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科院否认发明三聚氰胺 已上报调查结果
[打印本页]
作者:
sysop
时间:
2008-10-31 08:51
标题:
中科院否认发明三聚氰胺 已上报调查结果
中科院否认发明三聚氰胺 已上报调查结果2008-10-31 07:24 来源:北京晚报
网上爆帖称三聚氰胺是中科院一教授发明推广
中科院否认“发明”三聚氰胺
本报讯(记者蔡文清 通讯员牛晓莉)网上日前爆出“猛帖”——《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是中科院发明并推广的》、《添加三聚氰胺是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怀疑“中科院研究生院一位教授研制的‘DH蛋白精饲料添加剂’就是三聚氰胺”。
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中科院今天对此事予以否认。
今天上午,中科院新闻发言人蒋协助告诉记者:“事件发生后我们迅速组成责任组,经过认真调查,证明中科院与‘三聚氰胺作为蛋白精饲料添加剂’无任何关系,之后我们已将调查结果写成报告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网上“猛帖”列出了一个名为“DH合成高蛋白饲料添加剂”的介绍,其中提道,“利用有机氮及催化剂合成的高蛋白精料,作为畜禽高蛋白饲料添加剂补充料,具有含氮量高,成本低,来源广等优点。本技术项目的原料为有机化工原料及农用化肥原料……”“技术转让方”还详细介绍了这个技术的成本:“厂房面积按日产1吨计算为80平方米;设备投资10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本项目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土法也可上马……技术合作转让费1万元,函授费5000元……”技术转让方的联系单位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应用技术研究所,联系人高银相。发布时间为1999年7月30日。
这个9年前的技术转让启事所说的“DH合成高蛋白饲料添加剂”是否就是“三聚氰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今天上午表示,中科院研究生院在“三鹿事件”发生之初,就已经注意到网络媒体披露涉及的相关内容“网络小广告”,9月18日已经将“网络小广告”及相关情况上报上级部门,并组织了专家进行分析评估。专家们认为该转让信息中所称技术,无法达到生产“三聚氰胺”所需的高温等条件,因此可以初步排除该“网络小广告”的技术涉嫌用于制造“三聚氰胺饲料”。
据介绍,该院确曾有“应用技术研究所”,但已经在2001年撤销。高银相曾任该所领导,不过其本身为行政后勤人员,并非技术人员。中科院研究生院称,此事虽然发生在9年前,“应用技术研究所”也早已撤销,高银相也多年未再涉足该类事宜,但“网络小广告”确实容易被误解与“蛋白精”关联,因此,他们将本着对社会、对科学技术认真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关注各方面的情况。
作者:
sysop
时间:
2008-10-31 08:52
2008-10-31 07:24 来源:北京晚报
聚焦问题鸡蛋
大连输港鸡蛋日前检出三聚氰胺超标
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公告,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的鸡蛋名为“佳之选新鲜啡蛋(特大装)(6只)”,生产商是大连韩伟养鸡有限公司,食用期限到本月25日,批号为“089060908003HC”。该中心表示,问题鸡蛋三聚氰胺含量为4.7ppm,一个10公斤重(约3岁)的幼童,每天食用约12只将超标。
产自中国最大蛋企—韩伟集团
被传曾在日韩检出
日前在香港地区被查出含有超标三聚氰胺的鸡蛋来自中国最大的现代化蛋鸡饲养企业——韩伟集团。一位业内人士更声称,韩伟集团鸡蛋在香港地区出事前,已在日本和韩国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被禁入这两个国家。详细
视频:大连韩伟公司董事长就问题鸡蛋公开道歉
杭州检出“慈云祥”牌鸡蛋三聚氰胺含量超标
抽样检测显示,山西省长治市绿色生物发展中心生产的“慈云祥”牌土鸡蛋被检测出残留三聚氰胺,每公斤含量达3.5mg。
作者:
sysop
时间:
2008-10-31 08:52
各方反应
农业部:饲料不强制检测三聚氰胺 将修订标准
农业部相关部门介绍,检测标准和含量标准有区别,检测标准是指在三聚氰胺在一定含量以上可用检测手段检测出来。含量标准则直接跟产品是否合格相关,只有在含量标准允许范围内的产品才是经认定的合格产品。目前,我国仅有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检测标准,但没有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的含量标准。
香港本周起将重点抽查内地鸡蛋
内地入口的鸡蛋日前被验出含有“三聚氰胺”后,香港港食物安全中心决定扩大”三聚氰胺”检测范围,由本星期起重点抽查鸡蛋。特区政府已与国家质检总局接触,希望对方多在源头方面协助减低食品风险。同时,官员呼吁业界小心食物或原料的来源,认真了解食材的出处和入口地方。
大连紧急调查三聚氰胺来源
大连市食药监局、大连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目前正在调查鸡蛋中三聚氰胺的来源问题。记者了解到,韩伟集团生产鸡饲料的大型饲料厂,会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不合格的原料使用,如肉骨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同时也会检测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污染,但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三聚氰胺的检测。
作者:
sysop
时间:
2008-10-31 08:53
分析解读
专家称饲料是源头 吃鸡内脏须注意
据业内人士透露,无良生产者可能会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形成“合格”产品。由于价格低,鸡蛋厂商也愿意购买这种饲料。专家表示,食用过问题饲料的鸡,体内也有存在三聚氰胺的可能,尤其是鸡内脏,特别容易积累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三聚氰胺频频出现 拷问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香港特区食物**部门近日在内部进口的一种鸡蛋中,检验出三聚氰胺。“既然在鸡蛋中验到有,当然鸡肉会验,另外会看看猪肉或养鱼,各方面肉类,我们都会验。”从奶粉到饼干,再到鸡蛋,三聚氰胺频频出现,政府、企业、公众究竟应该如何面对?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明确责任,有效监管,正在热议之中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又能否带来期待中的转变?
作者:
darkiss
时间:
2008-10-31 15:31
发明?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