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非常宗庆后的“非常之路”(14万贷款起家 宗庆后扛起挑战国际大品牌民族大旗) [打印本页]

作者: CampusHR    时间: 2008-8-25 08:52
标题: 非常宗庆后的“非常之路”(14万贷款起家 宗庆后扛起挑战国际大品牌民族大旗)
:)非常宗庆后的“非常之路”(14万贷款起家 宗庆后扛起挑战国际大品牌民族大旗)
1998年,娃哈哈“非常可乐”横扫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据统计,非常可乐年产量超过60万吨,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从此,非常可乐打破了可口可乐不可战胜的神话。2008年是娃哈哈集团20岁生日,回顾企业20年来的历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个集团领军人宗庆后的“非常之路”。

    宗庆后出生于1945年,那时中国的八年抗战刚刚结束。16岁那年,宗庆后作为下乡知青被派到浙江舟山的农村,一待就是15年。1978年,宗庆后回到杭州,并在此后的将近10年里,做过推销员,卖过冰棍,也拉过三轮车。最底层、最艰苦的工作打造了宗庆后勤勉、执着的性格。1987年,42岁的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教师,靠着14万元贷款,承包校办工厂经销部,那段时期宗庆后骑着三轮车去送货,最小的一笔生意仅赚了一块钱。1988年,宗庆后直觉敏锐的抓住了营养液这块市场,开发生产儿童营养口服液,产品一炮打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家喻户晓。

    [非常可乐]打破可口可乐不可战胜的神话!

    1998年,宗庆后认为娃哈哈经过十多年的历练,已具备了与世界大品牌进行竞争的条件。经过精心研制,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在饮料界主动扛起了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

    据说“非常可乐”的出现非常具有戏剧性。1997年,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定上马碳酸饮料项目。开始,宗庆后想直接用“娃哈哈可乐”命名,但是鉴于1996年娃哈哈纯净水品牌延伸在业界引发的巨大争议,也鉴于企业内部的反对声音,宗庆后放弃了“娃哈哈可乐”品牌命名。
国际关系论坛http://bbs.newslist.com.cn

    正当大家在为产品名称绞尽脑汁的时候,一个广告公司策划总监想出了“非常可乐”的名字,一下子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于是宗庆后果断撤下了先前的命名“劲美可乐”,后来非常可乐发展的事实证明,该命名的价值至少上亿元。

    [合资与桌子]桌子是一种向投资方讨价还价的工具,桌子一定要结实要禁得住使劲的拍!!!

    2005年央视经济频道《对话》栏目邀请宗庆后参加了一期节目,在谈到与达能合资的事情时,宗庆后表示合资初始他就坚持了四条原则:第一品牌不变,第二董事长的位置不变,第三退休职工待遇不变,第四四十五岁以上职工不许辞退。

    在节目中,宗庆后回忆到:“我们企业合资以后,企业效益比较好,我说企业效益好呢,员工的工资奖金要加,他说了句不太好听的话,所以我就火了,我就拍桌子了,这个财富毕竟是我们大员工创造出来的,对不对,他应该分享这个成果。”那句让宗庆后拍了桌子的话是“贪得无厌”。拍了桌子以后,宗庆后说你这么没有信用,你把钱退回去我们自己干。

    [农村包围城市]开发中国可乐市场

    2008年,宗庆后63岁,20年来他没有休息天,每天工作超16个小时,这位没有学过MBA,没有学过战略、管理、营销理论的老人在伴随娃哈哈集团成长的20年中,靠着白手起家练就了一套独特的“宗式兵法”。

    宗庆后常常说,给他影响最大的就是毛**。很多人都好奇宗庆后如何将《毛**选集》在自己的市场战略上活学活用,宗庆后解释道:实际上他们一直说我们非常可乐是农村包围城市,实际上我们也不一定是农村包围城市了,实际上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没有建厂的省份,我都占了优势,实际上我们是避开了它的优势,我们找了它弱势的地方,先进行开发这个市场。面对当年一些人质疑“非常可乐”是“可笑可乐”,年产量超过60万吨的成绩让这部分人哑口无言。

    从最初创业骑着三轮车去送货,到20年后的辉煌大业,宗庆后却无暇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近年“达娃之争”中,这位年逾60的企业家为了保护“娃哈哈”这个他付出大半生心血的品牌,与大洋彼岸的外国人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条“非常之路”该怎么走下去?他能够坚持下去?也许,娃哈哈员工打出的横幅“我们要宗总,坚决不要达能”足以让他感到欣慰和动力了。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