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甫定,原来的盟国苏联和美英等立即开始发生***和冲突,一位FaGuo思想家雷蒙·阿隆比许多人都更早地意识到这一***和冲突,他甚至比丘吉尔更早使用了“铁幕”一词。随着两大阵营对抗格局的形成,世界进入了一个“冷战”时代。那么,冷战将是新的世界大战的前兆或准备呢,还是它的替代?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发生?阿隆考察的结果认为冷战更倾向于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替代而不是其前兆:由于新技术和核武器的出现,为避免同归于尽,反而将阻止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①这一方面是生存原则起了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人类杀戮技术的飞跃反而遏制了人类的进一步行动。善恶无意中做了一次同盟。“和平不可能,战争不大可能”( Paix impossible, guerre improbable),这一名言就是阿隆对冷战时代战和状况的一个基本判断。①这里所说的和平与战争当然都是从全球的角度来说的,亦即世界性的和平不可能,但世界大战也不大可能。
韦伯提出的政治家的“责任伦理”(ethic of responsibility)表达了政治伦理的一些基本意思, ① 但是,这里更重要的对照应当不再是“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ethic of conviction)的对照,而是和“道德虚无主义”的对照。因此,韦伯的“责任伦理”还有必要更深入和明确,所谓“深入”,就是意识到政治家之所以要履行一种“责任伦理”,其深处应当有一种“顾及”原则在起作用,而这种“顾及”原则又来自一种对其他人、其他生命的一种同情和恻隐之心,虽然这种隐于深处的同情心常常并不能、也不宜径情直遂地表现,但是否保有这样一点恻隐之心对政治家却至关重要。所谓“明确”,就是应当更直接地强调某些基本的界限、基本的规范,绝不轻易越界,如果在某些极端情形下不得不有所逾越,也一定是被更高的义务凌驾了,而不是出于对本群体利益的算计和考虑。政治家的考虑仅仅强调“明智”是不够的,其中还应该有道德存在的空间。否则,我们就很难说服自己和他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还要顾及他人和他国?为什么我们还要优先考虑某些基本规范如“不杀戮无辜者”的限制,而不是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