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美生产过剩及其被掩盖的原因与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lingq2080    时间: 2008-10-14 14:20
标题: 中美生产过剩及其被掩盖的原因与对策
目前,一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正在蔓延,全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救市上,而忽视了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这是舍本逐末。救市尽管可以缓解当前的金融危机,然而却会延误根本问题的解决、加深实体经济危机,最终造成全球经济的长期衰退;救市是保留泡沫,掩盖供求矛盾,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是长期以来分配不公造成的生产过剩(消费不足)。这一问题迟迟没有被发现的原因在于,正在快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出口的方式掩盖了生产过剩(消费不足),而发达国家通过金融泡沫掩盖了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中国和美国是典型代表。中国表面上与美国相反(中国是债权国、美国是债务国),但实质上却相同,都存在生产过剩、消费不足(背后是分配不公)。美国主要是泡沫掩盖了危机,中国主要是出口掩盖了危机。因此,根本措施是解决分配不公造成的生产过剩(消费不足)问题,应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增加工资来解决。 一、中美被掩盖生产过剩的共同原因 中美被掩盖生产过剩的共同原因是分配不公问题,即快速经济增长而工资收入却增长缓慢,企业利润和高管收入挤占了普通劳动者的工资。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分配不公由来已久,主要证据是基尼系数增大、工资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1、基尼系数增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基尼系数所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经至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到达危险的边缘。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过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近0.47(见《上海证券报》,《中国基尼系数逼近0.47 缩小收入差距七大对策》)。国内统计数据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尽管数据存在误差。国内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基尼系数2000年为0.4089、2001年为0.4031、2002年为0.4326、2003年为0.4386、2004年为0.4387、2005年0.4494、2006年0.4601、2007年0.48(侯书议:《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前景瞭望》)。2、工资长期处于较低状态。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5年间,中国的人均产出增长了63.4%,超过了印度的26.9%和东盟的15.5%。这一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有效率而且是健康的。但是,该报告也指出,高劳动生产率却并没有体现在工资水平的增长上,这表明公民没有充分分享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成果。由于工资增长缓慢,造成我国消费长期低迷不振。这与世界银行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结论相同。世行认为,造成中国消费长期低迷的原因并不是公民的高储蓄,而是工资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许多关于刺激中国消费的传统看法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过高的家庭储蓄上,但实际上,中国消费的下降可以用工资等收入占经济比重在过去的变化来解释。工资水平作为衡量居民收入的指标,其在经济指标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态势,远远低于美国57%的水平(《上海证券报》:《我工资长期处低态 落后于经济增长有违世界潮流》)。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从1990年起,工资就开始停止增长。经济快速增长,而工资却停滞不前。有研究显示,10%的最高收入人群(年收入高于9万美元)的收入增长比其他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都快得多。而工人的年平均收入从1990年到2004年基本维持在2.7万美元左右。据《华盛顿邮报》下属的PARADE周刊报道,美国经济自2001年以来一直在增长,但工人的收入不升反降。工人的收入为什么呈下降现象呢?答案是:美国企业的利润挤占了美国工人的收入。穆迪经济网站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指出:“国民经济收入的企业利润部分是60年来最高的,而工人工资则是历史新低。”自1990年,美国一般家庭的收入只增长了5.8%,而在公立大学获得本科学位的费用上涨了63%,私立大学的费用上涨了47%(见翁翔:《美国企业利润连连升高,工人实际工资频频下降》)。 二、中美生产过剩被掩盖的不同原因 尽管中美生产过剩都被掩盖着,但被掩盖的原因却不相同。在中国,生产过剩是被出口掩盖了;而在美国,生产过剩是被经济泡沫掩盖了。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掩盖生产过剩的是不断增长的出口及外汇储备。出口是中国近年来经济扩张的基石之一,每年增长幅度保持在20%以上。目前出口仍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今年前8个月的增幅为22%。央行7月14日公布2008年上半年金融运行状况数据显示,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突破1.8万亿美元,达到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806亿美元,同比多增143亿美元。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掩盖生产过剩的是不断增长的经济泡沫及进口。泡沫经济掩盖了消费能力不足。因为美国个人金融资产中证券等金融衍生工具占70%以上,加之房地产泡沫,给了消费者虚假的财产信息和消费信心,使他们敢于借贷消费。实际上,美国现有的国债法定上限为10.6万亿美元(见香港《文汇报》:《美国负债88万亿》),加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最后将高达11.3万亿美元(约88.3万亿港元)。也就是说,美国人均负债高达4万美元。还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一针见血。多年前,谈到公司肆无忌惮举债时,巴菲特指出(原话大概如此):“直到潮汐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见《新闻周刊》:《华尔街之殇》)。 三、对策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质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无限发展,造成了虚假的经济繁荣(经济泡沫);经济泡沫掩盖了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中国经济虽然还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危机,但困难已经开始显现;中国经济的生产过剩问题一直被出口掩盖着,但出口已经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迫切需要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该对症下药。根本措施是解决供求平衡问题,即分配不公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消费能力不足)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增加工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体经济的危机问题。正如谢国忠所言,“提高工资可能带来更多消费,从而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国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中国的消费水平太低。领取最低工资的大多数是农民工,他们寄回老家的汇款,对于农村地区的稳定而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尤其可以促进农村消费。这种需求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比城市需求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更大,因为农村需求目前尚处于很低的水平,上升空间很大”(《财经政法资讯》:《提高工资可以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当然,外贸不平衡问题和导致经济泡沫的过度投机行为也需要解决。 目前,一场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正在蔓延,全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救市上,而忽视了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这是舍本逐末。救市尽管可以缓解当前的金融危机,然而却会延误根本问题的解决、加深实体经济危机,最终造成全球经济的长期衰退;救市是保留泡沫,掩盖供求矛盾,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是长期以来分配不公造成的生产过剩(消费不足)。这一问题迟迟没有被发现的原因在于,正在快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出口的方式掩盖了生产过剩(消费不足),而发达国家通过金融泡沫掩盖了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中国和美国是典型代表。中国表面上与美国相反(中国是债权国、美国是债务国),但实质上却相同,都存在生产过剩、消费不足(背后是分配不公)。美国主要是泡沫掩盖了危机,中国主要是出口掩盖了危机。因此,根本措施是解决分配不公造成的生产过剩(消费不足)问题,应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增加工资来解决。 一、中美被掩盖生产过剩的共同原因 中美被掩盖生产过剩的共同原因是分配不公问题,即快速经济增长而工资收入却增长缓慢,企业利润和高管收入挤占了普通劳动者的工资。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分配不公由来已久,主要证据是基尼系数增大、工资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1、基尼系数增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基尼系数所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经至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到达危险的边缘。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过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近0.47(见《上海证券报》,《中国基尼系数逼近0.47 缩小收入差距七大对策》)。国内统计数据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尽管数据存在误差。国内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基尼系数2000年为0.4089、2001年为0.4031、2002年为0.4326、2003年为0.4386、2004年为0.4387、2005年0.4494、2006年0.4601、2007年0.48(侯书议:《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前景瞭望》)。2、工资长期处于较低状态。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5年间,中国的人均产出增长了63.4%,超过了印度的26.9%和东盟的15.5%。这一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有效率而且是健康的。但是,该报告也指出,高劳动生产率却并没有体现在工资水平的增长上,这表明公民没有充分分享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成果。由于工资增长缓慢,造成我国消费长期低迷不振。这与世界银行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结论相同。世行认为,造成中国消费长期低迷的原因并不是公民的高储蓄,而是工资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许多关于刺激中国消费的传统看法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过高的家庭储蓄上,但实际上,中国消费的下降可以用工资等收入占经济比重在过去的变化来解释。工资水平作为衡量居民收入的指标,其在经济指标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态势,远远低于美国57%的水平(《上海证券报》:《我工资长期处低态 落后于经济增长有违世界潮流》)。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从1990年起,工资就开始停止增长。经济快速增长,而工资却停滞不前。有研究显示,10%的最高收入人群(年收入高于9万美元)的收入增长比其他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都快得多。而工人的年平均收入从1990年到2004年基本维持在2.7万美元左右。据《华盛顿邮报》下属的PARADE周刊报道,美国经济自2001年以来一直在增长,但工人的收入不升反降。工人的收入为什么呈下降现象呢?答案是:美国企业的利润挤占了美国工人的收入。穆迪经济网站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指出:“国民经济收入的企业利润部分是60年来最高的,而工人工资则是历史新低。”自1990年,美国一般家庭的收入只增长了5.8%,而在公立大学获得本科学位的费用上涨了63%,私立大学的费用上涨了47%(见翁翔:《美国企业利润连连升高,工人实际工资频频下降》)。 二、中美生产过剩被掩盖的不同原因 尽管中美生产过剩都被掩盖着,但被掩盖的原因却不相同。在中国,生产过剩是被出口掩盖了;而在美国,生产过剩是被经济泡沫掩盖了。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掩盖生产过剩的是不断增长的出口及外汇储备。出口是中国近年来经济扩张的基石之一,每年增长幅度保持在20%以上。目前出口仍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今年前8个月的增幅为22%。央行7月14日公布2008年上半年金融运行状况数据显示,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突破1.8万亿美元,达到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806亿美元,同比多增143亿美元。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掩盖生产过剩的是不断增长的经济泡沫及进口。泡沫经济掩盖了消费能力不足。因为美国个人金融资产中证券等金融衍生工具占70%以上,加之房地产泡沫,给了消费者虚假的财产信息和消费信心,使他们敢于借贷消费。实际上,美国现有的国债法定上限为10.6万亿美元(见香港《文汇报》:《美国负债88万亿》),加7,000亿美元救市资金,最后将高达11.3万亿美元(约88.3万亿港元)。也就是说,美国人均负债高达4万美元。还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一针见血。多年前,谈到公司肆无忌惮举债时,巴菲特指出(原话大概如此):“直到潮汐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见《新闻周刊》:《华尔街之殇》)。 三、对策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实质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无限发展,造成了虚假的经济繁荣(经济泡沫);经济泡沫掩盖了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中国经济虽然还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危机,但困难已经开始显现;中国经济的生产过剩问题一直被出口掩盖着,但出口已经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迫切需要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该对症下药。根本措施是解决供求平衡问题,即分配不公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消费能力不足)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增加工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体经济的危机问题。正如谢国忠所言,“提高工资可能带来更多消费,从而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中国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中国的消费水平太低。领取最低工资的大多数是农民工,他们寄回老家的汇款,对于农村地区的稳定而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尤其可以促进农村消费。这种需求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比城市需求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更大,因为农村需求目前尚处于很低的水平,上升空间很大”(《财经政法资讯》:《提高工资可以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当然,外贸不平衡问题和导致经济泡沫的过度投机行为也需要解决。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