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说说“圈内”的B事(粉丝必读)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08-10-29 10:33
标题:
说说“圈内”的B事(粉丝必读)
说说“圈内”的B事(粉丝必读)
说说“圈内”的B事(粉丝必读)
中国经典杂文系列:
说说“圈内”的B事
---看中国影视圈
中国影视圈是世界上最畸形、最肮脏、最糜烂之怪胎产物,毫无魅力可言。圈内人常常欺骗、蒙蔽、忽悠圈外人。圈外人不明真相时常崇拜、羡慕圈内人。圈内人总是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本来是一肚子苦水,然而却能颠倒黑白、云山雾罩、拼命往自己的脸上贴金,让圈外人分不清真假虚实,于是产生了许多轻薄虚浮的“粉丝”。
圈内女演员大多会争先恐后,到处送“肉体红包”;男演员则迫不及待的四处狂热“拜干爹、认干娘”,否则便会统统“没戏”!
中国影视业就是在这种虚伪与畸形中,风雨飘摇。
中国导演浪费惊人!
中国编剧浪费惊人!
中国艺术浪费惊人!
中国人才浪费惊人!
中国资源浪费惊人!
在这些惊人的浪费之中,慢慢的颠覆了人们许多优良的价值观念。
有用的变成了没用,没用的变成了有用;有价值的变成了没价值,没价值的变成了有价值;真正的艺术变得一文不值,一文不值的“破烂货”变成了价值连成的艺术。
京剧世家裘继戎说:同事们是将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不敢承认京剧即将覆灭的现实。裘家六代登台演出的京剧,是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艺术形式。但它正在快速的失去年轻的中国观众,年轻人更喜欢现代的艺术活动。京剧的坚定支持者大多是外国人和上年纪的中国人。
梅兰芳大剧院院长吴江:京剧出现在农耕时代。现在是信息时代了,它可能过时了。
这些有头有脸的人都在胡说八道、语无伦次、欲盖弥彰、舍本逐末……。要想创造奇迹;要想推崇真正的中国的国粹艺术,首先要改造自己。千年瓦片亦有翻身日!切莫冷嘲破裤与烂衣!况且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怎能视一时之低潮而丢弃呢?
众所周知,中国东北地方戏《二人转》兴盛了好多年,后来死了,也死了好多年,现在竟然觉悟了,又活过来了!而且活得激情澎湃热闹非凡。《二人转》不单单在东北黑土地上热火朝天而且还有一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随后又红遍整个中国大地,后来又一鼓作气红到美国。
何故?道理非常简单:
其一:赵本山首先在电视剧《刘老根》中安插了几段《二人转》插曲、唱段,于是《二人转》又广泛流传、死灰复燃。其实赵本山只是起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
其二:《二人转》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艺术。来自民间,生长在民间。恰恰是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二人转》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因而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虽然被港台流行曲、西方流行乐蒙蔽一时,使《二人转》暂时出现一时之低潮,但最后还是闪亮登场、光芒四射、霞光万道、精彩绝伦。
其三:《二人转》经过千锤百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二人转》色、香、味俱全。无论是荤的、素的、文的、雅的、真的、假的、黑的、白的、美的、丑的……皆表现的辉煌灿烂。
其四:《二人转》具有的讽刺、幽默、诙谐、戏噱、嘲笑……之特点,是其永恒的生命力。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比中国东北地方戏《二人转》更加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文化底蕴。然而中国影视圈内的“名导、大腕”皆致力于虚幻的名利,没人肯为中国真正的艺术付出一点真诚和努力。赵本山是唯一的真正的艺术家。而其他的艺人皆为私利而奔波。
比如:《落叶归根》(赵本山主演)张扬导演。疑被抄袭湖北作家陈应松的中篇小说《松鸦为什么鸣叫》(2002年获鲁迅文学奖)随后便掀起了诉讼导演张扬的序幕。
剧作家魏明伦针对电影《黄金甲》剽窃话剧《雷雨》的情节斥责导演张艺谋“丧失道德”。他认为《黄金甲》的情节与《雷雨》如出一辙,可是整部电影里面,从开始到结尾,感谢的都是投资商,是有钱的老板,对于原作者却只字不提。
再说说演员大宛们:
在剧组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剧务人员吃得比猪还差;干的比驴还多;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晚;穿得比乞丐还烂;装的比孙子还孙子;回家照照镜子比谁都更象王八犊子。普通的女演员为了演几秒钟的戏,在场工的乱指挥下,让脱内衣就脱内衣,让脱内裤就脱内库,决不含糊,时常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葛优在农村喂过猪;
刘德华在饭店洗过碗;
梁朝伟在餐厅端过盘子;
郭富城在便利店当过收银员;
成龙原来是李小龙的替身……
中国内地,越大牌演员越贪心、越黑心。两手捞钱: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当完影星当歌星,当完歌星再当影星,循环往复,疯狂捞钱。并且,从来不把剧组的同仁放在眼里。港台大牌演员在杀青时都会请剧组同仁大吃一顿。内地大牌演员,没门。
侃侃中国编剧稿酬:
低档5000--8000元/集;中挡2万--3万元/集;高档6万--8万/集。
中国导演薪金:2万--3万元/集;摄像:1万元/集,少的按月2万元;场工1000元/月。
眼下,每个剧本的编剧并非一位,即使演员表上署名仅一位,很多NB的大编剧都是惜墨如金,极善于大搞批发生意,充分利用自己的名气,高价揽下一部或几部“剧”的剧本创作权,然后组织几个枪手(善于写但无任何名气的业余写手)每人分几集,数十天就可完成初稿,再归拢到名编处,修改整理。名编接活一般是4万元/集(现在要5--6万元/集)承包给写手几千至一万元不等。
美国编剧的收入占总投资额的7%--15%。美国编剧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工人。例如《海底总动员》,有人专门写台词;有人专门写场景,最后由制片方把这些内容拼凑起来。这是一种不算太好的生产模式,编剧缺少主动性,地位也变得无足轻重。但每个人的收入绝对有保障。
中国普通编剧都是个人直接与制片公司联系,还有许多编剧拿着剧本四处奔波,找投资公司。中国不出名的编剧被坑蒙拐骗的事,此起彼伏,从没停止过;中国影视圈毫无信誉保障、毫无诚信、很多普通编剧付出很多却拿不到钱,或只拿到一部分。
瞧瞧牛的导演:
中国导演薪金:2万--3万元/集;摄像:1万元/集,少的按月2万元;场工1000元/月。
一部电视剧谁说了算主要看谁的牌子大,镇得住谁。资历不够的制片人在驾驭导演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大敦煌》在制作时,负责该剧的大牌导演将其各路亲戚安排到剧组中,制片人实质上成了导演的傀儡,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制作费用超支,如此情形让投资方中信国安也无可奈何。
“够资历”的也有难办的时候,即使张纪中这样的大牌制片人,在拍《天龙八部》时与导演周晓文的不合,也让他十分头疼。而新手也不见得毫无作为,华谊旗下天骄公司总经理周冰冰在制作她的第一部剧《远东第一监狱》时,就将不符合要求的导演果断“拿下”了。 在与导演的博弈中,制片人还得面对一些突发难题。“如果导演突然甩手不干了,制片人临时还得顶上,这是多次教训后的经验之谈。”这也迫使一些制片人去学习导演、编剧等各种技能,已备“不时之需”。“我们的制片人其实很不专业,也难以专业,除了要懂得融资管理、发行外,剧组里的烦杂事务都得过问,更过分的是有时还得写剧本、作导演。”
在向“制片人中心制”的演进过程中,张纪中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他的成功树立了制片人在项目运作中的核心地位。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张纪中案例目前还只是个“孤本”,真正要确立“制片人中心制”需要一个完备的商业运营环境。张纪中对此颇有感触。
再看看群众演员:
群众演员的出场费少的可怜,并且是按天算的,每天20--30元不等,中午剧组提供4--5元的快餐。群众演员为了演一分钟的戏,往往要跟着剧组到处转场,等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剧组成员从来不尊重群众演员,经常对群众演员大声喝斥、谩骂。用到群众演员的时候,群众演员是个“人”,不用群众演员的时候,群众演员连狗都不如。大牌演员的出场费高的“惊人”。大牌演员为了演一分钟的戏,往往要让剧组几十个成员以及上百个群众演员,等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群众演员要想和大牌演员握手、合影、签字、留念……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大多是剧组及场工们拼命疯狂的层层阻拦群众演员与大牌演员“私通”。不允许群众演员与大牌演员有任何交流的机会,甚至群众演员与大牌演员打个招呼,都会遭到剧组及场工们的臭骂。
这种劣性之精华,萧涵夫至今莫名其妙。
原创//中国文化剑客//萧涵夫 2008年3月于长春“香格里拉”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