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不能忽视国际经济环境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彼得·卡赞斯坦( Peter Katzenstein)在《国际关系和国内结构: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9]中认为,国际关系的内部化和国内结构的外部化在对外经济政策决策过程中有同等重要性。而最突出的研究成果当数彼得·古勒维奇( Peter Gourevitch) 。他提出的“颠倒的第二种意向”,突破了传统国际政治领域视国家为单一行为体的研究模式,指出了国际力量影响国内政策选择的中介环节,从而奠定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思路由外而内转型的基础。
有关行为体的理论,到目前为止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模式和框架,而是散见在不同学者的不同研究著作中。如安德鲁·考太尔(Andrew P. Cortell)和詹姆斯·戴维斯( JamesW. Davis J r. ) 利用行为体对国际制度的信仰、利益和国内政治结构来分析美国如何DIZHI日本半导体产业进入国内[17]。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的半导体产业逐渐侵蚀美国国内市场。尽管与GATT所倡导的自由贸易精神相违背, 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协会( SIA)还是成功地发起了301法案调查,最终于1986年签署了美日半导体贸易协议,达成了SIA预期的经济目标。考太尔和戴维斯认为,国内行为体有可能反对国际规则,其中的关键是既定的国内政治结构和法律程序。而杰弗里·弗里登( Jeffrey Friden)研究[18]发现,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完全取决于美国国内两股政治力量的博弈:一股是以国务院和美联储为代表的国际主义势力及其背后的华尔街大金融集团和出口产业;另一股是以商务部和国会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势力及其背后遭到国际竞争威胁的制造业。前者要求扩大国际参与,承担国际责任;后者要求国内利益有限,坚持孤立主义。弗里登认为,国内利益集团的冲突和合作,恰恰能解释民族国家与国际经济的对抗与合作。
[5] 参见Charles P. Kindleberger: Power and Money: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0。
[6] 参见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7] 罗伯特·吉尔平(1989) ,第394页。
[8] 罗伯特·吉尔平(1989) ,第395页。
[9] Peter Katzenstein,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omestic Structures: Foreign Economic Policies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tat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0, 1976, pp: 1-45.
[10] 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国际化和国内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3页。
[11] 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2003) ,第255页。
[12] Peter Gourevitch, “The Second Image Reversed: The International Sources of Domestic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2, No. 4, Autumn 1978, P. 881-912.
[13] Peter Gourevitch, (1978) , P. 881-912.
[14] Ronald Rogowski: Commerce and Coalitions: How Trade Effects Domestic PoliticalA lignments, Princeton: Princeton Press, 1989.
[15] Robert D. Putnam, “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 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2, No. 3, Summer 1988, pp: 427-460.
[16] James Rosenau,“ Toward the Study of Nationa2International Linkage”, in James Rosenau, ed. , Linkage Politic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9, P45.
[17] Andrew P. Cortell, JamesW. Davis J r. ,“How Do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Matter? The Domestic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Norm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40, No. 4,Dec. , 1996, pp: 451-478.
[18] Jeffrey Friden,“SectoralConflict and U. 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191421940”,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2,No. 1, 1988, pp: 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