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梅特涅的均势外交策略 [打印本页]

作者: cx_1314    时间: 2008-12-1 17:49
标题: 梅特涅的均势外交策略
“均势”一词在词典里意为“力量平衡的形势”,
但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术语, 则最早由英
国红衣主教沃尔西提出, 并明文写入1713 年的《乌
得勒支和约》中, 表示要建立“一个欧洲真正的、永
久的势力均衡体系”, “维持均衡以确保和平”。后
来, 人们对“均势”的理解逐渐形成三个层次: ( 1) 国
际秩序的一种基本形态( 美国的汉斯·摩根索提出) ;
( 2) 外交政策及国际战略的一条长期指导原则; ( 3)
一项基本的国际机制。[1](P76)笔者认为, 梅特涅追求的
“均势”应该属于上述第一个层次, 是在国家间利益
关系和力量关系相互作用下, 国际社会各种势力互
相牵制、彼此抵消所形成的特殊稳定形态, 所以他
的“均势外交策略”则是一种在对外关系中采取限
制强国实力和寻求国际稳定与力量均衡的外交手
段。这种外交策略不是梅特涅独创, 只不过在他的
运用中表现得极其灵活而已。18 世纪以来, 英国就
一直奉行均势外交, 但它的真正目的是借“均势”之
幌, 来压倒对手FaGuo以称霸欧洲。梅特涅的“力量均
势”与英国的“主宰均势”有所不同, 其均势外交目
的是实现多极均势、多强相互牵制、共管欧洲事务,
其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国际事务变幻无常的性质
需要灵活性来作为安全阀”[2](P550) , 所以已经变得相
对落后的奥地利, 只有充分利用欧洲强国间的矛盾
( 如: FaGuo与俄国、英国与FaGuo等) , 或联盟、或分化、
或协调来达到强国间形成一种势均力敌、互相制
约、互相抗衡的平衡状态。梅特涅就是凭借其敏锐
的智慧, 灵活地与欧洲诸强国周旋, 左右逢源, 掌握
着均势天平的砝码, 最终达到恢复奥地利的国际地
位和构建“欧洲五强”力量均势之目标的。
首先, 梅特涅要使奥地利摆脱被FaGuo奴役之危
机, 只有在外交上不断结交“同盟”。1810 年, 梅特涅
任外交大臣的第一件杰作就是以“联姻代替战争”,
仅花六周的时间就促成拿破仑与奥地利公主玛丽·
路易丝(Marie Louise)的婚事, 实现与FaGuo结盟。尽管
这桩婚姻没能阻止拿破仑向奥地利的进一步进攻,
但至少法奥的“姻亲”关系使拿破仑迫于舆论压力
没有取消弗兰茨一世( Frants I) 的奥地利皇位, 使奥
地利民族国家保存下来, 也使拿破仑转移了下一步
进攻的主要方向———俄国。奥地利因此获得短期喘
息机会, 保存了军事力量。但是, 梅特涅在FaGuo六个
月的观察和研究发现, 拿破仑的雄心在于征服全世
界, 无意停止对奥作战, 所以梅特涅认为“我们可以
改变或者遏止他的那种雄心, 但是谁也消灭不了
它”, “没有俄国的援助, 我们不要梦想能摆脱那个
套在整个欧洲身上的枷锁”。[3](P305)于是, 他铤而走险,
施用“诡道”, 暗中谋求“新“同盟———俄国。他为向
俄国示好, 故意泄漏奥地利同拿破仑在维也纳秘密
谈判的情况给俄国大使施塔凯尔别格, 然后向他保
证: 一旦法俄战争爆发, 奥军只在右翼佯战, 而且不
增加兵力。梅特涅此举目的是借俄国力量来削弱拿
破仑的势力, 减轻FaGuo对奥地利的压力, 尽量不使
奥地利拖进战争的泥淖, 以求得在夹缝中生存和壮
大。梅特涅后来形象地回忆说自己是在为支撑“一
个摇摇欲坠的架子”而“走钢丝”。
其次, 梅特涅考虑奥地利的生存与强大的同
时, 又不能不考虑欧洲强国力量的消长。因为强国
过于强大就意味着均势失衡, 所以梅特涅只有“分
化”强国同盟, 使强国力量相互抗衡来达到壮大自
己、构建均势之目的。1807 年7 月, FaGuo打败俄国,
与俄国签定《提尔西特和约》和《法俄攻守同盟条
约》, 既消除了来自东方俄国对它的压力, 又使英国
陷于孤立, 成为欧洲大陆最强一极, 严重威胁着奥
地利的安全。但是, 俄国在执行拿破仑的大陆封锁
政策后, 俄国的木材和粮食等农产品输往英国的贸
易中断, 俄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在1807- 1808 年
间, 其对外贸易额自1 亿卢布降至8300 万卢布, 一
年之内减少了1700 万卢布”。[4](P611)俄国朝野怨声载
道, 并颁布新税率, 公开与英国进行贸易, 打击FaGuo
商品进口。在波兰问题上, 法俄两国矛盾也日益尖
锐起来并发展到无法用外交手段解决的地步。于
是, 两国都在积极准备以战争来解决彼此间的瓜
葛。梅特涅锐利的眼光早已察觉出法俄关系恶化,
而且俄国强大也严重威胁着奥地利的安全, 所以他
特别希望看到法军葬身于火海之中, 俄国也躺在手
术台上。于是, 他巧妙地利用矛盾为己所用, 在未完
成许多结婚礼仪的条件下, 匆匆促成拿破仑与奥地
利公主玛丽·路易丝的婚事, 使拿破仑挽回了向俄
国公主安娜·保罗英娜求婚遭亚历山大一口回绝的
尴尬局面, 有力地回击了来自彼得堡对他的打击。
梅特涅此招间接分化了法俄的“大陆封锁体系”, 给
FaGuo与俄国之间不断升级的矛盾火上浇油。终于,
1812 年6 月24 日, 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拿破仑不
懂“知止不殆”的道理, 亲自率领65 万( 另一说是42
万) 大军远征俄国, 长驱直入, 于9 月14 日占领被
俄国军队撤退时焚烧一空的莫斯科城。但是, 由于
缺乏粮草的供应、严寒的袭击以及俄军的反扑, 拿
破仑这柄利剑到了强弩之末, 大败而归。拿破仑第
一帝国从此由攻势变为守势, 直至灭亡。法俄战争
使法俄双方经济、军事严重受挫, 但却给奥地利以
恢复国力之机。
最后, 梅特涅要使奥地利国际地位恢复, 就得
使奥地利免受战争之苦; 要在欧洲重新构建“五强
均势”, 就得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协调”主动权。
1813 年5 月, “反法同盟”军受挫, 向奥地利求援。梅
特涅认为奥地利再也经受不起战争的创伤, 而且战
争的胜数还未卜, 所以提出折中调和的建议, 表示
愿意为双方休战调停, 以此来把握天平的砝码。
1813 年10 月莱比锡战役中拿破仑战败, 欧洲秩序
暂时稳定下来。但是, 如何才能保持长久的稳定呢?
梅特涅知道没有哪个国家比奥地利更需要欧洲均
势, 所以他苦心设计出所谓的“梅特涅体系”, 四方
游说, 力图使欧洲各国力量形成均势, 并维持那种
均势秩序长期稳定。终于, 1814 年10 月1 日, 在梅
特涅的多方协调下, 构建欧洲均势秩序的欧洲国际
会议在维也纳召开。梅特涅作为会议东道主代表和
会议主席在会议上提出了构建欧洲均势的主题:
“商讨能把革命前的形势恢复到什么程度”。[5] (P641)英
国外交大臣卡斯尔累首先响应, 但是由于与会国目
的不一产生许多矛盾, 会议几近解散。为提高奥地
利的声望并使会议维系下去, 梅特涅只有不惜重
金, 特地为各国贵宾安排丰富多彩的舞会、宴会等
消遣活动, 借此缓和各国间的矛盾。因此“会议不是
在行进, 而是在跳舞”。[6](P102)幸亏拿破仑上演一出“百
日政变”, 才使各国忙于组建第七次“反法同盟”而
相互妥协, 并于1815 年6 月9 日签署《维也纳会议
最后议定书》。议定书的签定使奥地利收复了失地,
提高了国际地位, 完成了在欧洲“恢复旧秩序”这项
预定工作。基辛格评价说, 欧洲之所以能从FaGuo大
革命和拿破仑扩张所造成的“动乱”中获得“稳定”,
主要由于两个伟大人物的工作结果, 他们就是以谈
判促成国际和解的英国大臣卡斯尔累和使这种和
解正统化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他们的努力, 促成
了欧洲一种稳定的国际体系, 并为和平得以维系一
个世纪之久创造了条件, 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基
辛格充分肯定了梅特涅在这次会议中的贡献。
作者: WYQNK    时间: 2008-12-7 18:47
嗯不错
作者: lilinbisu    时间: 2008-12-16 16:49
恩,有点看着费劲
作者: mev33    时间: 2008-12-20 11:56
真牛
作者: 九日夕    时间: 2008-12-23 11:12
每一个历史留名的人物 必然有其伟大特殊之处
虽然 我们今天看梅特捏的 均势体系 欧洲协调 仅仅维系了十几年
但是 不以成败论英雄~~
梅相 也是很不容易的啊
O(∩_∩)O哈哈~
作者: 游离者    时间: 2008-12-23 22:19
历史观点的看法对待。
作者: guojiejj    时间: 2008-12-26 13:59
顶顶顶
作者: lorcy    时间: 2009-4-13 15:51
顶!!
作者: thunder88    时间: 2009-4-13 21:30
每一个历史留名的人物 必然有其伟大特殊之处
虽然 我们今天看梅特捏的 均势体系 欧洲协调 仅仅维系了十几年
但是 不以成败论英雄~~
梅相 也是很不容易的啊
O(∩_∩)O哈哈~
九日夕 发表于 2008-12-23 11:12


你需要好好看书。
作者: kellymelon    时间: 2009-4-13 22:47
谢谢呢~。
作者: jingxupeng    时间: 2009-5-9 14:40
有意思
作者: jingxupeng    时间: 2009-5-9 20:02
梅    牛
作者: 网络白狐    时间: 2009-5-23 17:00

作者: someday    时间: 2009-5-24 14:54
有用。。。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