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胡Jintao提出四项改革举措 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打印本页]
作者:
飞雪寒冰
时间:
2008-11-17 10:15
标题:
胡Jintao提出四项改革举措 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胡Jintao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峰会在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召开。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举行,主要议题包括: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
当地时间8时许,胡Jintao同出席会议的其他成员领导人陆续抵达国家建筑博物馆,美国总统布什在此迎接。会议开始前,与会领导人集体合影。9时20分,会议开始,布什主持会议,各国领导人围绕议题发言。
胡Jintao在会上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胡Jintao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值此关键时刻,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的原因,也有金融监管缺失的原因。对此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就难以吸取教训、避免今后发生同样的危机。为了有效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应该增强信心、加强协调、密切合作。
作者:
飞雪寒冰
时间:
2008-11-17 10:15
胡Jintao强调,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主要发达经济体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定自身和国际金融市场,维护投资者利益。同时,各国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扩大经济金融信息交流,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为稳定各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创造必要条件。
胡Jintao指出,保持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各国应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必要的财政、货币手段,积极促进经济增长,避免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应该共同采取措施稳定国际能源、粮食市场,遏制投机行为,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国际社会尤其应该防止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积极进展。
胡Jintao强调,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总结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全面性,就是要总体设计,既要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货币体系、金融组织,又要完善国际金融规则和程序,既要反映金融监管的普遍规律和原则,又要考虑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和特征。均衡性,就是要统筹兼顾,平衡体现各方利益,形成各方更广泛有效参与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尤其要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渐进性,就是要循序渐进,在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最终达到改革目标。实效性,就是要讲求效果,所有改革举措应该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作者:
飞雪寒冰
时间:
2008-11-17 10:15
胡Jintao表示,根据以上考虑,我们主张重点实施以下改革举措。一是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二是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三是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四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胡Jintao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关系日益紧密。这场金融危机不仅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也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国际社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尤其要关注和尽量减少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要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切实保持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切实保持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
胡Jintao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中国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下大气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胡Jintao强调,中国愿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我们愿积极参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
胡Jintao最后说,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是关系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福祉的大事。让我们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共度时艰,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
飞雪寒冰
时间:
2008-11-17 10:15
布什在开场白中表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就如何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确保此类危机今后不再发生开展讨论令人高兴。在当前存在贸易保护主义风险的情况下,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原则。我们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场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其他领导人在发言中也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和主张。
会议发表了宣言。宣言指出,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决心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领导人一致认为,市场原则,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将催生活力、变革、创业精神,这些是确保经济发展、就业、减贫的基本因素。通过建立持续的伙伴关系,坚持合作和多边主义,我们将克服面临的挑战,恢复世界经济稳定和繁荣。
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以及相关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峰会。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参加会议。
作者:
cx_1314
时间:
2008-11-17 11:09
标题:
张敬伟:G20金融峰会能带来什么愿景
周末,华盛顿,金融峰会上演。举世期冀,该会既能达成书面共识,又能有所行动,给陷入深寒的全球经济带来一些暖意。
美国是这轮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次贷危机祸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对召开这样的金融峰会并不热切。欧洲则反之,迫切希望峰会重构甚至颠覆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争夺未来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权。也正因如此,美国总统布什在峰会前夕放出悲观口风,不要冀望这场峰会解决实际问题。当选总统奥巴马则以尊重现任总统的名义婉拒与会,更使峰会意兴阑珊。
值得一提的是,借峰会传递重建新体系的欧盟也发生了变化。只有FaGuo还在坚持,以矫正美国的错误。早先呼吁重建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甚至要推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英国,则反过来强调要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如此杂音,使欧盟替代美国主导权的金融野心难以实现。
不仅欧盟内部出现裂痕,在资本主义强国体系内也难以达成共识。就在上月北京的亚欧峰会上,FaGuo总统萨科齐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提出以欧元取代美元的提议时,日本就表达出维护美元地位的决心。事实上,二战后的金融体系,虽说美国主导,其实欧日也是体系主角。如果说美国要对这场金融危机担负主要责任,欧日也难辞其咎。所以,资本主义体系内的争执,说到底还是利己的主导权之争,对破解当前的金融危机而言并无助益。
可以观察到的亮点是,向来独占全球金融体系发言权的“七国集团”(俄罗斯除外),和常常披挂意识形态外衣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终于意识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存在。危急时刻,拉来中、印、巴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这似乎是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表达权,但同时隐含着希望这些国家也能为战后西方金融体系的错误埋单。
尽管如此,昨天,中国国家主席胡Jintao还是欣然与会,表达出和相关国家共克时艰的大国责任。就在峰会前夕,中国刚刚出台刺激内需的十大举措,投资总额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并且提升了3700余种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可以说,和世界主要国家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中国,在以实际行动强力驱动投资、贸易和内需的“三驾马车”,在美国经济喑哑熄火的时候,发挥着全球经济引擎的作用。
在东道主心挂两肠,欧、日、俄争吵不休的情况下,中国会成为金融峰会中的主角之一。一者,中日两国拥有美国政府大量国债,并不希望颠覆战后金融体制,这也符合英、加、澳等国利益。故而,正如奥巴马和胡Jintao主席通电话时所述,美国希望在金融峰会上和中国合作。二者,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却有大刀阔斧予以修正的必要性,中国在此问题上和FaGuo有相当共识。修正既有的全球金融体系,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中国参与,具有消弭各方杂音的作用。对中国而言,这或许是体现大国责任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所以,金融峰会,未必会给全球经济带来立竿见影的灵药,也难以完全化解各方分歧。但是,发达国家不再自说自话,发展中国家勇于担起相应的重任,大家协商妥协,理性博弈,还是让世人看到了人类互助的希望。
作者:
cx_1314
时间:
2008-11-17 11:11
标题:
亚洲三大国在G20峰会上策略不同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市场与世界经济峰会将在华盛顿举行。这是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各地之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首次举行峰会,试图寻求全球集体行动应对金融危机。
参会国虽然有20个,大体可以分为三大块,即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其中日本的地位比较特别,与美欧都有共同之处,也都有不同之处;中国显然是新兴市场国家中的佼佼者,中国的立场与举措,用一句套话,就是举世瞩目。印度是备受瞩目的新兴市场国家,而印度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也备受考验。
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与美国有共同利益,在打破美国在当前国际货币格局中的垄断地位方面,则与欧洲有共同利益。
日本力图利用这次会议强化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以弥补无法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缺憾。据报道,日本计划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借出1060亿美元贷款,援助受创新兴市场国家;西方观察家认为,日本希望借此带领国际救市行动,拓展外交影响力。路透社引述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称,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将在G20峰会中提出出钱让新兴市场国家解困。《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麻生打算从日本98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中拨出约10%,让IMF借给受创新兴市场国家。但日本官方没有证实有关报道。IMF目前可动用的资金只有约2000亿美元,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曾公开呼吁中国及中东产油国增加对IMF的注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愿与包括IMF在内的世界金融组织加强合作,继续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但没有明确承诺向IMF增资。
中国与日本策略的不同,正好反映了两国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国以4万亿元刺激经济,日本就无法有如此大动作,因为1亿人口的日本发展已经饱和。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日本进入10年停滞时期,为了刺激经济和内需,日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结果收效不大,反而造成了许多重复建设与无用的项目,例如重复建设机场、港口,其实是浪费。如果以日本目前已经达到的现代化为标准,中国的内需就太大了,在基建方面,无论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的建设,还是城市乡镇的住宅建设(廉租住房),特别是8亿农村人口的市场,即使普遍达到小康水平,还需要大量的投入,而8亿农村人口收入提高之后的购买力,也是举世无双的。一位在香港的日本朋友很艳羡地表示:“这样大的市场和生产能力,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才有。”
香港的外国公司关注的是,如何也能从中国的4万亿元大饼中分到一点,他们认为,随着各项工程的开工,中国的进口肯定还要增加。实际上,日本经济复苏很大程度是靠“中国景气”,即来自中国的订货带动了日本的钢铁、机械制造、电子、汽车和海运等行业,而这一势头还将持续。这也是麻生上台之后延续福田对华政策的重要原因。
中国维持自己的发展速度,就能稳定亚洲和世界的经济,如林毅夫所指出的,中国能够帮助世界提前结束金融危机。
印度既无法像日本那样巨资注入IMF,也无法像中国这样大举投资扩大内需。印度联邦和各邦政府财政赤字超过GDP的7%,成为世界上赤字最多的国家之一,而联邦赤字预计已超出2.5%的目标水平,因此,印度没有增加政府支出的空间,虽然印度的内需空间和中国一样极大。雄心勃勃、号称要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的印度,不至于被金融海啸淹没,但要度过危机、恢复发展势头,还要看印度是否能够举国一致而共同努力的决心大小及其行动结果了。(作者系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
作者:
白鹤
时间:
2008-11-17 11:23
可以 借这个机会实现 中美共霸世界!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