡该国的努力。有些时候运用权力还会
赋予其他国家以杠杆,并因此削弱行为体以后实现其目的的能力。
作者: earth    时间: 2009-2-21 12:43
愚以为此题入手的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1、“利剑”(即power,甚至说的更直白,brutal force)与“契约”(罗马法中有“契约必守”pacta sunt servant 的概念,“契约”在此既可引申为国际道义、国际法、又可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international regime/institution,其实,按照keohane对广义的国际制度的定义,凡能使不同行为体期望一致者,均可视作制度)孰重?这可以化约为neo-realism vs. neo-liberalism的争论,即权力和国际制度哪一个更重要?进一步展开,就是如何看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行为选择,是运用自身power“自助”还是彼此通过regime协调的“合作”
2、依然可以化约为新-新争论的另一焦点,即国际制度作为“契约”本身的作用发挥,是否需要“利剑”来保障?这涉及到国际制度本身是否具有自主性的问题。以霸权稳定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一方将国际制度视作霸权权力的附属品,而80年代keohane的after hegemony则指出了国际制度一旦建立,就具有超出个体行为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基本上,以在下浅见,从这两点延伸做答,似比简单罗列理论流派更切题

Regenbogen  的这个回答不错,很切题 。  谢谢!
作者: Regenbogen    时间: 2009-2-21 13:46
27# 江南小愚


我明白你的意思,也很认同其道理,只是我再三表明,jervis的“系统效应”不能跟系统相混淆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21 14:07
29# Regenbogen


谢谢熊猫哥
建议江南兄还是先把TIP看了再说吧,或者看最基础的伊斯顿, 你所说的“反馈”在我看来无论如何也不是系统论的“反馈”,似有颠倒本体之嫌
====================================
能给个链接吗,还有猫哥很博学啊,下次多推荐我看点好书
我需要多开拓思维的界限,说实话我还不知道tip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 Regenbogen    时间: 2009-2-21 15:56
30# 江南小愚


tip 就是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在下博学谈不上,无非是简单涉猎了一点

以下是一份最基础的国关理论的书目,当然,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国际政治不在于我们的想象和演绎,而在于阅历

国际关系参考书目
现实主义:
[英]E•H•卡尔:《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秦亚青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为寻求权利和和平斗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美]肯尼斯•沃尔兹:《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的分析》,倪世雄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美]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自由主义:
[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苏长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第三版),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朱迪斯•戈尔茨坦、罗伯特•基欧汉编:《观念与外交政策:信念、制度与政治变迁》,刘东国、于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大卫•鲍德温:《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肖欢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罗伯特•基欧汉主编:《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郭树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建构主义:
[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英国学派:
[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英]马丁•怀特:《权力政治》,宋爱群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IPE
[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杨宇光、杨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世界经济》,杨宇光、杨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研究方法
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实用研究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W.菲力普斯•夏夫利著:《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新知译,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

综合类:
[美]罗伯特•A•帕斯特:《世纪之旅:七大国百年外交风云》,胡利平、杨韵琴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张小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美]多尔蒂,普法尔茨格拉夫编:《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阎学通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美]阿诺德•沃尔弗斯:《纷争与协作—国际政治论文集》,于铁军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美]罗伯特•杰维斯:《国际政治中的知觉和错误知觉》,秦亚青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抉择:美国站在十字路口》,王振西等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等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美]亨利•基辛格:《美国需要外交政策吗?》,胡利平、凌建平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版。
作者: 江南小愚    时间: 2009-2-21 16:22
我更看重实际的技巧和核心思想,像华尔兹的书我就不会再看了
因为他那点货我已经基本学到了,当然我不一定有他那么知识丰富
这需要阅历和时间的积累。其实我更喜欢看过去那些外交官的一些
自传,和那种秘密备忘录的资料。当然是解密的。
作者: 游公子    时间: 2009-2-23 00:58
江南兄与R兄的对话颇有深意。
江南兄自己也说了学科的交叉造就了思维的跳跃,所以你的逻辑方面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好比R兄指出了你的最后段中“系统论”的观点其实与真正的系统论相差甚远,而更像一般意义上的行为体策论。
说难听点就是话题的跑题了(这本是我想说的。但为什么不说。逻辑不是国际关系的事。思维跳跃是好事。但逻辑需要的是严谨,而非跳跃。逻辑和思维是两码事,如果混在一起以后要吃亏的。)
R兄的功底可见一斑。其解题的角度也很恰当。其实我在想为什么“利剑”一定是权力,而不是利益。没有利益的保证的契约也是空文啊。(突然想到一个词,权利,中国人就是聪明)
作者: Regenbogen    时间: 2009-2-23 10:11
33# 游公子


游兄谬赞了,其实江南兄的有些帖子还是有道理的,虽然说实话他的第一帖最后一段我也参不透其深意。而且跨学科的视野是很必要的能力,对于江南兄的热情我还是很佩服的
游兄的“权利”似乎带有把权力与利益相熔合的意味,想来有趣,大概涉及到了中国人理解和转化西方概念的一些特点,在很多时候我们是把目标和手段合到一起来认识,于是中国人语境中的“权利”似乎完全不同于droit,在我们看来,利是与权不可分的,这就有点古典现实主义的味道了
呵呵,扯远了,见笑
作者: Regenbogen    时间: 2009-2-23 10:14
西方人理解的契约必然是以利益为基础的,没用双方的利益交换(虽说不必然平等),契约不可称之为契约;“利剑保障的契约”语境中的利剑还是单纯指权力,或者是指保障利益得以实现的手段
作者: earth    时间: 2009-2-25 19:10
各位仁兄,小弟要写一篇 日本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    的论文
    希望 强人 能介绍几本书 和相关文章   以及写作框架
              小弟非常感谢 , 谢谢!!!
作者: 纯净水    时间: 2009-4-6 15:16
果然很强啊
作者: 阿yan0612    时间: 2009-4-8 19:06
哈哈,唇枪舌战
作者: 闯关零十    时间: 2009-5-13 13:00
看不懂!!!!!!!!!!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