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本文仅从政治自由主义的角度论述自由主义特别是新自由制度主义流派的世界秩序观,鉴于自由主义是
一个松散的体系,本文对自由主义世界秩序观的认识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
② [美]罗伯特·基欧汉、门洪华编:《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北京:北京大学出
③ 李强:《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231 页。
④ [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440~441
页;约翰·罗尔斯著,万俊人译:《政治自由主义》,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年版,第36~44 页。
⑤ 即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理性主义理论基底、科学主义研究原则、无政府逻辑假定、合作与制
度主义研究议题等方面的一致性导致两种理论流派产生通约并趋同。参见如下文献:秦亚青:《国际政治的
社会建构——温特及其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载《美欧季刊》,2001 年第15 卷第2 期,第231~264 页;
Ole Waever,“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Inter-paradigm Debate,”in Steve Smith,et al,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Positivism and Beyo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pp.149-185。
⑥ David Long, “The Harvard School of Liberal International Theory: A Case for Closure,” Millenniu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24,1995, pp.489-505.
⑦ 门洪华:《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载《太平洋学报》,2004 年第2 期,第1~10 页。
⑧ Robert Keohane,“Governance in a Partially Globalized World,”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March
2001, pp.1-13.
⑨ Robert Keohane,“Hobbes’s Dilemma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Sovereignty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In Hans-Henrik Holm and Georg Sorensen, eds., Whose World Order? Uneven Globalization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Boulder: Westview Press,1995, pp.16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