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见王逸舟为1999年第5期《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撰写的“卷首语”。
[2]Willian H. Riker,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4.曼库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说到刊物,这里我倒想从作者的立场说一下学界存在的“一稿多投”的不良现象。毫无疑问,“一稿多投”现象主要与个别作者的自身修养有关,某种程度上还与我们社会存在的急功近利的现象有关,但是这种现象的屡禁不止,与一些杂志社工作的疏忽也是不无关系的。例如,现在许多杂志对录用的稿件,在规定期限之内或之外,都不发稿件处理通知,这种做法客观上也是助长“一稿多投、多发”现象的一个因素。编辑部因为人力、财力的原因,面对每天堆积如山的稿件,很难一一处理,但是对那些可能录用的稿件,我想编辑部及时通知作者,不至于非常困难吧。
[4]斯坦利·霍夫曼:《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林伟成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5]这里,我把国际制度(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通俗而又简单地定义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玩的游戏规则”。这个概念与一些学者的定义可能不同,我选择这个定义的理由,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我的博士论文:《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复旦大学1999年)第36~47页。
[6]Stephan D. Krasner, Structural Conflict: The Third World Against Global Liberali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7]肯尼斯·汤普森写过三本与国际关系思想史有关的著作,这三本著作是《国际思想大师》(Masters of International Thought)、《国际思想之父:政治理论的遗产》(Fathers of International Thought: The Legacy of Political Theory)和《国际关系中的思想学派》(Schools of Though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这三本书均由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