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2008年诺奖得主克鲁格曼评美国救市:挥金如土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8-10-14 14:30
标题: 2008年诺奖得主克鲁格曼评美国救市:挥金如土
一些怀疑者指亨利·保尔森的7000亿美元拯救美国金融体系的方案为“挥金如土”。另一些人则称这项待审法案为对动用“金融武力”的授权,堪比对布什政府声名狼藉的入侵伊拉克计划开绿灯的动用军力的授权。

这些嘲讽不无道理。众所周知,采取一些重要措施是必要的。但是保尔森先生所做的是为他自己及其继任者揽得史无前例的权力——把纳税人的钱投入到一个就我看来乏善可陈的方案中去。
有人说,我们无疑要相信保尔森先生,因为他是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聪明人。但是这只是一半的真理:他的确是个聪明人,但是,瞧瞧过去一年半的经历——在此期间保尔森先生再三宣示金融危局“在可控范围内”,然后呢,我们得到的是一连串失败的窘境——难道这些可以表明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只是见步行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他人没什么两样。
所以还是让我们自己从头到尾理清头绪吧。我对此次金融危机有一个“四阶段”的观点。
1.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了拖欠房贷案和丧失抵押品回赎权清理案(foreclosure)的狂潮。这反过来又导致了最终价值来源于房贷偿还的抵押支持债券(不动产放款抵押证券,MBS)的价格跳水。

2.这些金融失败业已使得很多金融机构陷入资本严重短缺的境地——和负债相比,资产少得可怜。鉴于在泡沫年代大家都有巨额负债,如今这个问题显得异常严峻。
3.因为金融机构持有的和债务关联的资产甚少,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提供经济所需的足够的信贷。
4.金融机构尝试出售资产偿付债务,包括出售抵押支持债券。这又压低了他们持有的资产价格,使他们的财务状况更趋恶化。这种恶性循环就是一些人们所说的“去杠杆化悖论(paradox of deleveraging)”。
保尔森方案要求联邦政府购入以抵押支持债券为主的价值7000亿美元的巨额坏账。那么这又如何消除危机呢?
那么,这个方案也许——只是也许——会打破反杠杆化操作的恶性循环,也就是我的概述的第四阶段。即便是这点也并不明晰:那许多国库不打算购买的资产的价格仍然承受压力。此外,即使恶性循环被遏制,资本金不足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跛脚的。
更确切地说,金融机构将受困于资本金不足,除非联邦政府以极高的溢价购买那些资产——以纳税人的损失带给金融机构及其股东和管理层一笔横财。(我没有说我对此方案不悦吧:-))
看来危机的过程需要介入的部位不在第四阶段,而在第二阶段:金融体系需要更多的资本金。如果政府计划向金融机构提供资本金,那么它应该得到提供资本金所应该得到的:一部分的所有权,惟此,一旦救市方案奏效,其成果才不至于全部被那些引发糟糕局面的罪魁祸首攫取。
这正是在储贷危机(the savings and loan crisis)时发生的:联邦接管了坏银行(bad banks)的所有权,而不仅仅是它们的不良资产。发生在房利美和房地美(Fannie and Freddie)身上的事也一样。(顺便提一下,那次营救做得恰如其分。联邦接管后,抵押利率迅速回调。)
但是保尔森先生坚持他想要一个“干净”的方案。“干净”在这个语境中意味着纳税人无条件地为紧急救市埋单——他们为救市付出的那部分没有任何补偿。难道说这是一件好事?何况保尔森先生要求近乎专制的权力,加之以其免于受“任何法庭或任何监管机构”的复审——这一切构成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方案。
我能感受到国会面临着要求其在未来几天内批准鲍尔森方案的巨大压力——也许会有一些小的修补使之稍微不那么坏。大体上就是说,在花了一年半时间告诉每一个人事情“在可控范围内”之后,布什当局宣称天要塌了,为了拯救世界就必须“立刻马上赶紧”完全按照方案说的做。
但是我力劝国会暂停一会儿,做个深呼吸,尝试严肃地修订方案的架构,使之切中肯綮。不要碌碌无为成为橡皮图章——如果这个方案以其当前的状态付诸实施,我们都将在不远的将来收获沮丧。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