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些学者大都提出了类似的联合国改革方案,其共同点是将联合国改造成一个能够代表全球多种不同力量的民主治理机构。例如在约翰•盖尔藤(Johan Galtung)的设想中,联合国将实行“三院制”,分别代表全球四种不同的力量,即主权国家、跨国集团、市民社会和人民,因为这四者同属“世界公民” 。[9] 类似的观点和方案在许多作品中都有详细阐述,例如詹姆斯•罗西瑙(James N. Rosenau)的《动荡世界中的联合国》( The ) United * Nationsin a Turbulent World,1992)、理查德•福尔克(Richard Falk)的《并非梦想中的议会》(Not a Parliament of Dreams, 2002 )、约瑟夫•A . 凯米莱里(Joseph A. Camilleri)的《使全球治理民主化》(Democratizing Global Governance,2002)及汉斯•科勒尔(HansK?chler)的《联合国与国际民主》(The United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Democracy,1997)等。
在涉及主权国家的联合国政策时,大多数研究又回到了现实主义。人们普遍承认,不同的国际权力地位、不同的国家利益是影响成员国联合国政策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成员国对联合国改革态度的主要原因。由查德威克•F. 阿尔杰(Chadwick F. Alger)等主编的《联合国系统:成员国政策》[12] 一书,选择了阿尔及利亚、加拿大、FaGuo、荷兰、日本、尼日利亚、英国和美国等不同地区的8 个国家,对它们进行了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该书试图探讨影响成员国联合国决策的因素以及成员国联合国政策的特点,其最后结论印证了现实主义的联合国观,即:成员国对联合国的态度和政策是国际权力地位决定的,旨在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它们预测未来的联合国改革将是非常有限的,无法超越目前的主权国家中心体系。在分析成员国联合国政策时,人们也提到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问题。例如,格卢姆(A.J.R. Groom)在分析美国和欧洲国家不同的联合国政策时,强调了双方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不同。他认为,欧洲人尤其强调不同层次、不同社会的团结与协调,因为欧洲人相信这样做具有更多的美德。而美国则强调自我利益,坚持美国例外论,美国只是将联合国作为追求美国利益的工具。[13] 但人们无法否认这种政治文化上的差异主要是国家在地理、资源、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荷兰人对国际法的传统偏爱,欧洲人和加拿大人对多边主义的倾向,这是他们国家的物质利益和国际地位决定的。美国人坚信,因为这些国家缺乏抗衡美国的实力,所以才希望通过加强联合国和国际法来制约美国。
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其联合国政策研究也具有独特之处。在美国的联合国研究中,关于美国与联合国关系方面的研究占突出地位。不少著名学者都为这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例如林肯•P. 布鲁姆菲尔德(Lincoln P. Bloomfield)的《联合国与美国外交政策:对国家利益的一种新看法》(The United Nations and U.S. ForeignPolicy: A New Look at the National Interets,1960)、约翰•鲁杰的《美国与联合国:通向一个新的现实主义》(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Nations: Toward a New Realism,1985)等,充分体现了美国联合国研究与其外交政策密切联系的特点。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以加拿大为例,作为一个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个中等强国,加拿大一直很注重“联合国外交”。其目的是加强多边合作,抑制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扩大加拿大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加拿大学者、联合国协会以及加拿大政府都积极支持关于联合国的研究。扩大加拿大在联合国等重大国际组织中的影响现已成为一个成功的加拿大政府的标志。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加拿大政府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建议和方案,例如1987 年关于联合国财政改革方面的加拿大“蓝皮书”以及经社理事会改革方案。最近一个有影响的“加拿大方案”是加拿大主办的“干预和国家主权国际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ntervention and StateSovereignty)”提出的“保护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报告。[15]作为加强联合国人道主义干预和维持和平行动的建议,该方案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支持,其基本原则在联合国秘书长关于“大自由”的报告中也得到体现。加拿大在联合国研究方面的贡献扩大了它的国际影响,也使人们开始谈论加拿大在“重塑联合国”方面的作用。[16]
在这一类研究中,部分是关于联合国主要机构职能和相互关系的研究。在早期的联合国研究中,这一类比较突出,如西尼•D. 贝利(Sydney D. Bailey)从20 世纪60 年代起,对联合国各主要机构进行了分别的研究,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包括《联合国大会:对程序和实践的研究》(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 A Study of Procedure andPractice,1960)、《联合国秘书处》(The Secretariat of the United Nations,1962)、《联合国安理会的程序》(The Procedure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1988)等。这些都成为后来有关联合国机构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再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在《法律和现实中的国际公务员》[18] 一文中,阐述了他对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官员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他认为,联合国秘书长应该保持不屈服特殊国家或集团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或中立性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回避政治冲突,可以不采取行动。联合国秘书长可以依据《联合国宪章》赋予他的特殊义务,在有争议的国际政治局势中执行他的任务,同时不屈从某一特殊国家或某一特殊意识形态。 哈马舍尔德关于联合国秘书长作用的定位成为后来人们研究和解释秘书长作用的经典引证。
在这一期间,联合国机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大学、研究所等推出了众多关于联合国改革的研究项目,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例如:福特基金会资助的“联合国前途独立工作小组”发表了大量相关的研究报告, 斯坦利基金会资助了关于“新时期联合国作用和改革问题”的系列国际研讨会,以瑞士为基地的“南方中心”就联合国在发展领域的作用和改革提出了多项代表“南方观点”的方案和建议,建立在维也纳的“国际进步组织”则侧重研究联合国与国际民主化方面的问题与改革。1991~1994 年间,在哈马舍尔德基金、福特基金会等机构支持下,厄斯肯•B.查尔德(Erskine B. Childers)和布赖恩•厄克特(Brian Urquhart)以单独或合作的形式,就联合国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报告,如《重组联合国秘书处:一项有关改革的建议大纲》( Re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iat: ASuggested Outline for Needed Reforms,1991)、《一个需要领导的世界:明天的联合国》(AWorld in Need of Leadership: Tomorrow’s United Nations, 1991)、《走向一个更有效的联合国:两项研究》(Towards a More Effective United Nations: Two Studies,1992)等。他们二人关于联合国改革的观点与建议在联合国秘书长的许多报告中都有体现。
[2] Inis L. Claude, Jr., Swords into Plowshares: The Problems and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th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1;Inis L. Claude, Jr., The Changing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7.
[3] 本文将“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支持者都划入“世界联邦主义”。
[4] Grenville Clark and Louis B. Sohn, World Peace Through World Law: Two Alternative Pla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5] David Mitrany, A Working Peace System, Chicago: Quadrangle Books, 1966, pp.149 - 166.
[6] Stanley Hoffmann,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Limits and Possibilitie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10, No.3, 1956, pp.357 - 372.
[7] John G. Ruggie, “On the Problem of ‘The Global Problematique’: What Role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lternative, No. 5, 1980, pp. 517- 550.
[8] Ernst B. Hass, “Why We Still Need the United Nations: Collective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 1945 - 1984,” Policy Paper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o. 26,1986.
[9] Johan Galtung, “Global Governance for and by Global Democracy,” in The Commission for Global Governance, Issues in Global Governance, Kluwer, London, 1995, pp. 195- 215.
[10] Martha Finnemore, “Constructing Norms of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Peter J. Katzenstein,ed., 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 i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11] K.Annan,“Renewing the United Nations: A Programme for Reform,” U.N./51/950,July 14, 1997.
[12] Chadwick F. Alger, Gene M. Lyons, and John E. Trent, eds.,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The Polices of Member States, Tokyo: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1995.
[13] A.J.R. Gro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Nations: Some Revolting European Though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evelopment, No.2, June 2003, pp.120 - 138.
[14] 美国政府和国会关于美国与联合国的报告可参见: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Sub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earing : U.S.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ted Nations and UN Reforming,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9 以及其他不同年份总统向国会递交的报告和国会听证会报告。
[16] Nancy Gordon and Bernard Wood, “Canada and Reshaping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47, Summer 1992, pp.479-503.
[17] Chadwick F. Alger, Gene M. Lyons, and John E. Trent, eds.,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The Polices of Member States, p.476.
[18] Dag Hammarskjold,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Servant in Law and in Fact,” in David A. Kay, ed., The United Nation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66, p.142.
[19]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ur Global Neighbourhood: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0]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Conceptual Framework Project on UN Reform: A Procedural Agenda for the Discussion of United Nations Reform,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1995.
[21] Paul Kennedy and Bruce Russett,“Reforming the United Nations,”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October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