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务院报告称经济呈现比较平稳和适度回调态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12-24 14:3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今天上午在此间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的报告。报告通报了《纲要》实施两年多来的情况,据显示,两年半时间内,我国宏观经济处于紧运行状态,呈现比较平稳和适度回调态势。

  报告通报显示《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是好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34:08 | 只看该作者
  七是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通过加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政府引导,健全市场调节机制,支持劳动者自主择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结构继续改善,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地区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差距明显缩小,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性教育经费快速增长,200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3.32%,比2005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面持续扩大,今年6月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亿人、2.5亿人、1.2亿人、1.3亿人和8450万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已形成改革方案并广泛征求了社会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六是改革开放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减少,规范完善了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经济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开始试行。邮政体制实现政企分开,电信行业重组和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正在推进。推行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全面实施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转型在试点基础上将向全国推开。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大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近一半的省份出台了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提高。“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过快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外资利用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方式更加多样化,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规模迅速增长。境外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领域不断拓展,与国内经济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33:50 | 只看该作者
五是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科技投入快速增长,前两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分别增长18.7%和23.5%。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近四分之一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56.9%,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有48.3%来自企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依托行业骨干企业新建了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了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确定的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知识创新工程稳步实施,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取得“嫦娥”探月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等重大科技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33:42 | 只看该作者
 四是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加大。通过建立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制定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标准,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严格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能耗降幅呈现逐年加大的良好势头,前两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1.79%和3.66%,今年上半年同比又下降2.88%。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重要进展。以火电行业为重点大力削减二氧化硫排放,以城镇及造纸行业污水处理为重点大力削减COD排放,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开始出现双下降。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展开,能力不断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33:30 | 只看该作者
三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2007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东部地区,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有所缩小。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联合重组进程加快,外向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就业状况改善,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效显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积极推进。中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地位得到强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也在积极有序推进。研究制定了一批促进重点地区发展的政策文件和区域规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33:22 | 只看该作者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产业规模和出口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振兴装备制造业成效显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进展加快,大型成套设备国际竞争力增强,2007年产业规模居世界第四位。能源工业结构有所优化,石油天然气工业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交通运输、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发展加快,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初步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33:14 | 只看该作者
 从重点领域任务完成情况看,《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发展任务稳步推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三农”工作得到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总产量达到10032亿斤,今年又有望创历史最好水平。粮食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2007年四大粮食作物品种综合优质率达到61.3%,比2005年提高9.7个百分点。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涉农税费,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大幅增加,“十一五”前三年预计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年均增长26%以上,总额已超过“十五”期间的总和。农村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大幅增长。培养新型农民取得较大进展。农村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33:01 | 只看该作者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2007年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7年,比2005年提高0.2年,实现规划目标的40%。截至今年6月底,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1亿人,实现规划目标的7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覆盖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两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4%,均高于年均增长5%的规划预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32:48 | 只看该作者
——可持续发展方面。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132129万人,年均增长5.2‰,控制在年均增长小于8‰的目标以内;全国耕地面积1.217亿公顷(18.26亿亩),年均减少0.1%,控制在年均减少不超过0.3%的目标之内。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进展相对滞后,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1.57%和0.99%,2007年两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出现双下降,分别比2006年下降4.7%和3.2%,两年完成规划目标的32%和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4:32:39 | 只看该作者
 ——资源利用效率方面。两年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完成目标的53%;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0.02,达到规划预期要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前实现目标;节能降耗目标进展滞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下降5.38%,完成规划目标的2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7 20:0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