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教育产业化,丧钟为谁而鸣?
[打印本页]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6-11-5 23:23
标题:
教育产业化,丧钟为谁而鸣?
<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教育是涉及每一个家庭的大事,因此,教育所产生的不平等是一个社会最广泛的不平等。现在舆论正在热谈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根子上还是我们的教育部门从观念上把农民工子女视为二等公民,在政策上采取了不平等的措施。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从中西部农村到东部沿海城市,其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到外省外市打工低人一等,难享国民待遇,<span lang="EN-US">?</span>他们的子女要想在经常居住地上小学初中简直就是道道难关,一是没有学校可读,当地教育部门根本不考虑,要求你回户籍地读书;二是有些地方允许就读,但是借读费高得吓人,<span lang="EN-US">?</span>前不久,福建省发出《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招收借读生工作管理的通知》规定:对外地户口学生借读费标准(不含学生正常缴纳的杂费和代办费)为:小学每生每学年最高限额<span lang="EN-US">800</span>元,初中每生每学年最高限额<span lang="EN-US">1300</span>元。鉴于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及中小学生培养成本比较高,这<span lang="EN-US">3</span>个市所属的县城城关以上的中小学,借读费收费标准可在省定最高限额基他础上上浮<span lang="EN-US">20</span>%。福建的做法表明:他们采取了一种歧视性的教育政策,并同时借高收费推卸了义务教育的责任,由户籍的差异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损害的是国家的长远利益,许多农民工子女辍学了,城市中新的文盲大军正在形成。有人提出,农民工参与创造了中国东部的繁荣,而东部的政府部门又做了什么<span lang="EN-US">?</span>财政的钱难到不该用一些于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吗<span lang="EN-US">?<br />
</span></span>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6-11-5 23:23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高收费导致有些农村家庭知道交不起大学学费,许多家长采取读完初中就不让孩子读书了,以免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又没有钱上大学,所以我们的高考升学率是以很多孩子不读高中来支撑的,也就是说如果公办大学不收学费,那么考上公办大学的人很多应当是那些初中毕业后失去读高中机会的人。全国农民年人均收入不到<span lang="EN-US">3000</span>元,而一个大学生一年要交学费<span lang="EN-US">5000</span>元,农民从哪里去生钱来交学费和生活费<span lang="EN-US">?<br /><br /><p></p></span></span></p><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大学与大学之间的不公平也尖锐存在。出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初衷与豪情,从<span lang="EN-US">1999</span>年起,教育部分三年累计单独给北大、清华各拨<span lang="EN-US">18</span>亿。作为一个教育经费十分拮据的国家,基于某种<span lang="EN-US">“</span>拔苗助长<span lang="EN-US">”</span>的逻辑与大跃进思维,漠视中国的国情与中国教育的实际,出手如此阔绰地把钱投向个别名牌大学,人们难免要问:一流大学到底为谁而建?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北大、清华的优秀毕业生大量外流,并没有效力于花大价钱培育他的祖国,对此,有人戏称一流大学成为<span lang="EN-US">“</span>留美预备班<span lang="EN-US">”</span>。<br /><br /><span lang="EN-US"><p></p></span></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教育是一个要体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部门,教育是一种崇高的公益事业,对凡是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要提供教育,在任何一个社会,教育要起到的社会作用是非同小可的,教育要通过自身的培养教育功能,起到进行社会阶层结构的平衡,以及重新调整社会结构的巨大作用。专家认为,一个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他最期望的是,机会对他是开放的,并且不至由于不利的社会背景与经济背景而处于劣势。不要说在竞争中处于平等地位,就连向他开放机会的期望都被取消,这肯定是最大的不公平。一个人可能出生低微,家境贫寒,一无所有,但是只要他在社会上有享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只要他肯学,有一颗时刻进取,不甘停顿的心,他的未来就会充满成功的希望,他的成功榜样也会为更多暂时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指引方向,因为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阶层,一个民族的根本命运。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中国城市贫民和农民子弟而言,教育几乎是他们彻底摆脱贫困,通往社会高层、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通道。如果中国的教育界一旦把通向穷人的那扇大门关闭了,破坏了高考制度中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其后果直接危害到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制度,给社会民众对国家政策的信任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彻底动摇国家稳定的社会根基。<br /><span lang="EN-US"><p></p></span></span></p>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