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于丹不敢与读者互动凸显学术暴力嚣张 [打印本页]

作者: 游离者    时间: 2008-12-25 22:52
标题: 于丹不敢与读者互动凸显学术暴力嚣张
上次猛抽阎崇年先生耳刮子的那位青年,拘留、罚款据说都达到了这个违法级别的上限。我以为他享有这份“待遇”一点儿也不冤枉。这倒不是因为阎先生年事已高又是名人的缘故,而是出手打人者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今后只要见到某位学者的学术观点我不认同,都懒得与他辩论,瞅准机会给他几巴掌我的观点就算表达了。推而广之,见到比我富有的人,只要我风闻到他的致富手段有我不满意的地方,我也给他几巴掌;见到社会地位比我高的人,发现他有弱点,同样也可以给他几巴掌。这叫什么回事,如此若不严惩社会还乱套了呢?可惜,尽管“掌掴门”施暴一方得到应有惩处,但它还是带来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后遗症”。
    10月30日,于丹应邀来南京开讲座。但在她来宁之前,竟然有人在她要做报告的凤凰国际书城外墙上,贴了一张匿名小纸条,言语极尽挑衅意味。这让讲座主办方绷紧了神经。讲座现场原本只打算安排七八个保安维持秩序,但那天实际上来了二十七八个保安,而讲座中安排的和读者互动的环节也临时取消了。
    在我看来,这种目无法纪公然用暴力向名人挑衅的行为其实是“骂名人”的“升级版”,施暴者的真实目的是想借这种方式扩大自身的知名度。他们已不满足于骂名人,因为骂声的传播受制于外在因素太多。躲在家里骂,没人听见,骂了也白骂;公开骂,报刊、杂志、网络不一定会刊载。况且社会熟稔了有些骂人者的并不单纯的骂人动机,早已不拿这还当回事。想通过骂名人提升自己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出手打人,直接、刺激、痛快,新闻价值极高,一下子就能哄传开。幸好上次阎先生被打,媒体在第一时间的反应还是极为正确,没有对施暴者本人过于不恰当曝光,变相给他作推介。
    不管是阎崇年、于丹还是易中天,这些《百家讲坛》上的常客,平心而论,他们在学有所成的专家眼里,学术上或许是有瑕疵,但给普通大众普及知识,专业素养是足够了。要不,他们怎么能拿到教授头衔?挑剔的《百家讲坛》栏目又怎么会请他们上去?既然与他们所讲内容相关的学者都不挺身而出给他们纠偏指错,文史知识并不见得扎实又很浮躁的年轻人抓住某个本身就存在争议的问题大肆做文章,这到底是端正的学术心态还是取闹心态也就一目了然了。
    章太炎先生说,“学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当今学界,以此为参照,未必有几人能通过。这是学者群体的通病,不是某几个学者身上特有的现象。抛头露面的学者“露拙”要是该打,岂不是所有的学者都该打?施暴者自己所主张的观点就那么经得起检验?怕也是观点一说出口就被具有与他一样心理动机的人暴揍一通!(写于2008-11-3)
    系统分类: 杂谈  个人分类: 默认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作者: 数学之恋    时间: 2008-12-26 21:15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1# 游离者
作者: 游离者    时间: 2008-12-28 02:14
不管怎么样,在某一大范围内,都不能做出超过违反法律规定的极限行为,言外之意就是不能违法违规,否则就是有理也讲不清,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就必须另想办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斗争,这才是有本事,不然就是适得其反,让人贻笑大方的,是属卑鄙作为。
作者: 水中跳跳    时间: 2008-12-28 22:32
顶了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