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
[打印本页]
作者:
lingq2080
时间:
2008-10-14 14:19
标题: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
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资源型城市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是一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有效之举。
七台河市作为全国三个保护性开采的稀有煤田之一,东北地区最大的焦煤生产基地和我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市,年产原煤2200万吨。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理念已贯穿到煤炭产业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把原煤变成洗精煤;利用洗矸和煤泥发电;把精煤炼成焦炭,并从煤气中分离出粗苯和煤焦油;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利用制甲醇后剩余氢气和煤焦油生产清洁燃油;利用氢气与粗苯反应生产甲苯、二甲苯等系列产品;利用制甲醇剩余氮气实施干法熄焦,熄焦过程中的热能发电;利用电厂粉煤灰制造建材等八个主要流程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体系。基本实现对煤炭资源的“吃干榨净”,资源型城市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
认真谋划 科学发展
结合七台河实际,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为战略目标,以煤炭资源深度加工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以优质炼焦煤-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为路径,制定了按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强力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近期,着力启动一批高起点、高效益和见效快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重点建设了宝泰隆、亿达信、龙洋三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中期,建立资源效益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建成环境保护示范城市;远期,实现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由资源效益型城市过渡为综合型城市。构建起“四个链条”:煤-电-建材、煤-焦-气-化工-精细化工、煤-建材、煤-焦-精密铸造-机械制造。
四个产业链基本实现了煤炭产业各生产环节有效组合和链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在明确产业链条构架的基础上,实施巩固壮大煤、焦、电、化、建材产业基地建设的“五大战略”。
一是实施原煤开采稳产增效战略。年均投入整改资金3亿元,改进采煤工艺,提高煤炭回收率。积极建设年产90万吨以上的国有煤矿和45万吨以上的地方煤矿等较大型高产高效矿井。关闭年产6万吨以下矿井,整合组建区域煤炭生产集团公司。
二是实施焦炭产业提档升级战略。坚决贯彻国家关于对焦化行业调整的产业政策,关闭小焦化,淘汰落后产能,建设技术先进、环保达标、单体规模100万吨的焦炭项目,配套建设一批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焦油深加工、苯加氢、二甲醚等煤化工大项目,最大限度地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三是实施电力产业做强做大战略。建设了7个煤矸石、煤泥发电项目,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万千瓦。
四是实施煤化工产业精深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优质资源,积极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清洁燃料、医药中间体等煤化工系列产品。
五是实施新型建材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煤矸石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建材业。已建成5个规模较大的以煤矸石、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建材项目。
加强扶持 推动发展
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扶持措施。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对重点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予以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支持。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于利用煤炭副产品作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及分选企业,可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和社区回收网络建设等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给予补贴。免除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企业实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一定年限的等额资金扶持。对投资规模超亿元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同时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投入。争取国家和省对循环经济项目扶持资金。
二是加大技术支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政府和企业联合建立项目开发基金,成立了循环经济项目研发机构,组织开发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充分利用政府信息网,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三是加大人才支持。实施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在市职业学院常年开办循环经济培训班。每年分期分批组织企业家队伍赴省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对企业家自学并取得本科以上学历的,给予2~5万元奖励。坚持引才引智并举,大力引进省内外循环经济研发方面的技术人才。实施人才公寓建设项目,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创造条件。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明确博士后与企业建立长期或单项合作关系后的研究经费和生活待遇。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鼓励专业技能人才用技术成果和管理才能入股分红,激励科技创新。
营造环境 保障发展
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特点,着重从三个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把安全生产置于首位,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矿井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建立安全生产一整套责任体系。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二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新上项目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严把环保审批关,提高准入门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以建设国家级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严格环保执法,加大对城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以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年”活动为载体,对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努力打造宜居创业城市。
三是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积极探索并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部门领导的重要考核指标。以开展建设发展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活动为契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循环经济知识专项培训,全面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抓循环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制定了《七台河市行政机关领导问责暂行办法》,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严格规范政府行为。建设了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并联审批,提高了服务效能和水平。
(作者系七台河市委秘书长)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