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欣闻残奥会后将保留志愿者队伍 [打印本页]

作者: CampusHR    时间: 2008-8-28 08:51
标题: 欣闻残奥会后将保留志愿者队伍
欣闻残奥会后将保留志愿者队伍
古洋斋
北京奥运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当我听到国际奥委会罗格主席高度评价北京奥运“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时,当我听到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说,北京奥运会是他所看过的历届奥运会中最好的一届时,当我听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给中国政府致电:“北京奥运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时,当我近日从电视屏幕上收视收听到那么多外国参赛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界官员、外国游客和外媒都盛赞北京奥运会时,我有太多太多的感动,我为我们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的确,这一届奥运会,中国给世界也带来了惊喜,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太多的感动。
但是当今天从人民网得来的消息更使我异常兴奋。消息说:“北京团市委社区工作部的副部长孙学伟表示,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志愿者成果的转化问题,将把奥运期间形成的运行机制、服务项目进行传承,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将长期存在。”我异常兴奋到不是我有亲朋好友在从事这项工作,而是我深深被奥运志愿者的优质服务和奉献所感动。
北京奥运有147万志愿者参与,是历届奥运会投入志愿者服务人数最多的一届,他们分别在北京以及协办城市提供志愿者服务。志愿者们在赛事组织、安全保卫、交通保障、媒体服务、城市运行等各个领域提供服务,服务对象涉及前来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国际奥委会官员、全球运动员、随队官员、各国和各地区奥委会官员、媒体记者等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以及世界各地的观众等。志愿者们通过真诚的态度、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了众多参赛人员的好评,普遍对志愿者的服务非常满意,连日来受到国内外各大媒体的赞扬。志愿者的微笑已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一张名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正因为志愿者的优质服务获得了全世界的好评,所以国际奥委会首次在闭幕式上增加了向志愿者代表献花的仪式。
志愿者的荣誉是他(她)们用真诚和无私奉献的汗水换来的。他(她)们没有报酬,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能按时吃饭、要来回奔波,从着装到言谈举止要求都异常严格,参与开幕式、闭幕式的还常要半夜彩排等,非常辛苦,但都豪无怨言,因为他(她)们自愿加入到志愿者队伍既不为名,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利,而是为北京能举办奥运会感到自豪,以自己的言行来展示祖国的形象。像志愿者李菊是北京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家在四川省北川县。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中,她的妈妈等亲人遇难。谈起家里遭遇到的这场灾难,李菊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李菊说:“我要用积极参与奥运会的实际行动,告慰在地震中失去的亲人们的在天之灵。”像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志愿者丽菲玛,性格十分开朗。在首都机场新航站楼服务期间,她利用自己熟悉英语、法语和汉语的优势,帮助运动员和记者解决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由于帮助过的人太多,丽菲玛的手机号码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成了公共信息电话。丽菲玛高兴地说:"虽然我没有在奥运会上拿到什么奖牌,可是帮助别人克服了不少难题。我一听到人们称赞北京奥运会,就十分开心,北京奥运会使我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我参与了。"
国际关系论坛http://bbs.newslist.com.cn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展示了中国礼仪之邦的风采。我想这份功劳就应该更多地属于147万志愿者。
如果说北京奥运昭示的不是功成名就,而是更为艰巨的使命的开始。我想志愿者就是播种新时代文明礼貌的种子。因此残奥会后将保留志愿者队伍,我想这一举措非常英明。
衷心祝愿志愿者们团结合作、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断得到升华和提倡。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