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国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得与失 [打印本页]

作者: 岸上的猪    时间: 2008-10-14 14:13
标题: 中国在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得与失
2008年9月22日,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的元首通了一次电话。电话的内容是两个世界大国如何解决现在出现的经济危机。此次危机被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这仿佛是一次平常而又不平常的对话。相比之下,这两个国家的元首并没有为被西方学者称为“新冷战的开始”的格鲁吉亚危机进行过公开而直接的对话。
而在十年前的1997至1998年间,东南亚发生了席卷全球的亚洲金融风暴。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的辉煌时代嘎然而止。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每8-10年就要发生一次。国际货币资金仿佛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金融危机就是那滔滔不绝大河定期的泛滥。通常大河的泛滥都会带来新的土壤。而此次泛滥带来了一个新角色——中国。
如果说十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国还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这次危机里中国可以说是闪亮登场了。
根据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2007年联合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的报告(Foreign Portfolio Holdings of U.S. Securities)”,美国“房利美”和“房贷美”两家公司(下称两房)前五位外国债权人依次是“中国、日本、开曼群岛、卢森堡和比利时”。海外投资者共持有1.3万亿该公司债券。其中中国持有3760亿美元的债券。占中国国家外汇储备的20%。如此巨额又如此集中的投资,在国际金融界是骇人听闻的。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美国的次贷风波引发这两家公司巨大的信用危机。“两房”纷纷告急,濒临破产,美国政府不得不斥巨资挽救“两房”。而中国作为两房的首席外国债权人被很多分析师斥为“败家”。更有甚者,港区政协委员刘梦熊指这项国家投资是一个“黑幕”。
我们为这些爱国的专家学者的赤子之心感到欣慰。本人不懂金融,但是却站在另外的角度对此次“黑幕”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们先看看“两房”东窗事发后美国有什么反应。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已经谈到美国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通电话商讨如何解决此次危机。随后美国总统向欧洲各国和日本呼吁国际社会联手化解此次危机。事情显然已经全球化了。而在美国国内,杜琼斯工业指数两年内首次跌破11000点大关。不但现任的美国经济“首脑”,美国总统布什、联储局主席伯南克、财长鲍尔森为此绞尽脑汁,就连下届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都纷纷出面表示高度关注事态的发展。外报先有报导伯南克提出开放贴现窗口,后又有联储局出来对此澄清,美政府仿佛表现出面对此危机已经手足无措,甚至有点语无伦次的地步。最后终于出现美政府痛下决心接管“两房”,向国会提案动用7000亿美元挽救此次危机。
那么“两房”究竟是何方神圣,会造成如此轩然大波呢?“两房”表面上看是两家比较大的房地产贷款公司,实际上是美国房地产贷款最大的买家,充当美国房地产贷款资金供给和分配的枢纽。目前“两房”共持有或担保着5.3万亿美元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占美国未清偿抵押贷款的半壁江山。此次次贷危机,“两房”担当的是官方救火队的角色。肩负最后关头为楼市贷款的重任。如果在此次危机中“两房”轰然倒地,美国挽救此次危机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全球经济也将有面临新一轮大萧条的危险。更致命的是,可能由此引发国民对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信心的全面崩溃乃至社会的动荡。被誉为“空军司令”的中国资深经济分析师侯宁先生对此次危机的性质也有十分精辟的概括“一向标榜‘自由市场’的美国近年频频救市,我以为这是因为美国自二战以来,其赖以透支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式行将破产。其依靠美元计价体系和军事霸权透支生活的消费哲学面临清算。” 而本人更大胆地认为这将代表近百年来西方社会和经济赖以维系的由荷兰人树立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和哲学基础遭受的最大动摇。从这个角度来看,自里根总统以后鼓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美国政府也不得不重操罗斯福的旧业,在经济问题上讲起“政治”来,大刀阔斧地干预市场的运作。
中国1978年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其路线决定其不可能抛开西方的价值体系独立发展。而在商品市场向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以什么样的价值理念作为我们经济发展的灵魂呢?遗憾的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并没有像创立一国两制那样创立出独树一帜并且行之有效的价值理念。“信用”、“消费”、“透支”逐渐成为我们国家在城市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并开始向广大农村市场蔓延。资本越来越倾斜,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这样的现实下,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就必然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坐一条船。如果未来的道路真是这样,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开始买船票了。
美国人一向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这从根本上说,是他们认为中国的价值理念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根本区别的,我们并不会和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或以同样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事实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面对的问题现在中国同样要面对。中国急切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寻找强有力的亲密伙伴。从这次危机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策略是直接将力量插入资本主义价值的核心。我们看看以下似乎不合理的事实:
2006年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初见端倪。在这短短的一年间,日本对美国的债券持有量只上升了8%,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美债券的持有量却上升了32%。而2004年到2007年间中国对美国债券的持有从3410亿美元上升到9220亿美元,足足上升近三倍。而这一现象的结果是,中国在美国面对次贷危机时与美国一起面对这一共同的敌人,承受共同的风险。两个意识形态本来就不同的世界大国由对手变成了拴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大家共坐一条船等待市场的裁判。
目前我们可以看得见的是,事态的发展显然比预期的要好。美国政府先是接管“两房”,后又斥资850亿美元购入美国国际集团79.9%的股份,现在又向国会提出总共7000亿美元的救市议案,涉及救市的总金额近万亿美元。这些救市的行动并不是美国出于单纯利益上的考虑,也不是它的道义的使然,更不是对中国的真挚感情,而是为了保住美国乃至资本主义世界的根本不得已而为之。而中国变成了在这次危机里面美国最可以信赖的,甚至胜于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任何一个盟友的伙伴。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这一被有关专家看似傻瓜似的投资赢得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有力担保。这里面的逻辑是,既然美国不能让它的投资人对向其投资丧失信心,那么它就首先不可能让它最大的投资人血本无归。否则,这会让它在面对它的其他投资人包括它的盟友时都会陷入不可自拔的信誉危机。中国的投资保住了。但比这意义更深远的是,中国用三千多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赢回了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合作伙伴,而且合作很有可能不仅仅只限于经济。如果这样去计算得失,这种投资划算吗?答案应该是非常超值。这样的战略性投资世界上有谁敢做呢?而这种投资的回报也只有中国这个愿意不顾超高投资风险,敢于承担巨大经济责任的国家能够获得。
当我们还在为这些投资惋惜的时候,不妨温习一下我们初中时候所学的经济学基本概念——货币只是商品在流通领域中流通量和流通效率的代表符号。黄金存在银行保险库时只是一堆金属。美金存在银行的保险库时只是一堆纸张,人民币也一样。如果世界流通领域缺少了现在意义上的美国,中国的国际利益从何谈起?或者我们要在我们强大的时候学习西方殖民主义式的掠夺?

也许这次在中美两个世界强国的合作下,世界能避免像1929年那样的经济大萧条。而中国也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避免像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那场持续10年的经济衰退。也许这只是也许……现在世界金融危机远没有过去,世界经济还能走多远呢?世界在积累财富的同时是不是不知不觉地进入一个死胡同了呢?
最后,我引用哈耶克在《通向奴隶之路》一书中的一句话结束全文“我们不应当由于眼光短浅而不通过增加收入的途径,而是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去救治贫困”。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08-10-14 14:13
美国金融危机借救市名义印刷美钞,让世界各国为其损失买单,特别是中国受害最大,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积蓄的外汇财富全是美元,中国当然不愿意看到美国大量印刷纸币导致通胀,华尔街的苦肉计让无限印刷钞票变得合情合理。
其实在本次美国金融危机中,那些金融大鳄如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等早已全身而退,中国还是考虑救自己的外汇储备吧,那可是三十年辛苦的血汗钱,目前美国的损失并不大,我们自己却跌进美元陷阱,“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醒醒吧!赶快自救。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08-10-14 14:13
引用:ferwfer.0124
美国金融危机借救市名义印刷美钞,让世界各国为其损失买单,特别是中国受害最大,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积蓄的外汇财富全是美元,中国当然不愿意看到美国大量印刷纸币导致通胀,华尔街的苦肉计让无限印刷钞票变得合情合理。
其实在本次美国金融危机中,那些金融大鳄如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等早已全身而退,中国还是考虑救自己的外汇储备吧,那可是三十年辛苦的血汗钱,目前美国的损失并不大,我们自己却跌进美元陷阱,“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醒醒吧!赶快自救。

这位仁兄比楼主还说得好,我们没有什么可得,得的只有教训,损失的却是中国人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财富!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