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如何判断“安全困境” [打印本页]

作者: 知识还器    时间: 2006-9-15 13:42
标题: 如何判断“安全困境”
<p><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 border="0"><tr><td style="LINE-HEIGHT: 22px"><div id="title"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4px; COLOR: #000000" align="center">如何判断“安全困境”——以陈水扁上台后的两岸关系为例</div><div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000000" align="center">作者:楼春豪??时间:2005年06月05日<br /><br /></div><div id="content"><div align="center"><font size="4"><b>如何判断“安全困境”</b><b></b></font></div><div align="center"><font size="4"><b>——以陈水扁上台后的两岸关系为例</b><b></b></font></div><div align="center">? 楼春豪</div><div align="center">(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div><div><b></b></div><div><b>[</b><b>摘要</b><b>]</b>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冲突或战争生成原因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任何范式的理论都很重要。本文认为判断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是否处于“安全困境”有两个标准,即:行为体都旨在维持现状;安全的不相容是虚幻的而不是真实的。联系到陈水扁上台后的两岸实际,本文对许多学者认为两岸之间处于“安全困境”的观点持有异议,认为两岸关系是真实的安全冲突,而不仅仅是悲剧性的“困境”。</div><div></div><div><b>[</b><b>关键词</b><b>]</b>安全困境?? 两岸关系? 中美关系</div><div></div><div>“安全困境”是国关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被认为“在世界政治的所有困境中”“非常重要,直指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核心。”<a title="" href="http://www.diplomacy.com.cn/dragon80220319/Editor/ewebeditor.asp?id=ArticleContent#_edn1" name="_ednref1">[</a>1] (P. 57)自赫兹首次明确提出后,经历了很大发展,现在有多种称呼,如“结构安全困境”、“认知安全困境”、“帝国安全困境”、“人为安全困境”等等。<a title="" href="http://www.diplomacy.com.cn/dragon80220319/Editor/ewebeditor.asp?id=ArticleContent#_edn2" name="_ednref2">[</a>2] (P. 28)两岸关系牵涉到中美两大国,影响到亚太乃至全球的安全,近年来随着岛内政治生态“绿化”和大陆对台政策“强硬化”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div><div>本文第一部分是关于理论本身,先就理论的提出、原因、演变等作一概括总结,然后试着就国家之间是否处于“安全困境”的标准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二部分联系实际,针对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两岸关系是“安全困境”,笔者根据第一部分提出的判断标准,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div><div><b>一、“安全困境”理论</b><b></b></div><div><b>1</b><b>.“安全困境”的提出、原因及发展</b><b></b></div><div>“安全困境”是指“无政府体系下国家间的恐惧、不安全和缺乏信任引起的结果。国家为了追求自我保护这一合理目标进行武装。但是,武装行为会在其他国家中引发更多的恐惧和不安全。这些国家反过来也增加他们的军备。虽然一国只是出于防御目的武装自己,这一过程使得体系内所有国家更加不安全并导致军备竞赛。”<a title="" href="http://www.diplomacy.com.cn/dragon80220319/Editor/ewebeditor.asp?id=ArticleContent#_edn3" name="_ednref3">[</a>3] (P. 51)“安全困境”的思想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a title="" href="http://www.diplomacy.com.cn/dragon80220319/Editor/ewebeditor.asp?id=ArticleContent#_edn4" name="_ednref4">[</a>4](P. 19)后来巴特菲尔德在《历史与人类关系》中对安全困境进行了经典描述:“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你会对其他国家有现实的恐惧感,别国也会对你有着同样的恐惧,也许你对别国根本无伤害之意,做的只是一些平常的事情,但你无法使别国真的了解你的意图。你无法了解别国为什么会如此的神经质。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以为对方是敌意的,无理性的,都不肯做出可以使大家都获得安全的保证。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就是这种状态的产物。”<a title="" href="http://www.diplomacy.com.cn/dragon80220319/Editor/ewebeditor.asp?id=ArticleContent#_edn5" name="_ednref5">[</a>5](P. 31)并认为这是“现代国际冲突中的悲剧因素”。美国政治学家赫兹首次提出了“安全困境”这一概念,他写道:“在已知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存在某种层次上的无政府体系。只要存在这种无政府体系,在个人、团体或他们的领导之间就会发生所谓的‘安全困境’。国家努力使自己免于进攻而获得安全,并被迫去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以逃避其它国家的权力。这反过来使其他国家更不安全,并使他们做好最坏的准备。因为任何一方都无法在这样一个竞争单元存在的世界里感到充分安全,权力竞争开始了,安全与权力积聚的恶性循环也开始了。”<a title="" href="http://www.diplomacy.com.cn/dragon80220319/Editor/ewebeditor.asp?id=ArticleContent#_edn6" name="_ednref6">[</a>6](P. 247)随着研究的深入,在这一领域里还出现了罗伯特·杰维斯、杰克·斯奈德、阿兰·柯林斯、肯·布斯等许多学者,并取得了一些新发展,如斯奈德提出了“国家引导型安全困境”。</div><div>关于“安全困境”的产生原因学术界有多种解释,<a title="" href="http://www.diplomacy.com.cn/dragon80220319/Editor/ewebeditor.asp?id=ArticleContent#_edn7" name="_ednref7">[</a>5](P. 32)一般来说可分为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解说。如沃尔兹指出:“在无政府状态下,一方聊以自慰的源泉就成为另一方为之忧虑的根源。因此,一个国家即使是为了防御的目的而积聚战争工具,也会被其他国家视为需要做出反应的威胁所在。而这种反映又使前者确信,它是有理由为自己的安全担忧的”。<a title="" href="http://www.diplomacy.com.cn/dragon80220319/Editor/ewebeditor.asp?id=ArticleContent#_edn8" name="_ednref8">[</a>7](P. 5)建构主义则认为,“安全困境就是这样一种共有知识或曰结构:当主体间期望使行为体具有高度的相互猜疑,使它们总是对对方的动机和意图作出最坏的估计,那么,一旦一方增加军备,另一方势必感到威胁,结果就是安全困境”, “安全困境就是霍布斯文化中自我加强的典型例子”。<a title="" href="http://www.diplomacy.com.cn/dragon80220319/Editor/ewebeditor.asp?id=ArticleContent#_edn9" name="_ednref9">[</a>8](P. 24,30)</div></div></td></tr></table></p>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