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冠军是如何锻造的
[打印本页]
作者:
xizhang01
时间:
2008-8-26 08:25
标题:
冠军是如何锻造的
≡个人文集≡
小 中 大
冠军是如何锻造的
0
小女孩摆出倒挂金钟的姿势,将腿高高地伸向天花板。她一动不动,默默地数着数:八、九、十……
另外一些小女孩,她们的年龄不超过8岁,在平衡木上挺胸抬头,屏住呼吸。在大厅中央的地毯上,一个上身裸露的小男孩正练习空翻。教练则在一边大声说:“头不要往肩膀中间缩” !
连续的训练已经让这些孩子的眼中有了大人般的凝重。他们往手上涂镁粉,以便更好地在命运的天梯上攀爬、成为世界冠军。这是位于北京什刹海体校的培训教程,的确,这里己培养出几十名奥运会奖牌获得者。距离紫禁城只有一步之遥的什刹海体校创立于1958年,是政府在奥运前向外媒开放的为数不多的冠军“工厂”之一。
国际关系论坛http://www.newslist.com.cn
如排球厅:一个高个子女孩不停地扣球,一群孩子满地飞跑着接球,似乎永无休止。14岁的刘某说:我每天最少要训练3个半小时,每周训练6天,在空闲时间,我还要坚持跑步。
乒乓球在二层一个采光不太好的大厅里,摆着20多张乒乓球台,无数小球在球台上飞舞。教练告诉我们:这里的孩子还不是很强。之所以把他们挑出来,是因为觉得他们有潜力。
什刹海体校里,学生的照片都贴在墙上,下面附有他们的运动成绩。比如:12岁的余某能举起20公斤的杠铃。她的目标是25公斤,而她的梦想则是成为羽毛球世界冠军。
寻找体育苗子的工作很早就在学校、农村和社区里展开。北京市一所武术学校的校长是前武术冠军卢燕。走进学校的时候,我们看见一个孩子正在舞弄一把比他的身体还要长一把剑。
许多孩子4岁起就开始在这里受训,佼佼者今后可以进入什刹海体校。卢燕说:每50个孩子中只有一个才能达到这种水平。
卢燕8岁就被挑选出来,送进了什刹海体校,每天早上5点50分就要到什校接受训练。她说:因为害怕迟到,我总是穿着衣服睡觉。卢燕回忆说:当时我只想尽力做到最好。如果我意志不坚定,可能早就放弃了。
这种选拔方法源自上世纪60年代的苏联模式:各个体育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理想的苗子,然后把他们送进各省级体校进行训练,其中的佼佼者再送进国家级体校进行寄宿训练。
教练们很崇拜20世纪60年代一位有着‘魔鬼教头’之称的日本排球教练。后来随着同欧洲和美国的交流逐渐增多,大家的观念也在慢慢改变。
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中国专门聘请了70名外国教练,其中就有中国击剑队主教练、现年56岁的FaGuo人克里斯蒂安?鲍威尔。2006年刚到北京时,鲍威尔发现手下的队员全部有伤,于是就放了队员们两周的假。结果第二天他就被叫到了体育总局局长的办公室里。
鲍威尔说:我跟他们解释,休息也是工作的一部分,队员们缺少激情,他们中大部分人只把击剑当饭碗,然而击剑更是一种表演。我鼓励他们在击剑中表达个性。
国家斥巨资在什刹海体校培养运动员,有600个孩子一起在北京什刹海体校中接受培训。很多人认为中国体育的成功秘诀在于国家的体育制度。在中国,超过2.3万名运动员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
金字塔的底端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00多所如什刹海体校一样的学校。什刹海学校精挑细选出来的、年龄从6岁到l8岁的孩子,被分为8个班。除了每天的严格训练外,他们还需要上基础文化课。
著名动作影星李连杰就是出自这所学校。乒乓球冠军张怡宁同样毕业于什刹海体校。她说,只有“变得更强,才能在国内残酷的竞争中求得生存”。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