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李谷一曾被认为是“黄色歌女”(图)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08-10-27 13:02
标题:
李谷一曾被认为是“黄色歌女”(图)
李谷一曾被认为是“黄色歌女”(图)
李谷一被指为“黄色歌女”说明了什么?
1980年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歌曲》杂志主办的“听众最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揭晓。这次评选活动共收到了25万封群众来信,入选的都是当时传唱一时的抒情歌曲,俗称“15首”。最后,公布的15首“听众最喜爱的广播歌曲”依次是:《祝酒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再见吧,妈妈》、《泉水叮咚》、《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大海一样的深情》、《青春啊青春》、《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太阳岛上》、《绒花》、《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和《永远和你在一起》。全是抒情歌曲,其中李谷一演唱的就占了四首。
同年2月,《乡恋》入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当时的惯例是,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半,傍晚6点到6点半,播放一首歌曲,边播边教,整整一周。在那个电视尚不普及的年代,《每周一歌》影响特别大,《乡恋》因此一下子流行开来。作曲张丕基还记得,当时很多人排队买东西时都在哼唱这首歌。
“15首”堪称中国大陆最早的“流行歌曲排行榜”。与今天的流行歌曲相比,这些歌非常正统,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在当时,这个评选仍然引发了一些争议,被视为集中反映了不健康思潮,是不符合时代的“靡靡之音”。
其实每首歌单独拿出来都没有问题。但它们集中在一起就代表了一种思潮:就是所谓的靡靡之音,抒情轻柔取代了昂扬奋进的、口号式的歌曲。比如《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关于这首电影插曲就讨论了半天:一直以来都是党给我力量,爱人怎么能给人以力量?这样的十五首歌放到一起,代表了人们一种对个人化的生活、对音乐与爱情的深深渴望。
1980年批判李谷一的《乡恋》达到白热化。这年4月,中国音协在北京召开了一个音乐创作会,叫“西山会议”。会上,当时受到群众欢迎的多首歌曲都遭遇了点名批判,其中李谷一的演唱风格是重点。 有一负责人点名批判《乡恋》,称毛病就出在李谷一的“气声”唱法上。这种喉头放松,发出气流摩擦的轻声被视为“港台明星的唱法”,是靡靡之音,不正经,离经叛道,不符合社会主义艺术规律。报纸杂志上接连出现批判文章,李谷一被指为黄色歌女。始料未及的打击,让李谷一的精神陷入极度的委屈和困苦。但《乡恋》还是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1983年应观众强烈要求《乡恋》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李谷一才算获得正名。
李谷一被指为“黄色歌女”的历史说明,中国的流行歌曲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一路都是坎坎坷坷的。80年代“流行歌曲”曾一直是个禁忌词汇,是低俗、不健康、港台味、黄色、无艺术性的代名词。1984年央视首度举办“通俗歌曲大赛”,“通俗”于是替代“流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来表示大众喜爱的歌曲。摇滚乐也受到压制,直到90年代初摇滚乐还不能进剧场,不能上电视和电台。“15首”评选开了中国流行歌曲的先河。李谷一的演唱风格和技巧,对我国民族声乐和通俗音乐和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开创了一代歌风。从那以后,流行歌曲的口子逐步打开,直到今天已经是非常自由——时代就是这样一点点进步的。
CEO、资深传媒人贺茂峰指出,如今,无论男女老少,想唱就唱、唱得响亮,这样大好的娱乐氛围正反映了和谐小康社会建设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可喜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李谷一无疑是众多老百姓喜欢的著名歌唱家,尤其深受中老年朋友的追崇。如今尽管年过花甲,她依然活跃在艺术舞台,不时在电视荧屏上亮相,属于宝刀不老的大姐大人物,真是令人佩服!
附件: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