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巩汉林借钱不还,急死范伟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8-10-28 16:51
标题: 巩汉林借钱不还,急死范伟
巩汉林借钱不还,急死范伟
“借钱”真的是一门学问,它既能成全朋友之间的友谊,它也能够毁掉朋友多年的交情。“借钱”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处理不好,“借钱还钱”这一天经地义的环节一脱节,就容易伤害双方的关系。为此葬送朋友感情的故事屡见不鲜,当然围绕“借钱还钱”发生的故事有时更让人捧腹不已。



   这不免让人想起前几年赵本山、范伟、高秀敏合作的小品《面子》,当时看的时候只觉得是一部作品,里边许多逗人的一幕幕场景设计只是编剧抖出来的包袱而已,但往往一部成功作品都是有着典型的创作原型,甚至演员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作品的创作绝不是凭空编造。而发生在巩汉林与范伟发生过一次“借钱”的故事就与小品《面子里的》情节惊人的相似。



   那是早年前,巩汉林和范伟一起出差,因为巩汉林对老婆金珠想得特别周到,总是喜欢给她往家里买东西,他看到一条特漂亮的裙子非常适合老婆,但又苦于当时手中没带钱,便向身边的好友范伟借了300块钱,范伟是个很热情的人,爽口答应了。可是当时巩汉林把漂亮的裙子送给老婆后,夫妻俩完全沉浸在漂亮裙子的美好享受上,就这样,一股兴奋劲让巩汉林把借范伟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范伟有点急了,他太好面子了,曾两次买东西登门造访巩汉林的家。但巩汉林夫妇完全没有意识到借钱的事,有的只是纳闷,为什么不过年不过节范伟居然两次来访,而且还都买东西。范伟就完全是按着小品中赵本山塑造的角色形象跟巩汉林导了一出活生生的“索还欠债”的生活戏剧,其中的诙谐程度与小品不相上下。



   范伟没办法,但又不能直接讲出来,只好暗暗提示巩汉林,说:“你给金珠买的裙子穿上了吗?漂亮吧!”但巩汉林只是常规的客套回答,完全没有领会范伟的深层意思,于是范伟又说这裙子300块钱挺值的,他本想用“300块钱”来刺激巩汉林的记忆神经,可是都无济于事,巩汉林就跟“装傻”似的,范伟也是太痛苦了,不说吧,心疼那300块钱,说了吧,万一伤了面子那多不值得呀!心里非常矛盾,但最后还是鼓足勇气,非常小心的说:“你看是这么回事,我只是说可能啊!你这件裙子好像是借我钱买的吧!可能你还没有还我钱,也或许是我忘了你已经还了。我只是问问。呵呵!”这时巩汉林再不明白那真有问题了,此时巩汉林连连道歉,说忘了还了,两人十分尴尬。






终于要到手了,乐死我了!




   不过二人的关系很荣幸没被这300块钱给毁了。所以“借钱”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或许本来觉得会不好意思做的事、不好意思讲的话,做出来、说出来会让大家都很方便,这也是一个习惯问题,应当成为一种风尚。面子和活受罪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现在看来:范伟的小品之所以那么出彩,在小品中也经常被赵本山饰演的人物忽悠来忽悠去让人捧腹不已,范伟那逼真的表演与生活中的这些点滴素材是分不开的。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08-10-28 16:51
真的假的,300?3万也不至于吧
作者: 岸上的猪    时间: 2008-10-28 16:51
忽悠吧?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8-10-28 16:51
小品题材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08-10-28 16:51
继续忽悠把 哈哈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08-10-28 16:51
下一个小品题材?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08-10-28 16:51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08-10-28 16:51
我也是最怕催债
记得上学的时候
同桌借走了我的饭票说是过两天就还
结果呢过两个两天也没还
这时家里还没给我寄钱
我又不好意思向他要
就这样自己吃了一个星期的馒头,愣没吃上菜
那个时候我做梦都在想着说什么台词好向他要饭票

死要面子活受罪阿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