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试论新罗的结盟战略与韩美同盟的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朝日鲜明
时间:
2006-6-17 18:29
标题:
试论新罗的结盟战略与韩美同盟的启示
<p>试论新罗的结盟战略与韩美同盟的启示</p><p>【摘要】朝鲜人民在历史的长河和国际秩序的变动中,为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不断发挥着外交智慧。考察朝鲜半岛国家历史上的对外战略,对于理解朝鲜半岛今天的外交特点和文化底蕴,大有裨益。本文便尝试将公元7世纪新罗的结盟战略,与二战后形成的韩美同盟做些肤浅比较,获得些许启示。【关键词】新罗 结盟战略 韩美同盟 共同利益所谓结盟战略是指“国家通过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结成一定形式的战略盟友关系,来维护和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谋略。” 结盟是国际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自国家产生和进行相互交往以来,国家之间的结盟与反结盟的斗争几乎贯穿了国家间关系的历史。结盟思想和结盟战略的应用在古代东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中都有丰富的实践。 由于历史,地缘,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朝鲜半岛历来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国际秩序中的重要棋子。从公元初到7世纪中叶的七百年间,以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为舞台,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互相征伐,史称朝鲜“三国时代”。三国的兴衰无不受到它们各自与大陆王朝的外交关系的影响。“朝鲜在公元7世纪的统一本身就是中国干涉的结果。” 因此,改善,维护和发展同大陆王朝的关系,通过与大陆王朝结盟来立国安邦,取得三国中的优势地位,成为它们外交政策的基石。在三国中,新罗实力最弱,却最终成为三国时代的终结者。可以说,新罗与大陆王朝的结盟战略,是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新罗地处朝鲜半岛的东南一隅,开始“国力极弱,一向避开同高句丽和百济的冲突,有时还受到高句丽的支援”。 新罗与中国建立关系也是三国中最迟的,到法兴王八年(公元521年)才第一次“遣使于梁贡方物”,当时,高句丽与百济已在国际外交舞台十分活跃了。不过,“新人”反而后来居上,成为半岛的主人。6世纪中叶新罗占据汉江流域后,获得通往黄海的出海口,与大陆的交流得以活跃起来。尤其是隋唐相继建立后,新罗更是积极开展对隋唐外交,试图利用隋唐的力量,获得自身的正统地位,进而压服其他两国。新罗为此曾经多次遣使赴隋,希望隋能出兵夹击强大的高句丽。隋朝确实也耗费巨大力量攻打高句丽。唐代替隋后,新罗又很快调整外交战术,修好于唐朝,不断朝贡,并继续请求出兵进攻高句丽和百济。新罗的上书有其特点,即把自己打扮成十足的弱者,以“悲情外交”和“顺从态度”打动唐朝。而这时,“隋唐时期,胸踞于辽东与朝鲜半岛西部的高句丽与中原隋唐政权的关系十分紧张,朝鲜三国间的战争又直接影响了中国。”终于,645年,唐太宗出兵与新罗联合进攻高句丽。自此,新罗已经取得了绝对的外交优势和外部支持。新罗为取悦唐,采取了很多步骤:一是积极出使唐朝,取得唐朝的信任;二是积极向唐朝行“事大之礼”。贞观二十二年(649),新罗道臣入唐,学习汉制,“改其章服,以从中华制。”次年(649),新罗“始服中朝衣冠”。高宗永徽元年(650),新罗始实行“永微年号”并于次年(651)春正月,“彻朝元殿、受百官正贺。 由此可知,新罗部分地引用了唐朝典制。不断表达自己对中华制度的向往,无疑赢得了唐朝的好感;三是以许多阿谀奉承的诗歌表示对大唐的称颂,以打动好大喜功的唐朝皇帝;四是在军事行动中,紧密协同唐军。总之,新罗做出的外交努力得到了回报。唐朝与新罗联军于660灭亡了白济,又于 668年攻破高句丽。唐军得以收复辽东,统一全国。新罗也得以实现半岛的大致统一。这是新罗外交战略的胜利。 进入近代以来,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朝贡体系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礼崩乐坏”了。东北亚地区被纳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之中。这期间,朝鲜已无法依靠对中国行“事大之礼”来保存自身了。经过激烈的争夺,日本最终确立了在半岛的殖民统治。历史弄人的是,日本法西斯毁灭后。朝鲜半岛立刻被纳入国际政治焦点之中。朝鲜人民还没有来得及品位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喜悦,便被大国推向了冷战的最前沿和热战的战场。朝鲜北南双方分别加入各自阵营,尖锐对立。冷战时代,韩国、日本、美国组成的“南三角”与朝鲜、苏联、中国组成的“北三角”的对峙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态势,至今朝鲜半岛冷战硝烟未尽。从“和平民主阵营”到“社会主义大家庭”,再到“兵戎相见”,社会主义阵营的风雨变迁暂且不提。资本主义阵营方面,韩美同盟在冷战时期成为半岛两大阵营对峙的重要方面。韩国的建立便直接得益于美国的支持,在朝鲜战场上,美国的介入直接挽救了李承晚政权的存在。1953年10月,朝鲜战争刚结束不久,李承晚政府就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双方建立同盟关系,成为美国“东北亚防御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冷战时代,双方关系基本上处于美国主导和韩国依从的形式,韩国国家战略依靠美国得以实现。 “一个国家的历史经验在许多方面会对它的联盟政策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就此而言,在分析联盟时不能忽视有关国家的历史传统。” 考察今天的韩国的结盟战略和韩美同盟,依然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外交思想给予韩国的影响。 纵观新唐同盟与韩美同盟的建立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二者的共同之处:同盟的存在必然是针对共同的对手,结盟双方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共同的对手如果消失,将会给予同盟体系以很大的冲击。作为弱势的一方,朝鲜往往采取两手策略,以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共同的战略利益前,双方经过政策调整和外交协调,可以适应新的现实。当然,形成同盟的因素还包括意识形态、共同价值观、经济、政治等因素,但这些因素对同盟形成的作用往往有限。“国家的利益仍然高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因素。” 所谓作为弱势一方的两手策略,用新罗大将金庾信面对唐朝进攻时的话说就是“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脚则咬之。” 面对残酷的现实,朝鲜不能得罪大国,因为“犬畏其主”,但这种卑躬屈膝只是为了保存自身,如果主权受到实质性的威胁,便要坚决“咬之”。两手策略,在朝鲜历史中,在现代北南朝鲜的外交中都屡见不鲜,这固然是对于自身地缘政治地位的无奈选择,但也应该属于朝鲜民族保存自身和获得发展的外交智慧的一部分。新罗与唐朝的联盟,是建立在共同的厉害关系基础上的。对于新罗来说,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新罗自身的实力和处境并不乐观。而对于唐朝来说,高句丽是其宿敌,是辽东地区不稳定的根源。两国联合消灭武力强大的高句丽以及百济,因而结为盟友。新唐双方不仅有着共同的对手,而且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双方在战争开始前便商量好利益分割,达成默契,如唐得到“玉帛子女”,即另两国的人口和财产,而作为新罗的报酬则是得到“平壤以南”的“百济土地”,以及一部分高句丽的领土。两国的联合阵线,便是建立在这种共同利益目标上的。 维系同盟的核心因素是共同利益的存在,一旦共同利益的重要性下降或共同对手的消失,该同盟继续维持的必要性将理所当然地会受到质疑。因此,同盟关系继续有效维持的唯一理由便是共同利益或者是共同战略利益的再定义。新罗与唐联军在灭亡高句丽和百济后,由于共同对手的消失和在瓜分高句丽和百济领土中的摩擦,双方产生了新的不信任。唐朝并不愿意履行原先的诺言,而试图把“百济土地”也纳入自己的版图,而且在边境屯兵,对新罗的威胁日益加大。面对严峻的局面,新罗没有选择像高句丽那样与绝对强大的唐朝对抗自取灭亡,而是充分发挥外交智慧,采取两手外交方针。新罗以明软暗硬,明让暗夺的手段避免于可能的亡国,并维系了与唐的良好关系。表面上,听从唐朝的意志,实际上,努力争夺地盘。即使实在无法避免而与唐公开破裂,进行战争之时,新罗一方面倾尽全力与唐军作战,寸土不让,一方面再三上表表示谢罪,言语十分卑下,在对唐的态度上表现得无懈可击,也让唐调整了对新罗的政策,承认了新罗对大同江以南朝鲜地区的统治。这样,新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双方的共同战略利益的经过再定义,确定为:构成稳定的天朝朝贡体系,结束辽东地区持久的战乱。统一新罗与唐朝维系了良好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新罗的社会发展和东北亚地区的繁荣。“隋唐时期,中朝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朝鲜民族文化相交融,是中朝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阶段。” 今天的朝鲜历史学界,对新罗十分贬损,刻意抬高高句丽,认为新罗“勾结外来势力”,“对大国卑躬屈膝”,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方面或者说表面。我认为新罗的结盟战略应该说是成功的:如果不“勾结外来势力”,那么新罗难以结束半岛的战乱和实现统一,如果不“对大国卑躬屈膝”,与唐朝为敌,那么连其本身的存在都很难保证。新罗这种外交智慧,应该是朝鲜半岛人民的外交资源。韩国与美国的结盟,无论从历史背景还是具体情况来说,都不可与公元7世纪同日而语,但双方的结盟依然存在许多共同点,依然是针对共同的对手,建立在共同战略利益基础上的。而在不平等的同盟内,韩国也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了新罗般的两手外交智慧。冷战时代,对于韩国来说,只有依附美国和西方阵营,才能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进而实现国家统一,而对于美国来说,韩国是“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的重要环节,是“维系日本安全最有利的保障”。 如此坚实的基础使双方有着深厚的共同利益。韩国一直充当美国的忠实的马前足。可以说,冷战时期,韩国始终与美国站在一起,美国也给予韩国政治,军事,经济等全面的支持。冷战结束,韩国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寿归正寝。但是“来自朝鲜的威胁似乎给汉城与华盛顿之间的联盟注入了新的能源。” 但是面对共同的危险局面,韩国与美国都认识到了同盟关系的重要价值。其实,所谓朝鲜核问题远不是双方关系的全部。从根本上将,双方的同盟基于共同的国家战略利益——维持东北亚地区的现状——美国主导的东北亚国际秩序。即使冷战结束等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也不足以动摇双方关系的坚实基础。对于韩国来说,其首要的国家利益和对外战略依然是在南北对峙和大国夹缝下确保生存与发展。尽管韩国不断做出一些“自主”的姿态,但依然紧紧抓住同盟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支柱和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对此,号称“决不向美国磕头”的卢武铉总统表示,“韩美同盟和自主国防是韩国增强国家安全的两大支柱,当韩国拥有‘自主国防能力’后,韩美同盟也将更加牢固。” 在韩美第37次安保年会上,韩美在联合声明中表示:韩美同盟符合两国的利益,有利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许多韩国在野党和保守人士对卢武铉的对美政策表示不满,认为卢武铉片面追求所谓的对大国均衡战略,而影响到了与美国的关系,动摇了韩国外交的基石。他们十分认可“小国没有左右他人的需要和力量,频频改变结盟对象反而会使自己陷于孤立.不利于它们在同大国和国家集团的竞争中求生存。” 对于美国来说,其亚太战略的核心是“保持和增强对亚太事务的主导权,确保美国主导下的大国均衡”。 美国要实现其国家战略,就必须在该地区找到一个战略依托,有韩国这个桥头堡,有利于美国在该地区维持大国的力量平衡和区域稳定的前提下,确保对该地区的主导权。由于坚实的共同利益,脱胎于冷战并在冷战后继续“运作”的韩美同盟便是此种“同一外表、不同内核”同盟关系的典型。两国同盟将长期存在下去。但在同盟体系内,韩国也一直在争取改变美主韩从的地位,这也将对韩美同盟的发展产生影响。也有学者认为,韩国今天的对美关系依然包含着传统中的“事大”因素,虽然沧海桑田,但就形式而言,韩国一边保持强烈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保持对美国的低调态度,这其中也可以说活跃着朝鲜半岛传统的外交智慧,既以机敏和现实的外交政策,来从强国那儿获得实际利益。只不过其具体的对象,已从过去的大陆王朝,转向今日的“超级大国”。 五由此观之,朝鲜人民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宝贵的对大国外交的经验,这当中自然也有教训。冷战时代,尽管双方都力图实现统一,但却被迫***,并尖锐对峙,这其中大国因素是决定性的。历史证明,“联盟战略的形成和发展,充满了集团的军事、政治对抗和争斗。”。 同盟体系,或者“大家庭”,都是对抗和遏制观念的产物,都是以针对或者防备对抗为前提的对抗政策和冷战思维的体现。在同盟内部,在“家庭”内部,也会存在着霸权国和随从国,“家长”和“儿子”的不平等状态,这些情况往往只能加剧同盟内外矛盾,加剧冲突,并不能实现持久和平。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局势明显表现为: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均势出现严重的倾斜,美国却不断强化军事同盟,恶化了半岛的环境和严重影响了朝鲜半岛清算冷战遗产的历史进程。我认为,就地区安全和稳定而言,已然得到强化的韩美同盟(虽也号称以东亚安全和稳定为目标)起的更多的却是消极作用。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卞题不可逆转,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快,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国际关系中的经济科技因素明显上升,“经济优先、发展至上”已成为冷战后世界人多数国家制定内外战略的基本信条。 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都有赖于在朝鲜半岛结束冷战思维和敌对活动,这就需要各方都能以大局为重,尤其要放弃以军事手段动辄恶化地区局势,威胁对方的霸权行径,努力构建和平,自主,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安全观主导下的东北亚和平机制,通过集体安全而非结盟来维持和平。在这艰辛过程中,东北亚的历史和朝鲜半岛人民的外交战略值得深入研究。 </p>
作者:
朝日鲜明
时间:
2006-6-17 18:31
最近写的一篇关于结盟战略的作业 因为期末了要准备考试 事情十分多 写得十分粗浅 给大家见笑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