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美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特别关注的一种现象,但学术界仍未能对它予以确切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反美主义是一种情绪或思想,如美国学者保罗·霍兰德( Paul Hollander)认为反美主义是一种对美国国内外政策与主流价值观念甚至美国民众表示敌意或否定的反理性主义;而有的学者则把反美主义看成是一种行为,如韩国学者金承焕( Kim J inwung)认为反美主义指任何对美国、美国政府与美国国内外政策以及美国主流价值观念、美国民众表示敌意的行为。[1] 事实上,从当代反美主义的发展状况看,反美主义既是一种思想潮流,也是一种具体行为,二者融为一体,使反美主义逐渐成为制约美国霸权的重要国际因素。
第二,反美主义具有普遍的民众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民主、自由、和平、和谐等人类文明的主要价值观念不断深入民心,全球普通民众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抵触心理更加明显,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反美运动不断壮大。反美思潮已不分种族与政治背景,不再专属某个国家和地区或某些特别团体,政府决策者、知识分子、企业管理阶层与普通劳动者中都有人积极投身于反美运动,由此可以说反美主义已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民众基础。[6] 而在“9·11事件”后,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反美主义持续高涨,就连美国传统盟国的民众对美国外交政策也越来越反感。2003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欧洲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在希腊、芬兰、西班牙与瑞典四国的民众心目中,美已成为国际和平的最大威胁;即使在美忠实盟友———英国,也有55%的人认为美构成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而在俄罗斯、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更有高达71%以上的民众对美军事威胁深感担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